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封面故事《遠見》獨家調查 閣揆首要條件:執行力

宋秉忠、張元祥
user

宋秉忠、張元祥

2004-12-23

瀏覽數 14,500+

封面故事《遠見》獨家調查 閣揆首要條件:執行力
 

本文出自 2004 / 12月號雜誌 第222期遠見雜誌

在此次立委選舉中,游、蘇、謝三人各組助選團為黨籍候選人拉抬聲勢,儼然是下屆閣揆的前哨戰。

根據《遠見》雜誌民調顯示,有24.1%的人認為「衝衝衝」的總統府祕書長蘇貞昌,最適合擔任下屆行政院長;其次是「真堅定」的現任院長游錫(16.8%)和「台灣長工」的高雄市長謝長廷(12.1%)。

如果再考慮政黨認同的因素,蘇貞昌是最被泛藍支持者接受的閣揆人選(27%),大幅領先謝長廷的17.2%和游錫的10.6%。

台大「東亞民主動態調查計畫」執行祕書張佑宗分析說,蘇貞昌比較能被泛藍支持者接受的原因,是他在台北縣長任內,很少對國家認同等爭議性極大的問題發言,而是將發言重心擺在縣政上。

事實上,在人民心目當中理想的行政院長最重要的能力,首先是執行力(16.2%),其次是品德操守(8.0%)、學經歷(7.7%)。

因此,強調「衝衝衝」的蘇貞昌,被37.2%的人認為很有魄力、很有執行力,其次是謝長廷(19.1%)。

只有8.9%的人認為現任閣揆游錫有執行力,因此即使擔任閣揆兩年多,仍然有五分之一的人不認識他,而且,他的施政滿意度也只有46.2%。

總統財經顧問、台經院長吳榮義表示,目前有三百多項重要法案在立法院塞車,未來的閣揆首要工作就是設法儘快讓這些法案通過。

總統財經顧問、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也指出,行政院長最重要就是執行力。他特別推崇台塑集團在董事長王永慶領導下的執行力,「行政院就應該是一個有執行力的行動內閣。」

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最近也提到,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在宏碁國際化出現困難時,主動詢問他需要什麼協助。施振榮有感而發地表示,如果沒有媒體和民代的干擾,現在的政務官應該也會主動為企業解決問題。

除了執行力,在行政院長最重要的幾項能力中,蘇貞昌還在危機處理、改善經濟、協調力等項目中領先。

曾經留學日本、並在民進黨主席任內推動兩岸城市交流的謝長廷,則被認為較有國際觀、較能改善兩岸關係。

通往總統之路

由於閣揆是由總統提名,凱達格蘭學校副校長游盈隆認為,閣揆最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要能與總統配合。

而在民調中,目前擔任總統祕書長的蘇貞昌被認為最能與總統配合(37.3%),遠高於游錫的15.9%和謝長廷的9.3%。

不過,所謂能與總統配合,只是反映民眾比較喜歡誰、誰的人氣高。但是從民進黨黨內權力平衡的角度看,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盛治仁認為,「人氣高的人反而不易出頭,」像游錫已經擔任閣揆兩年多,就是因為他最能與阿扁配合。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民調結果也證實,游蘇謝三人競逐的行政院長,的確是通往2008年總統之路的重要歷練。

因為,有58.8%的人認為未來的總統應該歷練行政院長的職務,其次有52.1%的人認為,未來的總統應該有台北市長或高雄市長的歷練。

民眾對於相關職務的重視,其實與誰曾擔任過這一職務有關。

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王業立舉例說,凍省之後,台灣省主席在政治上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但因為宋楚瑜曾經擔任過台灣省長,民眾因此認為省長是總統的必經之路,重要性排第三(36.5%),泛藍支持者甚至有55.4%的人認為,省長才是總統必經之路。

至於認為副總統是未來總統關鍵歷練的人則只有31.8%,立法院長只有28%,縣市長只有26.3%。

人民關心飯碗

當朝野決定以「黨產」「槍擊」「制憲」炒熱本屆立委選情時,民眾看的卻是飯碗。

人民希望新閣揆優先處理的問題,第一是財經問題,第二是治安,第三是教育,第四是政治惡鬥。

盛治仁指出,從2001年以來,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改善經濟」才是人民最關心的問題。

相形之下,朝野吵翻天的「制憲」只有0.3%的人關心,「追討國民黨產」只有0.3%的人關心,「槍擊案真相」只有0.4%的人關心。「國家認同」只有3.6%的人關心。

然而,不管誰接閣揆,對於「改善經濟」和「改善兩岸關係」,民眾對游蘇謝信心都不夠。

例如,在改善經濟這一項,有16.7%的人認為,誰做都一樣無法改善,28.4%的人回答不知道。在改善兩岸關係這一項,更有21.3%的人認為,誰做都一樣無法改善,33%的人回答不知道。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不但敗選的藍營有選後憂鬱症,勝選的綠營同樣也有選後憂鬱症。

本來政治安定是台灣「最大的經濟優勢」,但今年總統大選後,政治紛亂卻成為台灣經濟最大的負債。

9月份《遠見》的外商大調查,「安定國內政局」是外商第二關心的問題(僅次於兩岸直航)。「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公布的數據也顯示,台灣政治風險指標排名已由1995年的第四位,惡化到今年的第十三位。

政治惡鬥已經引起全民的反感,主計處今年公布的民生痛苦指數(物價年增率與失業率加總)創二十二年來新高,就是一個警訊。

「民之所欲,常在我心」,院長閣下,台灣「頭家」未來的飯碗在哪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