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無線五台數位電視正式開戰,除了具備高畫質的賣點外,數位無線電視經由電波傳送訊號,不需透過纜線,因此還具有行動收訊的特色。只要有接收訊號的機上盒與顯示器,隨時隨地都可以看電視;各家業者一吐被有線電視壓抑許久的悶氣。
民視就十分看好行動收訊市場,推出車用機上盒「飛來訊」,主打開車族群,並量身打造FMTV台灣交通電視台,內容以即時交通狀況、旅遊情報與新聞為主。
為增設這個頻道,民視還特地從廣播界挖了不少人才,並招考國台語雙聲帶的主持人,希望觀眾可以透過與國道高速公路局承租的一百五十部攝影機,一睹道路狀況。
民視執行副總經理廖季方指出,未來在車上不僅可以收看即時的電視節目,同時畫質清晰,一掃以往雜訊干擾收視的情形。
「第一階段先向開車的白領通勤族、有車的家庭推廣﹔然後是計程車司機,並推出分期付款的方案,減低他們經濟上的負擔,」廖季方預估飛來訊的市場規模約為七十八萬三千台,市場潛力雄厚。
數位訊號擺脫線路羈絆
然而,飛來訊在推廣的過程中,遭遇不少波折。例如,有立法委員質疑,在車上看電視是否會影響駕駛人,危害交通安全。經過長時間的協調,增加一些如「不能把螢幕裝在前座」「駕駛人行車途中不能觀看」等規定,飛來訊才得以順利推出。
華視主打的數位隨身盒,也是針對行動收訊市場推出的產品,外接筆記型電腦的USB槽,可以走到哪、看到哪。
適逢華碩、明基等大廠紛紛推出大螢幕筆記型電腦,對華視而言,無疑是一項好消息。
華視資訊科技處處長黃日春表示,目前消費者對數位電視仍有不少疑惑,初期透過隨身盒先對電腦族群做推廣,藉由行動收訊普及,大眾便得以分辨無線數位電視及有線電視的不同,收視族群因此養成。
除了行動通訊機種外,各家電視台亦全力推廣家用機上盒。黃日春表示,數位無線電視解決原先無線類比訊號易受干擾的問題,也不像有線電視易受地形影響,「因此,數位電視是地形崎嶇或是偏遠地區的收視戶的絕佳選擇。」一位在溪頭經營小木屋的業者,因此一口氣買了近百台。
另外,華視推出的隨身盒與家用機上盒,皆具備錄影與「時光平移」的功能,觀眾能將正在播送的節目暫停,稍後再接續收看,不必擔心錯過精采鏡頭而必須守在螢幕前面。
無線四台所推出的機上盒,功能不盡相同,也使消費者心生困惑。提到這點,業者不約而同表示,不論買哪家的機上盒,都可以收看目前無線台壓縮出的十四個頻道。中視還在全省成立十個數位媒體館,解答客戶對數位電視的疑惑,並提供相關裝設服務。
節目內容是關鍵
無線電視業者雖看好機上盒市場,但專家學者並不樂觀。
拓墣產業研究員林心湄表示,家用機上盒還是要朝向中高階發展,增加附加價值,只能單純接收並轉換數位訊號的陽春機種,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容易被淘汰。
此外,「重點還是在節目內容,」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助理教授曾國峰強調,要先有不一樣、值得看的內容,再談消費者的接受度。目前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戶約占80%,大眾的收視習慣不易改變,如果花幾千元買了機上盒,只是增加幾個與原先有線電視提供的節目內容無異的頻道,很難獲得消費者青睞。
不過,台視一位負責籌畫開播新頻道的主管透露,新的內容當然精采可期,除了推出一天十八小時的財經台之外,還打算與一家大型通路集團合作推出購物台。
數位電視除了「內容」的挑戰之外,另外還必須面對「數位家庭中心」(Digital Family Center,DFC)的挑戰。
利用客廳裡的數位家庭中心,小朋友可以用電視進行遠距學習﹔爸爸可以隨時查詢股市﹔電視台播出的節目不用照單全收,可以選擇自己想看的節目片段。相較之下,目前家用機上盒的功能較陽春,互動服務也尚在發展階段。
與行動電視相比,家用機上盒的未來前景似乎較令人擔憂。某家電視台推出的家用機上盒,兩個月來只賣了近千台,反觀主打行動收訊市場的「飛來訊」,在同樣時間內,已有一萬兩千多台的銷售量,情況截然不同。
曾國峰指出,行動接收與低成本大量廣播是數位無線電視的優勢,這是有線電視難以做到的地方,無線電視業者應把握優勢,針對行動收訊的特性,製作適合在車上、手機上或PDA上收看的節目,數位無線電視未來的發展,或許能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