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也面臨「城市居,大不易」的窘境,雖然首爾公寓大樓價格連續31週下跌,但平均交易價格仍逾3000萬台幣。近日又興起「半價公寓住宅」的討論,買房不買地的折衷策略能讓南韓彰顯居住正義嗎?
全球金融市場不穩,不論是匯率抑或股市,世界各國皆陷入低迷階段,甚至不少專家也預估,2023年全球將迎來經濟衰退窘境,而台灣鄰國南韓,為了控制飆漲的物價通膨、韓幣大幅貶值,也連續升息數次。
截自今年(2022)年底,南韓總共已經調升利率至3.25%,為11年高點,希望藉此跟上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步奏,而目前業內推估,南韓將持續升息至2023年,粗估利率最高將來到3.5%。
然而,經濟是一環扣著一環,股市反應經濟面,而作為不動產的房價,也在這幾次的升息下,漸露盤整乃至緩跌趨勢。而我們透過全球房價指數,更可清楚看到此現況。
全球房價指數長期漲幅驚人
如Knight Frank公布的最新全球房價指數,2022年第三季全球房價漲幅為8.8%,儘管低於第一季的10.9%,仍為持續緩跌現況,但若放長時間來看,此漲幅仍是驚人,正如同網友所戲稱,房價漲一倍,回檔5%呢。而在此調查內的56個國家中,台灣漲幅是9.6%,排名第22名,而南韓則是減幅7.5%,排名墊底。
另一方面,據南韓不動產院於2022年12月初發佈的「11月(韓國)全國住宅價格動向調查」,指出綜合住宅交易金額跌幅為1.37%,2022年累積跌幅共約2.75%;傳貰(전세:為南韓特有的租屋方式,即租客一次繳納大筆金額的保證金給屋主,取代每個月月租,而只負擔租屋的基本的水電使用費,等租約到期,房東退回放在銀行或投資用的大筆傳貰保證金給租客)跌幅單月為1.55%。
2022年迄今,累積跌幅也近3.22%;但值得注意的是,月租則呈現少幅下跌,單月僅下跌0.11%,且在這波美元升息、全球金融市場不穩狀況下,南韓的租屋族的月租金卻是逆勢成長,今年累積上漲1.25%。
首爾公寓連續31週下跌,平均價格仍逾3000萬台幣
此外,據韓媒最新數據(29日)指出,儘管首爾公寓大樓連續31週下跌,於2022年12月底全市下跌0.74%,尤以中區下跌1.24%最高;次之為道峰區(-1.21%),與蘆原區(-1.20%),而在此外溢效應下,首爾附近的仁川,全區也下跌1.18%、京畿道則下跌了0.99%。
儘管如此,首爾公寓大樓的平均售價仍是居高不下,因為就首爾2022年11月的全市公寓大樓平均交易金額,為12億8220萬韓元(折合新台幣約3109萬元),且細部而言,漢江以南的平均價格,為15億3099億韓元(折合新台幣3712萬元),高於漢江以北的價格10億642萬韓元(折合新台幣約2440萬元)。就此看來,人們想要在首爾買間房,仍是吃力。
半價公寓住宅能彰顯居住正義?
而此趨勢,除了造成上述資料內,許多人寧可(或無心、無力負擔房貸等擔憂)捨棄買房念頭,繼續租屋,造成月租金逆勢成長。
因此,也引起南韓當地重新討論起,約於2016年就曾經興起的「半價的公寓住宅」(반값 아파트;依據報導指出價格約3億韓元,折合新台幣約727萬元,但就我看來此數據價格偏低,若我們以上述首爾全市平均交易金額,半價仍需要6.4億韓元,折合新台幣約1500萬左右)建案。
半價的公寓住宅,看起來物美價廉,但此半價公寓住宅建案,說穿了,就有點類似台灣「地上權」的建案,買房不買地,土地為國家所有,但是蓋在此土地上的建物房屋,為個人所有。而經過一段數十年時間使用,國家收回土地,危老樓重新更建,藉此好維持居住正義的一環。
當然,此地上權建案,也興起兩方不同立場意見人馬論戰,持正面的一方,認為反正人生短短六七十年,能找到一個棲身處,又不用承背高額房貸,且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地上權不失是一個成家的好策略。
但持反對的一方,指出若是購買地上權的人士,除了以後想要以小換大,轉賣不易外,人生的一輩子就真的都在繳房貸,等到年老後,沒有任何資產外,更別說能留下什麼繼承的資產給後代。
看來這樣的半價公寓大樓的政策,有利有弊,當地還有得吵呢。
(專欄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