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只到9/30 遠見39週年慶:【訂2年送1年】一年一度最低優惠倒數中
30 歲科技業每月存2萬,60歲累積超過2000萬資產有可能!怎麼做到?
王先生是一位 30 歲的科技業工程師,薪水不錯,生活穩定。每個月扣除生活開銷與房屋貸款後,大約還能存下 2 萬元。他想知道,該如何好好利用這筆資金,為未來的退休生活做準備。(本文節錄自《財富自由的階梯》一書,作者:PG財經筆記 蔡至誠,大是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我以我們公司設計並開發的「阿爾發機器
三明治族陷入「照護」危機?專家籲「PLAN策略」補足理財缺口
在高齡化、少子化交織的時代,愈來愈多中壯年背負照顧父母的責任,卻未曾替自己老後做好準備。中信《2025家庭理財暨樂齡金融大調查》揭露台灣家庭面臨的四大理財斷層,並提出行動解方。台灣家庭正面臨高齡照護與財務準備的雙重斷層。近日,中國信託銀行攜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全台首份「家庭理財暨樂齡金融大調查
50歲準備退休前最後悔的一件事:年輕時沒有好好學習「這個能力」
退休族裡,幾乎沒有人後悔「年輕時沒有多花點錢」,反而多半在感嘆自己錯失良機,沒有儘早透過積極投資,長期累積資產。現在這個時代,如果想讓資產增值,投資不可或缺。如果不想等到以後才抱怨「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就別再拖延了,立刻開始理財吧!從20歲開始練功,到30、40歲的時候才能成為高手。(本文節錄自《不
存夠退休金就安心了?安養信託養老、防詐全方位保障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是65歲以上長者。當我們擁抱長壽喜悅時,如何確保晚年的財務安全與生活品質,成為每個家庭必須面對的課題。安養信託,這個結合法律保障與理財規劃的金融工具,正為台灣社會提供一個溫暖而務實的解方。 今年高齡78歲的張阿嬤,獨居在台北市一間老公寓裡,雖然膝下有兩
晚10年收益「差這麼多」!65歲退休擁有1千萬,「這時間」就該開始規劃
我問過投資前輩,他們現在有如此成就和可觀的資產,還有什麼事是他們沒做到的?他們的回答相當一致:「如果可以,我會更早開始投資。」雖然在剛出社會時,就考慮退休規畫似乎有些遙遠,甚至奇怪,但請相信我,從領到第一筆薪水的那一刻起,著手規畫退休,這將會是你一生中最輕鬆的時刻。(本文節錄自《財富自由的階梯》一書
九宮格「減糖」心法大公開!理債達人黑媽四招,助中產階級找回財務掌控權
46歲的「黑媽」王姵文,走過家庭破產、中年喪夫、5000萬債務危機,從自身經驗出發,設計出實用的理債工具與陪跑方案,幫助更多人重建財務秩序,重新掌握人生方向。 「你不可能邊哭邊還債,你要能看得見什麼時候可以走出來,那就是時間感。」46歲的「黑媽」(本名王姵文),將自身經歷化為養分,為身陷債
中產焦慮世代!二寶媽扛家「走鋼索」,年收破百萬竟無餘裕
付不出外籍看護薪水、被迫轉職鐘點清潔員、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44歲的二寶媽呂聿眉說出自己故事時,數次閃著淚光。走在收支難以平衡的鋼索,她如何自救? 「去年農曆年後,我第一次付不出外籍看護薪水,我真的哭著跟她道歉……,」想起一年多前的震撼教育,現年44歲、育有二子的呂聿眉,至今仍心
流沙中產陷困境!粉領族離職顧病父,解壓仰賴「神聖空間」
當父親突然倒下,工作與親情的兩難,選擇哪一個,心中都不免有虧欠。45歲的江青豫曾深陷「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盡頭」的徬徨,她如何和壓力共處,找到平衡新人生? 「我現在都一直記得,爸爸眼角流下的淚水,我覺得他應該有很多的捨不得。」45歲的江青豫,兩年前是一位快樂的OL(上班族女性),沒想到父親突如
中產階級突圍指南!Google工程師揭年收跳升三倍祕訣
誰說中產階級只能固守收入區間,無法向上跨越?40歲美商科技業資深工程主管抹布,拓展認知邊界,從月薪5萬進階到年薪500萬。其實,只要轉換思惟,也能迎來三倍薪水! 試想,若有意入手雙北總價2000萬的房子、每月房貸7萬元,且貸款負擔率不能超過收入1∕3的合理水位,有多少人能做到?提出這個測試
房產賣不掉直接「以房養老」?退休不靠兒女,銀行這類貸款竟逆成長
少子化與高齡化雙重挑戰,為台灣的人口、產業、經濟等各個層面,帶來深遠影響。統計顯示,台灣自2021年起,持續出現人口負成長,死亡人數持續高於出生人數,「生不如死」截至6月,已經連續54個月了!面對人口老化帶來的壓力,傳統家庭支持功能逐漸式微,長者開始尋求資產自主與多元財務規劃,「以房養老」就成了新興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