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鬼魅產業 吃掉你的工作

江逸之
user

江逸之

2004-08-05

瀏覽數 26,000+

鬼魅產業 吃掉你的工作
 

本文出自 2004 / 8月號雜誌 第218期遠見雜誌

5月25日子夜,氣溫飆破三十度。位於彰化縣伸港鄉濱海馬路旁的一座工廠燈火通明,二十八歲老闆林清龍揮汗如雨地 喝著工人搬貨,看到大批員警持搜索票闖入,當場嚇到說不出話來。

警方查獲了光碟片生產機台、四百多台光碟燒錄機、盜版音樂與電影三十萬片,價值超過1500萬元,「業者每天可以燒錄四十四萬片盜版光碟,」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局長蔡練生提高音量說道,這個盜版集團的產量就占了台灣盜版產能的十分之一。

在此同時,創業二十四年的滾石國際音樂總經理段鍾潭卻因經營陷入困境,輾轉難眠。最近三年多來,盜版唱片與非法網路下載,吃掉滾石一年三分之二的營收,每年業績下滑20%,裁員75%,六百多位員工失業,「我們會努力去拚,直到撐不下去為止,」段鍾潭深深抽一口菸,無奈地說。

盜版,這個鬼影殺手一直隱藏在陰暗處,伺機伸出魔爪,重傷正版業者。

根據統計,2003年國內唱片、電影、商業軟體、遊戲軟體與圖書產業,因為盜版而損失近300億元,相當於一家DRAM廠的年營收。

過去被黑道認為不想賺的盜版生意,這幾年因為大環境不景氣,黑道勢力也伸進了盜版業。學者機構董事長蔡松林更擔心,黑道會藉由經營盜版業,吸收新成員,滲透到校園,盜版光碟已成為黑道穩定的獲利來源,「一個堂口每個月淨賺500萬元,算是很正常的。」

鬼魅競爭者產業化

最近幾年,被眾人唾棄的盜版業產生重大的質變,「開始走向垂直整合的產業化發展,」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劉尚志指出。

正版業者揮之不去的幽靈競爭者,已躍然成為具備專業國際分工的「鬼魅產業」,迅速建立起「台灣接單、大陸製造、全球行銷」的全球運籌能力。

「盜版業者的全球運籌能力與即時生產的高科技業者不相上下,」刑事局偵九隊隊長李相臣觀察。

透過全球銷售網絡與整合能力,盜版集團的勢力足以與正版業者對抗。

去年底,偵九隊偵破全球最大微軟盜版光碟案,「業者六年內,就賺了數百億元,」李相臣表示。

李相臣剖析此盜版集團的運作,前科累累、年約四十歲的這位盜版大亨,把工廠設在深圳,台灣只留會計,以香港為營運中心,雇用巴西、祕魯、美加等國業務員,負責建通路與接單,由大陸工廠生產,買通海關,從香港出貨到全世界。

為了逃避追查,長江流域的盜版業者還利用輪船,裝設光碟生產機台,在長江沿岸機動接單,然後兩個小時內生產包裝完成,再由小舢舨接駁到各地,產銷都在江上運行,來無影去無蹤,公安根本無從查起。

此外,盜版業者更發展出客製化與產銷合一的一貫化作業流程。

站在第一線打擊盜版的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張紹斌,兩年前深夜,帶隊衝進汐止市大同路的中帝科技,十多位員工正忙著將剛壓製完成的微軟盜版光碟,透過一樓地板的一個小洞,送到地下室的包裝工廠,再運送到世界各地販售。

這次除了查獲微軟盜版光碟外,還有印好的折價券,英、日、韓與希伯來文等十多種語言的說明書、授權書與使用者回函,就連微軟斥資數百萬美元研發的防偽油墨、雷射標籤,都一一被破解,厚厚的目錄上居然詳細記載著雷射標籤6美分、授權書2.5美元等價目表。

「盜版光碟,連微軟員工都分辨不出來,還要送香港檢驗真偽,」微軟中小企業解決方案暨經銷事業處副總經理戴子珽說。

處理這些盜版光碟與說明書,就動用二十二台大卡車才運得走,塞滿市刑大的禮堂,張紹斌還請了數十位工讀生,花了兩週清點完畢。

更令人訝異的是,盜版業者居然破解了微軟的產品序號編碼方式,甚至還提供瑕疵品的退貨與擔保服務,「好像微軟是你家(盜版業者)開的一樣,客戶缺什麼,盜版業者就做什麼給他,」一位檢調人員形容。

作賊一更,抓賊一年。電影業也遭受盜版的嚴重打擊,正義的象徵——蜘蛛人卻打不過鬼影競爭者,「幾乎所有電影上映第三天後,票房總是直直落,」電影及錄影著作保護基金會執行長郭戎苦笑著說,網路盜版讓許多熱門片子票房腰斬。

2003年,迪士尼年度動畫大片「海底總動員」,原先預定6月底上映,但是遇到SARS疫情,決定延到7月20日上映。台灣華特迪士尼總經理曾文泉表示,上片那一天,市面上卻充斥著盜版DVD,海底總動員至少損失了1億元的票房。

為對抗盜版,八大電影公司都把電影的全球首映時間改成同一天,但卻也造成了行銷費用激增。

全球同步上映的蜘蛛人第二集,行銷費用從原先的1000萬元,暴增到2000多萬元,「如果不是全球同步上片,那電影早就被盜光!」曾文泉強調。

網路盜版異軍突起

網路的興起,迫使傳統盜版業起了劇烈變化,「連黑道經營的盜版業,也被網路盜版打得很慘,」李相臣表示。

由於網路匿蹤、匿名與跨國界的特性,提供盜版業者最佳的掩護,盜版集團形成一個獨特的社群,不架設網站,而是以MSN等即時通訊軟體聯繫,警方很難打進犯罪集團。

「盜版業者發現網路最安全,破案率最低,」李相臣表示,只要警方抓到其中之一成員,其他人透過網路互通訊息,立刻藏匿起來。

網路科技與燒錄技術的更新,讓盜版進入「尋常百姓家」,略具電腦知識的人都可輕易地燒錄光碟,「家庭網路盜版的殺傷力,遠比盜版工廠更可怕,」新力哥倫比亞音樂大中華區資深副總裁崔震東說。

新世代的網路盜版集團都是走向專業分工,網站設在國外,一個人負責燒錄,一個負責發廣告,一個負責接單,一個負責收錢,一個負責出貨,這些人互不認識,透過網路聯繫,設立一個戶頭來分贓。

網路盜版集團都是直接使用點對點傳輸盜版軟體,很少出售現貨,「只要一個人成功非法下載價值10多萬元的軟體,接下來,複製成本只剩下6元光碟片成本,」張紹斌強調。

近期,偵九隊破獲一個替代役男網路盜版案件,嫌犯入侵到縣市政府網站,利用政府機關伺服器,做為盜版軟體、電影與音樂的「倉庫」,有人下訂單,他就直接給買家一個網址,連結到官方伺服器,買家自己去抓盜版軟體,傳輸到自己的電腦裡。

網路盜版的殺傷力,成為壓死台灣唱片業的最後一根稻草。「非授權的網路下載已占盜版行為的三分之一,」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IFPI)祕書長李瑞斌指出。

政府積極打擊盜版,盜版率從最高的48%掉到去年的42%,但是為何唱片業卻每年業績萎縮20%?「因為網路盜版成長速度,比實體盜版減少速度快好幾倍,」崔震東說。

被稱為「天后宮」的華納國際音樂,即使擁有亞洲天后張惠妹、百變天后鄭秀文、大陸天后那英、亞洲小天后孫燕姿等巨星,「因為非法網路下載氾濫,導致唱片的銷售利潤只剩2%(過去是15%),」華納國際音樂大中國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周建輝強調。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福茂歌手范瑋琪發行新專輯,光是一首主打歌曲,在三週內就被網路下載了五十萬次,「這代表減少了幾十萬張的專輯銷售量,」福茂唱片總經理張耕宇無奈地望著窗外說道。

過去,唱片公司慶祝大賣百萬張的白金唱片,現在只要銷售十萬張,就可以開香檳慶祝白金唱片,張耕宇說,「目前台灣沒有幾家唱片公司可以慶祝白金唱片,應該是換Kuro(P2P業者)慶祝白金唱片吧。」

七年內,盜版侵蝕了唱片業1300多億元的營收,連帶也使一些詞曲創作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轉行的轉行,更多人到大陸找機會,」張耕宇說。

面對台灣唱片產業六年內產值萎縮三分之二,李瑞斌只能無奈地說,「我們在探谷底,但是不知道谷底在哪裡!」

校園變身盜版研發中心

在五年前成大MP3事件之後,校園變成了著作權侵權的保護區。

部分學生透過高速的學術網路,架設FTP(檔案交換傳輸網站),任意下載盜版軟體與電影,「校園成了盜版的技術開發中心,」一位教授指出。

學生對於智慧財產權的觀念薄弱,甚至成為盜版產業的共犯而不自知。

原文教科書在校園裡慘遭盜版,台灣國際圖書業交流協會會長劉漢文觀察,大學生主動買教科書的比例正在下滑中,往往一個班級,書商送去五十本教科書,最後退書四十九本,「用班費合買一本,所有人拿去複印,」劉漢文不解,「為何學生願意刷卡買2萬元的手機,卻不願意買1000元的教科書?」

校園附近的影印店已經走向客製化服務,更讓書商很頭痛。店家隨時都備有教科書的目錄與內容,只要學生說出是哪個科系的老師名字,就可以直接幫學生影印裝訂一本盜版教科書,印書加送內文光碟片,「影印店簡直變成了小圖書館,」劉漢文氣憤地說。

更可怕的是,這些競爭激烈的校園影印店還推出了到府服務,業者開小貨車到校園裡,直接跟學生拿教科書,再回到隱藏在某大樓的小房間裡影印,下課時間立刻交貨,劉漢文強調,「沒有了實體的影印店鋪,藏在民宅裡,更難取締。」

學生缺乏使用正版的觀念,讓Autodesk(台灣歐特克)經理宋紅媞傷透腦筋。

四年前暑假,宋紅媞在電腦展針對學生族群推出不到500元的全功能學生版AUTOCAD軟體(商業版價格14萬元),只要拿學生、教師證件就可以買到一年的使用權。

相較於歐美地區學生版大賣,台灣的學生版卻完全滯銷,Autodesk還請市調公司調查學生族群的反應,竟然得到「買正版AUTOCAD,會被同學笑死」的答案,讓宋紅媞沮喪很久,放棄了學生版的優惠專案。

盜版比率難下四成

鬼魅產業的存在,代表社會有盜版的需求。

近來,政府強力掃蕩盜版,一舉將各項產品的盜版率壓到四成多,之後,盜版率就一直維持在四成,停滯不降。

「40%是台灣盜版率的魔術數字,」劉尚志指出,代表社會中就是有40%的民眾喜歡使用盜版。

不過,40%的盜版魔術數字也代表著另一種迷思。

「正版使用者需要被鼓勵,」美國奧多比台灣分公司市場行銷經理鍾佩珊認為,打擊盜版最重要的是用市場行銷的力量;在她的推動下,台灣Adobe成立紅卡會員制度,提供正版用戶可以獲得技術交流的加值服務。

加值服務成為抵禦盜版的新良方。

在政府與民間企業聯手打擊盜版後,下一步「要根治盜版行為,首先要從教育著手,」昱泉國際總經理曹約文指出。

去年政大智財所針對軟體與影音CD的盜版,進行三萬通電話的問卷調查,發現盜版的主要族群集中在十九歲到二十四歲。

政大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劉江彬指出,必須要從大專院校著手建立智慧財產權的觀念,例如大學應要求新生入學時,同時簽下禁止使用校園網路進行侵權行為的公約,並把智慧財產權的課程列入中小學的教材中。

過去台灣檢調單位都集中火力抓盜版工廠,鮮少起訴盜版的消費者,最近美國司法部門開始起訴買盜版的消費者,「建立消費者使用盜版是犯罪行為的觀念,」劉尚志說,當大家都有智財權觀念後,40%的盜版魔術數字才有可能下降。

鬼魅產業吞噬工作

然而,必須警醒的是,盜版,除了侵蝕正版業者的商機外,一層看不見的殺傷力,還會反噬掉你的工作機會。

根據商業軟體聯盟(BSA)的統計,台灣從2000年53%盜版率降低到2003年的43%,每降低10%盜版率,增加了近五千個高科技工作機會、本土軟體產業增加10億美元的產值與政府8700萬美元的稅收,「這就代表,每增加10%盜版率,就會減少五千多個工作機會,」BSA台灣區主席宋紅媞強調。

列為兩兆雙星的數位內容產業,如果政府不建構保護智慧財產權的環境,「你一投資,我就立刻抄襲,誰還會投資數位內容產業,」劉江彬說。

盜版率愈高的產業,都面臨到裁員關門的危機。張耕宇表示,「幾乎每家唱片公司的業績都只剩下三分之一,工作機會都遇缺不補。」

經營電影業三十多年的蔡松林表示,十五年前,台灣靠電影吃飯的人口逾五十萬人;最近幾年,盜版猖獗加上國片市場的萎縮,迫使電影製作的工作機會剩不到十分之一,工作量萎縮九成,寥寥幾百人支撐國片的發展,「盜版影響電影公司的投資意願,也減少了就業機會。」

八年內,蔡松林的學者機構,從兩千五百位員工,縮減到目前只剩近六百個人。

諷刺的是,學生就是最大的盜版消費族群,「從校園就開始買盜版,學生出了社會後,就會嘗到失業的後果,」中華民國反仿冒聯盟(IPAPA)祕書長張國鴻提出警告。

「今天網路盜版吃掉音樂市場,明天它要吃掉什麼產業,沒有人知道!」張紹斌擔憂,盜版侵蝕掉以智財權為主要商品的知識經濟產業,害得軟體、數位內容與設計產業不敢在台灣發展,最後台灣只能倒退到硬體代工業。

試想,哪一天台灣最受歡迎的歌手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某一省,那怎麼辦?

盜版直接傷害到台灣創意文化產業繼續成長的動力,「再不重視盜版問題,台灣將淪為外來文化的殖民地,」張耕宇提高聲調地說,即使唱片市場逐年萎縮,眾多朋友勸他轉行,但是張耕宇卻不願意放棄音樂製作,因為「如果放棄了,台灣就沒有屬於自己的音樂文化。」

不要把盜版的問題局限於唱片、電影與軟體,其實背後代表的是嚴重的地下經濟問題,「盜版業愈蓬勃發展,會大幅減少政府的稅收,還會衍生出嚴重的社會、教育與文化問題,」李瑞斌語重心長地指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