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中率團出訪中美洲三國講了「Taiwan, ROC」捅出紕漏開始,行政院長游錫堃就像不小心一腳踩進爛泥。
這位上任兩年多的國家CEO,在政務上的表現並不耀眼,反倒是在強勢總統陳水扁領導下,內閣積極求表現被批評衝過頭,屢屢登上新聞版面。愈接近12月11日立委選舉,內閣總辭翻牌日,來自蘭陽平原,莊稼漢出身的他,眉頭就鎖得更緊了。
在孫運璿、俞國華擔任閣揆的年代,國家大建設持續推動,行政院闢建新竹科學園區、大量延攬高級科技人才來台、成立中美貿易小組、開放與東歐五國直接貿易等等,曾寫下連續五年平均經濟成長率9.9%的紀錄。在當時,閣揆的地位、權威少有人能挑戰,閣揆為國家CEO的形象,深植人心。
游錫堃在社會力完全解放,官不聊生的年代擔任閣揆,本來就不輕鬆,前任閣揆張俊雄停建核四事件又留下諸多爭議。他頂著治理宜蘭的優越政績、在副閣揆任內勇於為「八掌溪事件」請辭負責的聲望,入主行政院,期待將「宜蘭經驗」複製到中央,然而意氣風發的日子沒多久,很快地就被一件又一件的事件,壓得喘不過氣來。
民進黨內人稱「憨」「肉」的游揆,個性和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等檯面上的頭臉人物不太一樣。一位現任閣員就直言,他的領袖氣質不足,做事不夠果斷,「不像阿扁總是提綱挈領,不會拖泥帶水。」游錫堃為了做好某些事,常會自己跳下來巨細靡遺的盯。
就像他從2003年開始強力推動的「觀光客倍增方案」,在政院觀光推動委員會開會時,他對觀光區的一座廁所都再三叮嚀;忽略了費用太高、交通不便,才是台灣在亞洲觀光市場上競爭不過印尼、泰國的地方。
協調不力 威信受傷
游錫堃雖是內閣龍頭,內閣成員卻有一大部分不是他所決定,他在接受《遠見》訪問時也坦承:「我的權力來自總統。」因為他不是民選的,閣員不把他當成真正的「老闆」,也是他難以帶領團隊之處。
最明顯的就是,今年五二○內閣改組時,有實戰財經背景的林信義離開行政院副院長一職,由曾任交通部長、客委會主委的葉菊蘭取而代之,改變正副閣揆至少有一位具財經背景的傳統。
這是陳水扁總統的決定,但運作了幾個月,問題開始逐一浮現。「游錫堃自認有信心,卻沒有帶領財經團隊的扎實功夫、人脈,財經閣員不服他,很多事都協調不動,表現不出來,」一位閣員這麼形容。
最後,財經政策決策權還是跑到總統府,由陳總統找林信義擔任召集人的「總統財經顧問小組」來抓。不止是國家財經政策方向,包括續辦優惠房貸這種很單純只是執行面的政策,都要由總統決定。
類似的事一再重演,游揆在閣員間的威信也一再受創。內閣團隊「游家軍」與「非游家軍」涇渭分明,非嫡系人馬與他之間除了行禮如儀的關係,眼光總是飄向凱達格蘭大道的方向。
行政院祕書長葉國興、政務委員林盛豐、新聞局長林佳龍、研考會主委葉俊榮、文建會主委陳其南都是游系人馬。從這些「游家軍」的業務、背景也可以看出游錫?在政策上能夠著力和專長的地方。
過去這兩年多,游內閣的新聞被做最大的通常是政治議題,「打馬」「公投綁大選」「處理國民黨產」……。外表憨厚的游錫堃,卻在這些議題的操兵下,練就了一身唇槍舌劍。然而,行政院愈政治化,也愈減損他在民眾心目中做為國家政策領航者的地位。
不過,游錫堃對這一點,顯然不是很在乎。他的權力基礎來自總統,只要總統信得過,他就穩住閣揆寶座。
今年五二○前,有關蘇貞昌要接閣揆的傳聞甚囂塵上,最後陳總統把功高震主的蘇留在總統府當幕僚長,就近看管,讓游錫堃得以穩定續任。
對這一點,民進黨籍立委沈富雄就曾對外表示,「游錫堃在扁眼中本來就是最乖、最聽話的部屬。」12月立委選後,明年2月的內閣改組游揆會不會下台,也沒人能說定。
君威難測,從2000年到2004年的經驗看來,陳水扁總統決定閣揆人選,與政務能力並無絕對關係。在民進黨「四王一后」競爭態勢激烈的情況下,除非陳總統決定來個大洗牌,否則游揆也不無循今年五二○的模式,繼續做下去可能。
君威難測 屢表錯情
以游錫?的個性,他原本不是一個對大位有太大企圖心的人。但政治人物走到這個位置,要不要繼續更上一層樓,有時候不見得是他個人的問題。當今政壇,陳水扁、游錫堃、蘇貞昌、謝長廷,每人都有自已的團隊,「X家軍」未來能不能有好出路,都維繫在老闆的身上,「X家軍」成員自然也會形成一股讓老闆無法停滯的力量。
2002年游錫堃接閣揆時,想要更上一層樓的企圖還不明顯。有一次,他邀請主跑行政院的記者到他金華街官邸參觀,有人問他偌大的官邸怎麼不養隻狗?他只幽幽地說,也不知道會在這裡住多久,將來如果搬走了,狗要帶到哪裡去?
2004年阿扁順利連任,讓他續任閣揆後,他對未來前景的期待頓時顯現。據他自己表示,他和陳總統每週單獨見一次面;加上黨內中常會、國父紀念月會,以及隨時的通電話,溝通相當順暢。然而在國防、外交、兩岸上,游揆常常表錯情、會錯意。尤其在扁政府飄浮不定的兩岸議題上,什麼時候要衝、什麼時候要守,都在陳水扁的一念之間。看扁衝出去時,也跟著衝,扁緊急煞車時,跟的人往往就摔得鼻青臉腫。
11月上旬,綠營正要開始為12月立委選舉大造勢,陳總統偕同前總統李登輝出席台灣教授協會活動,高聲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另外一國,不是本國」。
幾天後,行政院的「台灣地位未定論」便成了院會的大議題,法務部長陳定南、外交部政務次長高英茂、新聞局長林佳龍在院會上大戰台北市長馬英九數回合。
然而,就在行政院會的第二天,陳總統突然又藉著接見外賓的場合公開強調,他沒辦法接受「台灣地位未定論」。
類似的狀況已經不是第一次,游揆8月出訪中美洲以「Taiwan, ROC」做為台灣的稱謂,炒得熱呼呼,事後還對外表示這是府院共識。未料扁隨後出訪中美洲時,就在友邦貝里斯的越洋衛星記者會上,把「Taiwan, ROC」說法批得體無完膚。被媒體追著問「總統是不是不高興」的游錫堃,也只能陪著笑臉。
未來閣揆 尚無定論
正在升火加溫的呂、游、蘇、謝四人賽局,綠營內部多認為有強大派系奧援的蘇貞昌、謝長廷目前占有較大優勢。不過,明年2月內閣改組,游錫堃能否續任閣揆將是其中關鍵,儘管陳水扁總統總是不斷對游揆施以震撼教育,但他續任的可能性迄今沒有完全被排除,一切端視陳總統的想法。
尤其從陳總統近月來不時高分貝教訓吵得過火的接班人之爭看來,維持不動,保持平衡的確是未來政局發展的方向之一。至於內閣施政績效,在「扁游共治」之下,內閣政績其實也就是總統的政績,這點反而不是陳總統在決定選後政府高層人事布局中,很重要的因素,這點整個民進黨內部都了然於胸。(作者為平面媒體資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