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別對美國「一往情深」

張作錦
user

張作錦

2004-08-19

瀏覽數 15,150+

別對美國「一往情深」
 

本文出自 2004 / 8月號雜誌 第218期遠見雜誌

美國重要智庫之一「卡托研究所」副總裁卡本特(Ted Galen Carpenter)博士,日前在華府國會山莊發表演講,建議美國政府把台海政策從「戰略模糊」改為「戰略清晰」,讓美國從與中共開戰的危險中解脫。

所謂「戰略清晰」,依卡本特所說,就是明告北京,不再向台灣施壓;同時也明告台灣,不要指望美國會出兵護台,台灣要選擇統獨或維持現狀,後果自負。這位著名的政論家認為,強權之間不應為了與自己關鍵利益無關的保護國而冒戰爭風險。

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從大陸退守台灣以來,一直受到美國的保護。坦白說,如無美國的支持,台灣恐怕撐不到今天。不過五十年以來,台美間的關係,有不少起伏與轉折。要想知道美國今後會採取什麼樣的對台政策,檢查一下過去雙方所走的路,也許能找出一點線索。

1949年8月,美國發表白皮書,拋棄國民黨政府,想與「新中國」建交,但中共卻一面倒向蘇聯,給美國碰了一個釘子。

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宣布「台海中立化」,並由CIA成立「西方企業公司」,支持國軍以金門為基地突擊大陸,使共軍不能全部集中朝鮮戰場,以紓解美軍壓力。

由於韓戰的教訓,美國不希望中共奪取台灣,因而威脅美國,乃開始軍經援助台灣。韓戰結束,美國透過金門騷擾大陸及蒐集情報的功能減低,反而有受共軍攻擊的可能,美方要求國府撤守金門,但為蔣介石總統堅決拒絕。

1954年8月23日共軍炮擊金門,美國艦隊協助國軍運補,但船隻一概停於公海,避免捲入戰爭。

1955年3月中美簽署「共同防禦條約」,明言中華民國領土不包括金馬,迴避與中共的衝突。

1958年10月23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台與國府發表「聯合公報」,中華民國承諾收復大陸的途徑「為實行孫中山先生之三民主義,而非憑藉武力」。從此美國就限制了台灣的軍事行動。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為了「聯中制俄」,美國終於再度拋棄台灣,於1979年1月1日與大陸建交,所謂「台美關係」,就只剩下「台灣關係法」的藕斷絲連。

1995年李登輝訪美所鬧出的風波,中共反應強烈,使柯林頓亟謀補救,1997年邀江澤民訪華府,1998年他自己訪北京,承諾了「三不」:不支持兩個中國,不支持一中一台,也不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

從這些軌跡來看,美國對台政策,每一步都是根據自己國家利益來考慮行動,這是國際「通則」,本無可厚非。所以卡本特的建議,也就不是什麼不可理解之事。但台灣有些人一直認為美國會為台灣與中共打仗,那就未免太「一往情深」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