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陸人的終身大事

彭偉文
user

彭偉文

1988-09-15

瀏覽數 17,900+

大陸人的終身大事
 

本文出自 1988 / 10月號雜誌 第028期遠見雜誌

男婚女嫁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終身大事,在今日的中國大陸也不例外。

去年大陸平均每分鐘就有十七.六對男女結為夫婦,一.一對夫婦宣告仳離。結婚率最高的都市,前三名都是直轄市--上海、北平和天津。上海每千人中有三十人結婚,顯示城市人的教育水準高、觀念進步,懂得去登記結婚,且婚姻多是合法的。

部分鄉村人結婚,則有高達九成不去登記,有些是未達合法結婚年齡(女性二十歲,男性二十二歲),部分是三代旁系近親,患精神病和違背當事人意願的包辦買賣婚姻。

大陸離婚率相當低,因為「有關單位」會勸解想離婚的夫妻。平均每百對人結婚,只有五.七對仳離。台灣則是百對夫妻有十七對離婚。

宗教影響婚姻

新疆地區是個特例。當地的離婚率高居大陸之冠,每千人有七.七人離婚。維吾爾族占八成的南疆,每兩對新婚夫妻中,有一對不會白首偕老。維吾爾族信仰回教,可蘭經賦予男性在婚姻上有特權,允許男性「任意離絕」妻子們。

同樣是宗教原因,佛教盛行的西藏,結婚率與離婚率都是大陸最低的,漢人則因社會壓力及面子問題,除非萬不得已,否則較少走上離婚之途。全大陸離婚指數最低的是江蘇省,每百對中,只有三對離婚。

單從數字看不出婚姻滿意的程度。根據北平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學者估計,大陸有一半的婚姻是靠感情以外的因素維持。這些靠生活需求、道德和金錢維繫的婚姻,在大陸叫「湊合婚姻」,意思是不用談什麼情和愛,為了生活,就湊合湊合吧!

結婚是人生首要目標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在偏遠的落後地區,仍有大量私婚情形,這種未依法登記,僅拜天地請酒席、放幾串鞭炮的婚姻,在大陸叫做「鞭炮夫妻」。

大陸年輕人的平均初婚年齡,男性二十四歲,女性二十二歲,比十年前延後了五歲,但仍然比台灣地區早二、三歲。

在大鍋飯政策下,大陸青年沒有開創事業、攻讀學位和服兵役等束縛,趁早結婚成家,幾乎是年輕一代的人生首要目標。

不過大陸年輕人結一次婚,全家人要陪同付出慘重代價。大陸一九八七年的平均國民所得只有二八0美元,結個婚卻要花大約一千四百~二千八百美元(五千元至一萬元人民幣)。一個年薪一千三百多人民幣的普通職工要結婚,可以花光父母及個人的多年積蓄,好面子的人甚至還因此要負債。

若按照同年台灣地區的國民收入(五千美元)與結婚開銷比例--年收入十幾萬台幣,結婚開支十萬元以上,大陸人民至少要年所得一千多美元。也就是提高現在所得五倍以上,才能付出如此奢華的結婚費用。

不請客,沒面子

根據大連市的一項調查,入不敷出的家庭,有一七%是因結婚時超支太多。在台灣,結婚費用對當事人也是一大負擔,但厚重的人情禮金可彌補開支。大陸的禮金(一位賓客約二十至三十人民幣)通常不足付酒席費用(約占結婚費用的三分之一)。

大陸上仍盛行設喜宴行婚禮,原因不外是:一、若不請喝喜酒,怕村里鄰居見笑;二、回報親友;三、節育政策下,多是獨子、女,因此,有些觀念進步的年輕人,只是登記結婚,未行婚禮便生活在一起,反而會受到鄉民的非議。

近年來,大陸每年平均有一萬對的「涉外婚姻」,不論是「洋婚」(與外籍的歐美人、日本人結婚),或「溜婚」(與外籍華人和港澳人結婚),目的多半是想離開大陸到國外定居。靠結婚遠離大陸,是部分大陸人「投奔自由」的方法之一。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