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離開名校進修坦途,黃紋綺挺進漁業創新路

學長姐帶路4〉「洄遊吧FISH BAR」創辦人 黃紋綺

李加祈
user

李加祈

2023-02-23

瀏覽數 9,600+

圖/張智傑攝
圖/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23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

海洋,是黃紋綺童年回憶的代名詞,她從海工系畢業後,放棄常春藤名校進修機會,帶動台灣傳統漁 業產業創新,獲得百大青農榮耀,成就自我,也為永續海洋盡一份心力。

「遊吧FISH BAR」創辦人黃紋綺從小熱愛海洋,中山大學海工系畢業後,毅然放棄常春藤名校的進修機會,回到故鄉花蓮七星潭創立「洄遊吧」,藉食魚教育推動永續海洋觀念,帶動傳統漁業產業創新,因此獲得百大青農肯定。 

洄遊吧是整合海洋知識、環境教育、數位科技的平台,與七星潭友善魚法的業者合作,透過捕撈體驗、海鮮產品行銷等方式來推廣永續海洋,為傳統漁業注入創新能量。 

黃紋綺認為,她在大學所讀的科系,讓她能運用海 洋專業知識,在永續海洋和商業模式中取得平衡,帶領洄遊吧長成新的模樣。 

事實上,海洋,就是黃紋綺童年回憶的代名詞,因外公在七星潭經營魚場,每年寒暑假她和弟弟都會到花蓮海邊玩耍。高中畢業後,黃紋綺決定負笈南下,到中山大學就讀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對黃紋綺而言,進入海工系並非一場意外,而是謹慎的抉擇。這個離家350公里的決定,還惹哭了愛女心切的黃爸爸。 

在學期間,黃紋綺盡可能吸收各方面的知識,不只 專注於海工系的課業,她還選修生物統計、綠色經濟、公共事務、海洋法等課程,這些跨領域學習,使黃紋綺對海洋產生更全面的認識。 

除了書本知識,黃紋綺也把握中山大學獨特的海洋學院資源,經過半年在學校游泳池和墾丁海岸的潛水訓練,成功取得潛水證照。 

學習並不限於教室與海中,大二時,黃紋綺便主動向教授毛遂自薦擔任研究助理。一開始,零經驗的她只能先處理文書彙整,慢慢進階到撰寫標案,最後領標、溝通協調全都由她負責。這段與公部門周旋互動的經驗,讓黃紋綺掌握政府審核標準,幫助她日後能順利拿下教育部青年署經費,成為洄遊吧的第一筆創業基金。從書本知識、專業證照到接案規劃,黃紋綺在西子灣習得關於海的一切,這些豐沛的養分,成為創立洄遊吧的基本功。 

撰寫論文時,黃紋綺曾和航運業者聊起友善環境議題,卻得到「對環境好可以賺多少錢呢?」的回應,這些質疑聲音卻激起黃紋綺不服輸之心,「怎麼可能不行,我做給你看!」她決定要將永續海洋概念融入傳統漁業,於是在中山大學的創新育成中心提出洄遊吧的創業構想。經師長和顧問的指導,創業計 畫順利獲得青年發展署的經費支持。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給新鮮人建議1〉 從消費端摸索商業模式 

研究所畢業後,黃紋綺放棄看似穩妥的研究之路, 而是選擇開闢一條新路,將學校所學的海洋知識帶 入實務應用,在七星潭推廣食魚教育。 

許多新創者會面臨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黃紋綺也不例外,「學校學的跟現場完全不一樣!」她舉例, 魚類學的課堂上,老師拿著漂亮的魚標本教學生魚類的學名,但實際的捕撈現場是捕到魚之後,全部一次倒出來,「哪有時間給你慢慢看、慢慢挑啊!」她 就曾被魚場老闆嫌棄挑魚太慢。 

除了學用落差,黃紋綺也曾面臨民眾對漁業「低學歷」的刻板印象。她回憶,某次跟魚販學殺魚時,顧客誤以為她是高中生,來學一技之長,聽到黃紋綺的碩士學歷時,驚呼:「中山大學碩士來這邊幹嘛?」 

有了第一線實務經驗後,黃紋綺發現,若問消費者:「你想不想吃更新鮮的魚?」都會得到肯定答案,因此,洄遊吧從生活中最常見的海洋元素—— 魚,來切入談永續海洋概念。在煮魚、吃魚之前,洄游吧團隊會先上一堂食魚教育課,讓民眾認識七星潭定置漁網的友善魚法、附近常見魚種及料理方式。 

近年洄遊吧也與便利商店合作,推出「小小魚達 人」活動,讓全台各地的大小朋友能更認識魚和海洋。參與的家長說,以前孩子從楓葉紅了,便知道秋天到了,現在則是看到市場有很多魚販在賣鬼頭刀, 就知道秋天來了,「這就是食魚教育的意義,孩子開始把魚跟生活結合。」黃紋綺欣慰地說。 

給新鮮人建議2〉 學習加行動,讓興趣種子發芽 

現今漁業資源日漸減少,永續海洋已成重要議題。 看著前方蔚藍的七星潭,未來,我們的海依然會很藍嗎?黃紋綺心中「熱愛海洋」的種子透過學習,逐漸成長茁壯,並串聯產業與消費者一同支持海洋永續, 她以實際行動來回應海洋的呼喚,成為自己想在世界上見到的那個改變。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