瑞士期刊一句「高端保護力84%」,讓飽受爭議的高端疫苗,再次成為國人焦點。但高端疫苗保護力,真有這麼高?還是又是烏龍一場?
歐美出現猴痘疫情,累計87例病例。疾管署今天表示,感染猴痘恐出現發燒、皮疹、頭痛等症狀,國內暫無疑似病例,呼籲醫師提高警覺,發現疑似個案可比照天花採檢送驗。
5月初以來北美和歐洲出現數起猴痘病例,引發外界擔憂,這個在非洲部分地區的地方性流行病正在向外擴散。究竟它是怎樣的疾病、如何傳播、嚴重程度以及如何治療?
台灣每日確診人數破2萬,多數為輕症和無症狀,多數人也因此輕忽。嗅覺喪失、極度疲勞、呼吸短促、肌肉無力,可能長期伴隨新冠確診者。新冠疫情下,那些未失去生命、而是失去健康與工作能力的倖存者,卻還未獲得應有的關注與照護。
1月15日傍晚,載有110萬劑新冠疫苗的飛機降落在盧安達(Rwanda)。這趟運送達成一個里程碑:由世界衛生組織(WHO)設立的新冠疫苗機制COVAX,總計向144國交付了10億劑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變異株B.1.1.529命名為Omicron,未按照希臘字母順序,跳過了Nu和Xi,引發外界一陣討論。
近日,台北驚傳誤打「過期疫苗」,其實紐約今年也曾誤打過期疫苗,導致數百位民眾受害。但更人傻眼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勸馬拉威等非洲國家,留著過期疫苗「加減用」,最後在專家抨擊下放棄。到底打到過期疫苗會怎樣?
在新冠確診人數連續下降六天後,近兩日全台新冠疫情再次竄升!《遠見》昨(2)日邀來流行病學家何美鄉、前台大醫師林氏璧,在Clubhouse暢聊國產疫苗爭議,締造800多人同時在線紀錄。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批准中國國營企業國藥集團(Sinopharm)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有助北京在全球預防接種上扮演重大角色。
世界醫師會(WMA)20日舉行首爾理事會,會議採視訊方式進行,台灣醫師會理事長、民進黨立委邱泰源以WMA理事身分參與,雖在中國代表反對下,仍以22:1通過台灣提案,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
美國保守派監督組織司法觀察5日宣布,已與每日電訊新聞基金會自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取得301頁電郵,披露中國與世界衛生組織聯手隱瞞疫情,防疫大將佛奇對此事也知情。
日本首相菅義偉4日指出,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國際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WHO)主導的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24日將首批疫苗運往非洲西部國家迦納。由於施打疫苗後身體產生副作用的疑慮未消,世衛敲定一項無過失補償計畫,透過COVAX取得並施打新冠疫苗而出現嚴重副作用的92個較貧窮國家民眾將可獲補償,期間為今年3月31日至明年6月30日止。
世衛國際專家團隊近日完成在中國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源頭調查,率領調查的班恩巴瑞說,有跡象顯示2019年12月武漢市疫情範圍比先前所想更廣泛,且已發展出13種病毒株。
又傳我國遭國際打壓事件,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學會和放射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國際醫事放射師聯盟(ISRRT)的官網從「台灣(Taiwan)」改為「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放射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杜俊元表示,將持續表達抗議,並透過積極參與國際發表,提升我國能見度。
全球新冠病毒確診已突破4000萬人,預計到明年2月才會受到較好的控制!秋冬疫情再起,各國無不渴望疫苗能夠及早面世,全世界科學家傾全力投入研發的疫苗,最新進度如何?能趕在今年底問世嗎?
上週四(9/17),第58屆十大傑出青年當選記者會上,出現了一個非常年輕的面孔,21歲、還在念大學的林薇。
全球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突破1600萬,美洲仍是重災區,西班牙等地疫情再起,迫使鄰國重新實施旅遊限制。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27日說,本週四(30日)將再召集世衛緊急委員會討論疫情。
國會山莊報(Hill)和華盛頓郵報7日引述資深官員說法報導,美國政府已致函聯合國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聲明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在消息曝光的同一天,路透統計,美國的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達300萬人。
若對「進度條」「贊助專案」這些名詞不陌生,相信你已經是群眾募資的粉絲。過去9年,台灣群募金額驚人成長200倍,並已悄悄點燃台灣社會的三大變革,不過背後的爭議也浮現檯面。
川普:中國大陸完全控制WHO,美國政府已要求WHO改革,但WHO拒絕採取行動。
世界衛生大會(WHA)線上視訊會議即將舉行,然而防疫成績亮眼、深受國際肯定的台灣,並未獲邀出席,政府正式致函WHO表達嚴正抗議與不滿。
蔡英文總統520就職典禮在即,面對後疫情時代及兩岸新貌,時間點強碰WHA大會及中國政協、人大「兩會」,夾在國際及兩岸問題間,蔡英文的執政基調,又該如何拿捏?
台灣防疫成績亮眼,國際聲量大增,卻遲遲未收到世界衛生大會(WHA)邀請信,已引發各國領袖出面力挺。自1971年被迫退出WHO、2017年失去WHA觀察員身分的台灣,今年最有機會重返?
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接受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訪,紐時4月22日刊出專訪部分內容,其中包括世界衛生組織日前表示台灣有參與,陳建仁說,「我們的參與是片段的,是受限的,並非完整參與。」更重要的是,台灣從未獲得世衛西太平洋區署(WPRO)提供任何資訊,「我們的參與常是有前提的,必須得到中國的同意」,這樣的參與對台灣十分不利。
全球巨星抗疫演唱會吸引百萬民眾熬夜觀看,這場活動對世衛幫助有多大?
近幾個月來,隨著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偏中的言論引起各國撻伐,其直指台灣「種族歧視」的說辭,更讓台灣人群起激憤。無論孰是孰非,全世界藉此驚覺中國早已「深耕」世界各大組織,但殊不知,不只是WHO台灣不得其門而入,就連台灣曾經舉足輕重的國際科技學術圈,也明顯出現了「台消中長」的反轉態勢下,台灣亦節節敗退。
我國圍堵新冠肺炎成績亮眼全球,國際聲量增加,有學者投書媒體表示,我國應藉此時機爭取成為世界衛生大會的「常態性」觀察員,就不必年復一年忍氣吞聲企盼世衛祕書長施捨邀請函。
我國如何得知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嚴峻,進而向世衛示警,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首次講述祕辛,原來是防疫醫師深夜掛網PTT,發現武漢市衛健委通知公文並回報,而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尚未入睡,也上PTT了解,進而啟動緊急應變,就在去年12月31日寄信給世界衛生組織(WHO),提醒武漢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
台灣民眾募資在紐約時報刊登廣告,提到台灣被世衛組織拒於門外;對此世衛大動作提出13點聲明,強調數十年來一直與台灣衛生部門保持技術交流。對此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司長陳龍錦表示,肯定WHO開始討論我國的參與情形,但台灣參與WHO會議仍有很長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