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音樂串流霸主Spotify搭上MBTI人格測驗熱潮,推出16型「聆聽性格」測驗,幫會員分析他聽過的音樂,背後所代表性格類型,已在社群上引瘋傳,不少網友皆呼神準。但,一個人的音樂品味真能讀出人格特質?甚至專業?據科學家研究,確實如此。例如,在科技業工作的理性分析人,通常會偏愛激烈的音樂。
Spotify Wrapped在IG上瘋傳,到底紅什麼?
近期Spotify Wrapped成為Instagram上網友熱門話題,除了透過它,可了解自己今年在Spotify聽過哪些音樂外;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從你喜愛的音樂類型分析你」的聆聽性格測驗(Listening Personality),已造成瘋傳。
所謂的聆聽性格測驗是什麼?原來,Spotify將與音樂品味相連的聆聽性格,劃分為16種,包括冒險家(Adventurer)、深潛者(Deep Diver)、鑑賞家(Connoisseur)、時空旅者(Time Traveler)、遊牧民族(Nomad)、航海家(Voyager)、點唱機(Jukeboxer)等,並提供一段與聽歌模式相關的角色描述。
此外,Spotify也仿照MBTI16型人格分析,將每一個性格以四個英文字母定義,依序來自熟悉/探索(Familiarity/Exploration)、忠誠度/多樣性(Loyalty/Variety)、永恆性/新穎性(Timelessness/Newness),以及共同性/獨特性(Commonality/Uniqueness)組成的四維八極分類條件,跟風類比程度可說是百分百。
歌曲如何抓住你的耳?
不管對於Spotify分析結果感到意外與否,聽眾也許都會好奇,自己會特別鍾情某位音樂家,或是某種曲風的背後原因。
音樂抓耳的奧秘除了旋律與歌詞,還有跳脫音樂類型的「屬性(attribute)」,研究指出,音樂屬性通常可用三大面向劃分,喚醒(arousal)、效價(valence)與深度(depth)。
其中,「喚醒」用於生理或心理學時,可表示神經系統的興奮程度。「喚醒與音樂中的能量與緊繃感有關」,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巴伊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與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學者格林伯格(David M. Greenberg),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解釋。
林伯格也發現,龐克和重金屬歌曲如五指死拳樂團(Five Finger Death Punch)的〈白關節(White Knuckles)〉,可以帶給聽眾高強度的興奮感。至於「效價」,他則形容是「正向到負面的光譜」,如現場表演的搖滾、流行歌曲,可以帶給觀眾高度的效價影響。
音樂的最後一個屬性「深度」,則代表情感和智力的複雜程度。有趣的是,格林伯格指出,「饒舌歌手嘻哈鬥牛梗(Pitbull)的音樂只有很淺的深度,古典和爵士音樂在深度上可能很高。」
科學研究證實,音樂品味跟MBTI人格特質有關
根據科學家研究,每個人的音樂品味真的跟人格特質有關,風靡全球的MBTI16型人格測驗,便有針對不同人格喜愛的音樂進行統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龐克曲風較受到內向型人格(Introverted)喜愛,爵士樂更受到外向型人格喜愛(Extraverted),直覺(Entuitive)與思考(Thinking)型則偏愛古典樂,搖滾樂則是直覺與感知(Prospecting)型的愛好。
科學家們也發現,人們的認知類型,即瞭解世界的方式,也與音樂品味相關,如習慣規則、條理分明的分析者,以及重視想法與感受的同理者,對音樂風格的喜好差異頗大。
「高共感者傾向於喜歡悲傷的音樂,而分析者則喜歡更強烈的音樂」,格林伯格指出,「很多資訊科技、數據科學專業人士屬於高度系統化,則喜歡相當激烈的音樂。」
一如格林伯格的研究名稱「那首歌就是你(The Song Is You)」,對於音樂屬性的偏好,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特質、狀態,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如此看來,交友軟體霸主Tinder推出的音樂歌單選項,協助用戶配對,可說是有憑有據。
音樂偏好不只跟歌曲有關?歌手形象也會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音樂屬性,人們對於音樂的偏好還跟音樂家的社會形象有關。
據《性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刊登的研究指出,當音樂家的大眾形象與聽眾的性格相似時,人們更容易與其音樂作品共感,公眾形象不只是音樂作品的歌詞,也和歌手性別、年齡、行為相關。
格林伯格在分析上使用了五大人格特質(OCEAN),開放性、自律性、外向性、親和性和情緒敏感性,據受試者的回答,大衛・鮑伊(David Bowie)表現出較高的外向性和情緒敏感性;馬文・蓋伊(Marvin Gaye)表現出較高的親和性。
反過來說,透過人格特質也可以大致推斷一個人的音樂偏好。
格林伯格2022年的研究便發現,具外向性格的人普遍喜愛歡快的現代音樂,開放性格則偏愛複雜性,非單純訴諸情緒的音樂風格。此外,這些共同的音樂品味偏好,跨越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藩籬,具有全球共通性。
如此看來,Spotify也沒有隨便胡扯,人們的音樂喜好早已深埋在個性因子中,雖然可能會隨著時間、年齡、生長經驗改變,但夜深人靜時循環播放的樂聲,仍悄悄訴說著一段段故事。
未來與新朋友相識時,別問MBTI,不妨試試對方的收藏歌單,也許可以收穫更細微或意想不到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