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企業從四人團隊開始創業,歷經31年,成功挺過亞洲金融風暴、SARS、全球金融海嘯及新冠疫情,卻從來沒虧過錢,更以專業技術在世界的PCB舞台發光發亮。
全球工業鐵皮剪刀,三成五都出自台灣這家廠商,它就是皇盈企業。董事長黃信德憑藉無數次創新,用高性價比讓全球大客戶埋單,「世界鐵皮剪刀大王」當之無愧。
吳元超二次創業興普科技,在PCB界傳為佳話。憑藉「多樣少量、協同客戶發展先端產品」優勢,獲得國內外知名企業青睞,成為台灣第一大高階樣品PCB廠。
隱身彰化的彥豪金屬,從一家小廠發展到海內外員工達1900人、集團營收約45億,三個彰工機械科的學長學弟,讓日本品牌不再獨大,寫下自行車零組件產業傳奇。
彰化秀水的瑞振工業,靠著董事長許國忠專接「疑難雜症」訂單,做到全世界第一,甚至日本兒童安全座椅市占逾五成,成為台灣自行車產業的隱形冠軍之一。
近期,常有機會與專家們共同討論疫情帶來的各種正負面影響,雖然這個申論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但卻有一個普遍認同的觀點,就是人類文明因此進化推升了數年。而近來,演化最劇烈的角色之一,就是財務長。
Delta本土疫情拉警報,恐再度波及餐飲業,業者自認猶如「命懸一線」的重症患者,建議加速與放寬對餐飲業的振興補助,並檢視「五倍券」實施點與規則,避免無法振興受挫最深的實體店家。
內用解封,專做高檔自助餐的「饗賓餐旅集團」不畏疫情,又開出新品牌的火鍋Buffet。8月上旬降級後,斥資3000萬元打造的新品牌「小福利火鍋會所」,就已悄悄地在「中和環球購物中心」開張試營運。
因應當地疫情飆高,越南自7月17日,對南越19省實施封城令,預定8月14日解封。但當地台商吐苦水「已經做最壞打算、不期待8月復工了!」業者預估,最快兩個月後將現斷貨潮,屆時品牌商會陷入兩極,一端搶食市占、另一端無貨可賣。
台灣疫情雖逐漸趨緩,但不同的變種病毒肆虐全球,對抗疫情仍不能鬆懈,對國際大企業來說,更是嚴峻的挑戰。企業主、大老闆們究竟如何看待此波疫情?不少企業紛紛公開喊話,對員工打氣,也提出企業的抗疫戰略。《遠見》整理一系列大老闆的抗疫宣言,從中勾勒疫後產業趨勢。
過去兩週,從本土到外資法人紛紛發出「自動化景氣觸頂」警示,接連調降上銀、亞德客評等,造成股價重挫。面對市場逆風,上銀董事長卓文恒昨(5)日在法說會卻透露,「有望重返2018年單月營收28億元的高峰!」
事業版圖橫跨居住、食品、交通、休閒觀光的三地集團,近年來還跨足充電站、再生能源、電動巴士領域,旗下的北基國際扮演關鍵角色。《遠見》專訪創辦人鍾嘉村,獨家披露三地集團的綠能大布局。
受惠資本市場大好,產險業外投資收益豐碩,相比去年同期一舉成長2.5倍,帶動今年前5月產險業整體稅前獲利達新台幣93億元,逼近百億元水準,大幅年增45.3%,已超過去年全年170億元獲利的一半。
台北信義商圈的街道以往塞滿了購物者、食客和看電影觀眾,但現在即使是陽光明媚的週末,也空空蕩蕩。這與全球其他主要城市開始重新解封,形成鮮明對比,重創雇用台灣約20%勞工的零售和餐飲業。
6月21日,何春盛擔任大同總經理的消息,震撼業界。從研華到大同,兩家風格迴異的企業,何春盛過往的「研華經驗」真能擦亮「百年大同」招牌嗎?在上百位熟識的同事與好友們面前,何春盛首度親口道出這一個月來的心境。
啤酒商龍頭海尼根去年賣起「零酒精」商品,三個月就大賣200萬瓶,今年市占率近七成!百年企業海尼根如何疫下求生?
台灣疫情持續延燒,全國都升級到三級警戒,對台灣各大企業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大老闆們究竟如何看待此波疫情?不少企業紛紛公開喊話,不僅對員工打氣,也提出自家企業的抗疫戰略供同業分享。《遠見》整理一系列大老闆的抗疫宣言,從中勾勒疫後產業趨勢。
宅在家的日子,讓你「防疫肥」了?今(13)日微解封,讓許多人很想回到健身房、甩脂肪,全台首家以健身房事業上市的「柏文」,能因此挽救只剩1%的營收嗎?
台灣疫情持續延燒,全國持續三級警戒,對於台灣各大企業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企業主、大老闆們究竟如何看待此波疫情?不少企業紛紛公開喊話,對員工打氣,也提出企業的抗疫戰略。《遠見》整理一系列大老闆的抗疫宣言,從中勾勒疫後產業趨勢。
台灣疫情持續延燒,全國都升級到三級警戒,對於台灣各大企業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大老闆們究竟如何看待此波疫情?不少企業紛紛公開喊話,對員工打氣,也提出企業的抗疫戰略。《遠見》整理一系列大老闆的抗疫宣言,從中勾勒疫後產業趨勢。
7月中旬將「微解封」,市場預期會有一波「微解封受惠股」;餐飲股龍頭王品(2727)8日一度攻上漲停價178.5,漲逾7%。王品有機會攻回200元大關嗎?
全球追求2050年淨零碳排,台灣也急起直追,開發太陽能與風電等再生能源。深耕台灣傳統能源65年的日商丸紅看上這波商機,併購入主辰亞能源,要全力發展太陽能電廠。
三級警戒期間,百貨宛如空城,「京站」也不例外。但作為廠商的「二房東」,京站決定不收兩個月的包底額,並減免固定費用,京站總經理柯愫吟為何敢做這個艱難的決定?
台灣疫情持續延燒,全國都升級到三級警戒,對台灣各大企業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企業主、大老闆們究竟如何看待此波疫情?不少企業紛紛公開喊話,對員工打氣,也提出企業的抗疫戰略。《遠見》整理一系列大老闆的抗疫宣言,從中勾勒疫後產業趨勢。
近日台灣確診案例減少,許多上班族也將結束將近三個月的WFH(居家工作),但讓他們惴惴不安的,並非重返辦公室,而是公司發現了「這個辦公室有沒有你根本沒差!」
台灣疫情持續延燒,全國都升到三級警戒,對於台灣各大企業、醫療院所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從企業高層主管,乃至於醫院的主事者,究竟是如何看待此波疫情的?他們紛紛公開喊話,對員工、醫護人員打氣,也提出抗疫戰略。《遠見》整理一系列各行各業,以及各類組織的大老闆、執行長、醫院院長等高層的抗疫宣言,從中勾勒疫後新趨勢。
台灣疫情持續延燒,全國都升級到三級警戒,對於台灣各大企業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企業主、大老闆們究竟如何看待此波疫情?不少企業紛紛公開喊話,對員工打氣,也提出企業的抗疫戰略。《遠見》整理一系列大老闆的抗疫宣言,從中勾勒疫後產業趨勢。
「政府對金融業很不友善!」銀行擔任第一線行員的小陳〈化名〉氣憤地說。總公司對外宣稱分流上班,每天還是進公司上下班,勞工紓困期間,幾乎每天加班,連假日都在處理受理案件。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已持續一個多月,原本熙來攘往的百貨公司人潮瞬間凍結,難以想像,他們是怎麼撐過來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中曝光全國專責病房、專責加護病房收治人數,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臉書發文,特別點名感謝一家收治全國11%重症患者的醫院,那就是亞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