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響應全球2050淨零轉型 落實近零建築目標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2-11-30

瀏覽數 20,800+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圖片來源:國發會)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圖片來源:國發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氣候變遷已是全球高度重視的議題,臺灣因應國際趨勢,也積極將淨零排放列入重點工作之一。國發會於2022年3月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包含「節能」等12項關鍵戰略,涵蓋工業、商業、住宅、運具及技術研發等5大面向,其中在住宅面隨著世界各國已陸續就「近零耗能建築」(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研議發展相關規範,我國也透過經濟部與內政部攜手合作,迎接近零建築挑戰。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2021年全球建築施工現況報告(Global Status Report for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指出,住宅、非住宅之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以及營造業排放,共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37%,甚至高於工業和運輸部門的總和,可見發展近零建築極具重要性。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指出,為達到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的目標,如何藉由跨部會合作,與內政部攜手提升建築能效,並針對未來建築導入節能技術與低碳工法,成為推動「近零建築」的重要工作。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 (圖片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 (圖片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近零建築示範應用計畫,緊抓五大軸向策略

能源局於2021年起委由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辦理為期4年的「近零耗能建築示範應用計畫」。李君禮副局長表示,透過「被動建築設計」、「高效設備應用」、「智慧控制導入」、「多元電力整合」及「深度節能開發」等五大軸向策略,並以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以下簡稱住都中心)規劃興建中之社宅為示範場域,目前正積極興建建築能效達1+(近零碳建築)的社會住宅。

李副局長説明,五大重點作法包括:

(1)被動建築設計:於建築本體綜合考量隔熱、通風、採光等設計,減少後續使用階段之設備運轉需求。

(2)高效設備應用:採用高效率設備,於相同的使用需求與轉運時數下,減少能源消耗。

(3)智慧控制導入:透過智慧化控制,於非必要時段,暫停或降低設備的運轉與輸出。

(4)多元電力整合:利用太陽能、風力、水力等再生能源,搭配儲能設備,提升再生能源的可利用率。

(5)深度節能開發:運用數位電表紀錄分項能源,藉由視覺化提高資訊利用率,同時應用能源管理系統(BEMS)進行建築能源的管理與分析,找出最佳運轉模式,減少建築能耗。

李副局長分享2021年已選擇北部及南部各1處社會住宅,新北市鶯陶安居,以及高雄市鳳翔安居,先行試驗導入近零建築規劃。除了建構近零耗能社會住宅,能源局也委由建築中心針對既有建築(例如:臺北市文山區興隆D2社會住宅、臺北市松山區健康社會住宅、臺北市萬華區青年社宅一期)分析能源使用,進一步找出節能潛力,降低既有建築能耗。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執行長黃景茂 (圖片來源:本採訪拍攝)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執行長黃景茂 (圖片來源:本採訪拍攝)

實現環境永續 打造智慧生活模式

配合2050近零建築目標,住都中心規劃以社會住宅近零建築領頭示範,透過綠建築概念及智慧創新節能技術,將節能廣泛運用於民眾生活中。

住都中心執行長黃景茂表示,目前期許在2024年後,完成超過十多萬戶社會住宅的興建。導入深度節能技術後,相較一般建築,社會住宅可以全面揭露能源管理的資訊,讓民眾透過行動裝置APP,瞭解居住行為與能源消耗的關係,進而改變使用習慣,以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另外,導入智慧化管理之後,住戶對建築設備運轉與維護可以有更高的掌握度;同時,也節省人力支出,並從設備運轉紀錄,發掘設備最佳的運轉模式,達到再進一步節能的可能性。

最後,導入智慧電網進行區域能源整合調度,穩定區域電網之供電,與降低需量的負載,為住戶提供更安全、舒適、節能的居住環境。

左為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董事長 周光宙;右為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代理董事長 花敬群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左為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董事長 周光宙;右為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代理董事長 花敬群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黃執行長表示,為實現2050淨零排放目標,住都中心在2021年與建築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由建築中心提供住都中心有關興建社會住宅之技術性諮詢,為社宅淨零轉型找到新出路。在社會住宅的統包需求書中,以近零建築相關規範為社會住宅建築設計的依據,採用1級能效設備、電梯電力回生系統、導入智慧化控制等。選定之新北市鶯陶安居、高雄市鳳翔安居,兩案經評估皆具有建築能效1級以上之潛力,目前已進行到細部設計階段。為邁向更好的建築能效表現,將導入節能、智能、創能及儲能的概念,預期於近年內完成首批近零示範社會住宅,以利後續建築產業仿效與跟進擴散。

李副局長最後提到,2050淨零目標不是口號,而是急需全民由各面向共同參與及行動。能源局與住都中心、建築中心共同擘畫一個未來的建築輪廓,「創新科技、能源有效運用」正是未來發展的重點,規劃在能源效率分級標準的提升、再生能源的普及和智慧家電的發展上繼續推進,期望將近零觀念融入建築設計、建造,以及生活當中,充分整合現行多元技術於建築設計及管理中,並透過日常生活的行為改變,持續向近零建築的目標邁進。

(經濟部能源局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