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在世俗間最後一段路,包括總統蔡英文與社會各界代表,現場超過5萬人一同參與。與會大眾一同唱頌由星雲大師寫詞的《惜別歌》,緬懷大師典範。典禮最後,大師法體真身巡山,眾弟子沿路含淚跪送,約90分鐘的圓寂讚頌典禮畫下句點。
傳臨濟正宗第48世、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在13日上午9點在佛光山雲居樓開始舉辦,接受政治、文化、教育、宗教、海內外功德主、國際佛光會等各界代表向星雲大師追思致敬,法界代表一問訊回禮,眾弟子九拜叩首拜送星雲大師,典禮莊嚴圓滿。
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師表示,星雲大師留下遺言說「對我最好的懷念就是奉行人間佛教,期許大家在人間佛教上精進,建立人間淨土。」
另外,心保法師也指出,星雲大師說要再當和尚,相信大師很快就會乘願再來、弘揚佛教。
蔡英文總統頒贈褒揚令
典禮一開始,就由總統蔡英文頒贈褒揚令揭開序幕,感念星雲大師興辦300間學校、弘法全球五大洲、全球27座美術館,一生為國家社會的貢獻,致意星雲大師大德。行政院長陳建仁也率領中央官員出席致意與獻花。
高雄市長陳其邁接著頒發高雄市榮譽市民證書,由心保法師代為領受。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頒也頒發國民黨最高榮譽實踐一等獎章,感念其一生忠貞,以人間眾生與國家社會為念提出許多建言。佛光山表示,感謝各界蒞臨佛光山與對星雲大師的肯定。
隨後,全場與會法師、信眾及十方賢達雙手合十一起同唱頌《佛光讚》《心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佛音繚繞,場面莊嚴。
在追念大師,由佛光山人間衛視製作的「星雲大師行狀影片」中,星雲大師比喻自己是一顆小星星、一片浮雲,他解釋,星雲是虛空中最大的,足見其心胸。其中,以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五和:自心和樂、人我和敬、家庭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教化世人待人處世道理。以出世思想,做入世的事業,佛在心中,情義留給人間。
星雲法師說,「假如有來生,我還是想做和尚」,已經為自己做好規畫。
圓寂頌讚典禮後,佛光山眾弟子、信眾恭送星雲大師法體真身最後一次巡山,並將法體真身多移往大雄寶殿,向佛陀告假,然後發引台南關子嶺風景區的佛教聖地白河大仙寺「荼毘」(燒化)。
根據佛光山的規劃,典禮後近中午時分,星雲大師的法體真身自佛光山出發,下午1點半抵達大仙寺,預計2點至2點30分進行荼毘儀式,5點半至6點返回佛光山。過去,包括惟覺、淨空等得道高僧都在此荼毘。
逾2000位僧信眾,聲聲法號追思迴向
《遠見》團隊於12日傍晚扺達佛光山雲居樓,現場已擠滿追悼星雲大師的僧信聚。昨晚,原本燈火通明的佛光山,充滿哀傷的氣氛。春節期間,滿山布置好的元宵節花燈,也在大師圓寂後熄燈,令人無限感傷。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發行人王力行也到場弔唁。前來接待的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對他們哽咽表示:「師父離開時面色紅潤、面容安詳。師父很體貼,也怕春節期間驚擾大家,即使身有病痛,仍撐到農曆正月十五下午、元宵節過後,才安詳捨報。」
與星雲大師結緣35年的高希均說,大師一生的言行一致,具體示範「給」的哲學——「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畢生更推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傳承慈悲、智慧、放下的理念,對全人類的貢獻卓著。
企業、藝文與宗教領袖,感念弔唁說點滴
12日傍晚,超過2000位的法師及信眾在佛光山雲居樓,由退居和尚、心定和尚及心培和尚共同主法帶領,以聲聲佛號為星雲大師祝禱舉辦追思法會,法師與信眾雙手合十、齊心誦經報答師恩,藉梵音回向表達追思與緬懷。
國內不少企業領袖也趁著圓寂讚頌典禮前趕到佛光山弔唁。企業界包括安拓實業董事長張土火、納智捷汽車總經理馬忠榮、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震旦集團創辦人陳永泰、國揚集團總裁侯西峰、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等。候西峰表示,漢來蔬食的起源正是源自佛光山,沒有大師的支持沒有今天。
長年提倡宗教融合的星雲大師,圓寂消息傳出後,海內外友寺也陸續齊聚佛光山。台北善導寺大慧法師、美國蓮華禪寺至善法師、海明禪寺明光法師、楠西萬佛寺法藏和尚等各方宗教領袖也來到佛光山雲居樓向星雲大師致意。
吳伯雄一家4代結緣,迄今逾70個年頭
不少星雲大師的政壇友人,也在12日陸續在圓寂讚頌會前到佛光山,包括台北市市長蔣萬安、前國民黨黨主席洪秀柱、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副主席郝龍斌,國民黨榮譽黨主席吳伯雄偕夫人戴美玉及兒子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法制長吳志揚與洪秀華伉儷、桃園市長張善政、宜蘭縣長林姿妙、雲林縣長張麗善及花蓮縣長徐榛蔚等人,先行弔唁星雲大師。
與星雲大師早在1949年就認識結緣的吳伯雄一家,吳伯雄表示,當年大師來台弘法,因沒有入台證而暫時居住在中壢圓光寺,父親吳鴻麟當時是中壢警民協會理事長,也是圓光寺信徒,因此出面為大師作保,並協助取得入台證,從此締結下吳家四代皆為佛光人的善因好緣,自結緣迄今逾70個年頭。
坦然看待生死,生死循環本是自然
出生戰火年代的星雲大師,曾將世俗的「生老病死」改為「老病死生」,把生擺到最後,意味著生了會老,老了會病,病了會死,死了會生,生了就有希望,就有未來,生命會更好。順序換一下,對人生的觀念會有幫助、有貢獻。因此星雲大師對生死的解讀,早已給予新詮釋。如今圓寂大典上重溫他的觀點,更深感箇中道理之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