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製造是台灣的產業命脈,當社會討論碩士學位是否貶值之際,工程學群研究所依然吸引三到五倍的學生來報考,搶手程度可見一斑。
有人稱「星鏈」等低軌道通信衛星會替代5G,也有很多人認為星鏈就是6G。打造星鏈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說,星鏈顛覆不了5G和光纖,但可以作為很好的補充。
經兩年的爭議,德國今天通過嚴格的通訊安全法,形同排除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美國已對此表示歡迎。德國國會今天通過資訊系統安全法,為通訊設備訂下嚴格的安全標準,儘管沒有直接點名中國大廠華為,但形同將華為排除在5G網路建設之外。
台積電(2330)董事長劉德音昨(30)日以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理事長身分,出席TSIA年度會員大會後示警,三大因素導致現階段全球晶片短缺,尤其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更因而出現重複下單的狀況,成熟製程如28奈米現在看似供不應求,但實際上,全球產能仍大於需求。
台灣5G商用開台已經啟動了九個月之久,如果說3G改變手機,4G改變生活,那麼5G改變了你我的什麼了嗎?台灣打造「5G智慧島」的步伐又走到哪了?
AI應用、5G商用需求增長,催生「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產業人才需求,尤其半導體產業被視為台灣經濟的重要命脈,也是政府重視的產業發展。明新科技大學呼應未來趨勢,實務教學導向,成立全國第一個半導體學院對接產業育才、設置「AI教育推動中心」將「程式設計」、「AI人工智慧」等列為大一入學必修培養「資訊力」,一系列的教學創新,針對業界需求一一實踐為國育才、培育為企業所用人才。
積極爭取優秀學生就讀,明志科技大學特別推出優渥的「榮譽學程獎學金」,招收品學兼優的學子,透過跨領域整合、外師教學、專題設計與企業實習,要為台灣產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人才。
蘋果(Apple)數月前才推出第一款支援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5G)的手機,現在著手6G開發工作,期盼成為這項技術的領導者,取代對其他企業的依賴。
電子大廠和碩,繼合併子公司機殼廠鎧勝,1月28日更引進中國電子廠立訊入股鎧勝的機殼事業。和碩、立訊聯盟儼然成形,曾說過「供應鏈不分顏色」的和碩董座童子賢,引進立訊,背後又是哪些策略布局?
AI與數據的革命浪潮正如火如荼地衝擊整個世界,商業應用範圍也幾乎涵蓋各行各業,所衍生的商機大到無法估算,隨著由AI、5G領頭的科技類股表現亮眼,以AI、5G為號召的基金也蔚為明星標的,投資人究竟該如何選擇,搶先在2021年佈局,搭上成長列車、緊抓住未來財富的成長趨勢?
也是台股護國神山!聯發科於1月21日股價衝破900元,許多外資更預期它未來股價上看1100元。為何聯發科近日股價噴發?以下解析三大原因。
全球首座5G mmWave企業專網智慧工廠,大陣仗在台啟運。對台灣邁向智慧製造是個好消息。不過,為何晶片廠商高通,非選在高雄啟動計畫?副總裁劉思泰透露,包括日月光在內的台灣供應鏈,才有這些可讓一間新概念工廠動起來的「配備」。
5G、AI人工智慧、雲端運算、金融科技、遠距工作....這些新聞中最夯的熱門詞,在歷經新冠疫情(COVID-19)肆虐全球後,都指向一個共同性:科技已經如同陽光、空氣、水,成為大眾日常工作、生活的必需品。
編按:台股已在12/3盤中飛越「萬四」行情,再創歷史新高!接下來該如何布局?最新的2021《遠見》投資趨勢大調查出爐,46家投資機構普遍認為明年經濟會更好。他們看好哪些利多題材?哪些產業有機會一路旺到2021年?快來看專家嚴選夯股名單!
儘管新冠病毒令人痛惡,但不可否認,通常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的數位轉型,由於疫情加速了進度。
「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記者會今(11/21)在行政院新聞中心舉行,同步也公布9項議題討論後的事實清單。在供應鏈部分,台美均認為,基於半導體產業將為雙方經濟帶動重大且長期之利益,雙方確認在半導體領域的戰略合作為雙方優先項目。
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20日登場,雙方在開幕式時簽署合作瞭解備忘錄(MOU),就經濟、科學、5G以及供應鏈等議題討論,並確立在半導體領域的戰略合作,將是雙方優先項目。
智慧科技發展突飛猛進!AI、物聯網、機器人等科技,已快速改變全球產業面貌。誰能掌握智慧科技應用,誰就是下一世代的贏家!
「2020第18屆遠見高峰會」專題論壇「智慧科技應用的下一步」中,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就「疫後新世界 台灣產業新布局」發表演講。陳正祺表示,台灣防疫、經濟成績優秀,經濟部乘勝追擊,要讓台灣成為全球經濟關鍵力量。
不管是不是果粉都超期待的iPhone 12、iPhone 12 Pro於10月23日正式開賣,這次除了是蘋果首度推出5G機種,在外觀設計上也回到許多經歷過iPhone 4、iPhone 5用戶懷念的平整邊緣設計,在色彩上蘋果近幾年則是熱愛挑戰消費者對特殊色的接受度,越來越多色也讓許多人下訂前陷入選擇障礙。
蘋果iPhone 12系列新機本週五(23日)開賣,台灣市場方面,業界人士透露,開賣前首批到貨量僅去年六成、恐低於5萬支,目前電信與各通路預約跟預購狀況,大約是去年同期的二到三倍,開賣前首批到貨根本「不夠分」,買氣是2014年來最好,有望是近六年來最熱的新機搶購潮。
本週眾所關注的台積電法人說明會昨(15日)精彩登場,果然不負重望,有「護國神廠」「護國神山」等稱號的台積電繳出亮麗成績單。但到底有多少利多?一次讓你看明白。
2020年10月14日淩晨(台北時間)舉行的這場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令人驚喜──創新終於回歸iPhone,一掃過去幾年各界對蘋果發布會「了無新意」的負評。快來掃描iPhone 12亮點!
一年一度、萬眾期待的蘋果iPhone發表會,將在台北時間10月14日凌晨舉行。然而,這次眾人殷殷期盼的,可不只是單純的新功能或價格,而是這個市場領導品牌,到底怎麼尋回全球手機市場往日榮景?
蘋果可望於台北時間14日的線上新品發表會推出首款5G版iPhone,華爾街分析師和投資人普遍預期,新iPhone將掀起「前所未見的換機潮」,預估18.5%的iPhone使用者準備在未來一年換機,看好蘋果在本月起的會計年度全年將賣出2.2億支iPhone。
鴻海28日宣布與被動元件大廠策略聯盟,共同推進關鍵零組件技術創新。而今年來鴻海投資、聯盟消息不斷,包括宣布與FCA、裕隆合作搶攻車用商機、與工業電腦大廠凌華合攻機器人,甚至傳出將收購馬來西亞晶圓廠等。董事長劉揚偉疫後趕進度湊齊新事業版圖,又是什麼原因?
根據KPMG Enterprise Reboot研究資料顯示,全球有將近一半的高階受訪者明確的表示,未來在5G的投資上將會大幅增加。隨著5G的開台,如何超前部署技術並提出破壞式創新?將是企業下一波的兵家必爭之地。
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昨(21)日表示,人工智慧(AI)將從「中心化的雲端運算」,轉變為「去中心化的邊緣雲運算」,以及各式各樣的智慧物聯網(IoT)裝置運算,預期第六代行動通訊(6G)的超智慧連結社會,將在五年後出現,使得這十年的科技發展會很刺激。
臺灣大學副校長陳銘憲是世界級電資學者,榮膺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主持人,為美國電腦學會會士(ACM Fellow),電資學院院長任內設立「資料科學學程」,整合資訊科學、統計、數學等核心知識,為產業界培育炙手可熱的資料科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