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數位轉型如同「開巴士」,六大障礙如何排除?

專題論壇六〉啟動數位轉型,迎向創新變革

羅之盈
user

羅之盈

2022-10-27

瀏覽數 13,100+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左起)、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聯合報》社長游美月 ,探討疫情時代企業數位轉型議題。關立衡攝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左起)、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聯合報》社長游美月 ,探討疫情時代企業數位轉型議題。關立衡攝

2022年全球用於商業實踐、產品和組織的數位轉型的支出,IDC預測將達到1.8兆美元、年成長17.6%。對企業來說,數位轉型如同一場軍備競賽,但究竟該如何做?轉型成果優異的聯強國際、勤美集團、勤友光電,各有心法。 

企業如何驅動數位轉型?2022遠見高峰會在第六場專題論壇探討疫情時代最讓企業掛念的數位轉型議題 

該場次由《聯合報社長游美月主持,並邀請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以及台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分享轉型經驗 

《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蘇義傑攝

《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蘇義傑攝

數位轉型已不是一個概念,它已經進化成企業不可或缺的要素」游美月開場時解析,疫情、通膨、戰爭種種不可預期的變數,沉澱到企業的經營,唯有轉向更好的明天,才能夠因應外部各種變局。

她觀察,十年來科技突飛猛進,5G通訊、行動、雲端運用大數據、AI、物聯網等再加上最近三年的疫情,不僅改變人們的日常,也驅動企業進入不得不的轉型 

杜書伍:這是人性問題,從鬆動到啟動,要慢要有技巧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蘇義傑攝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蘇義傑攝

「企業數位轉型是人性習性、認知的問題,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從鬆動到啟動。它不是開跑車,倒像是開巴士,後面有一堆人,所以要慢要有技巧,」杜書伍總結轉型心得。 

他表示,歷史進程中,產業與人們生活的推進來自技術提升電腦化網路之後數位化,再到數位轉型,與過去不同在於大數據、AI能力、傳輸速度的跟進也包括物聯網的運用。 

物聯網世代的數位轉型必須立基在電腦化的基礎如何讓企業相聯,達到資訊串連,讓過去是由人負責的「資訊流轉」變得自動化,是數位轉型的核心 

此外數位化也影響「決策行為」。過去決策的困難,常常是「想得到,但做不到」,因為很難在短時間之內,蒐集足夠多的資訊但現在數位系統可以,長期大數據蒐集之下可以很快經過演算法、AI,提供可靠的資訊判讀,自動做完很多決策 

所以往後人們的工作形態,從操作資訊流轉的例行性任務,轉換成判讀」、「溝通為主數位轉型的內涵促使人們工作轉型管理運作轉型,也因為管理方法不一樣了,就會帶來運作流程不同,商業模式會隨之調整 

「企業運營在做的,就是『加減乘除,某些功能的新增去除、連結而當結構內涵改變,就會促使企業做了很大的改變,」杜書伍指出。 

聯強國際作為台灣最大電子產品及服務通路,2021年全年營收首度突破4千億大關,達到4088億元近年推進MSP(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營運服務平台,正是回應數位轉型的實踐 

他指出,數位化的其中一環是對外連結,破除企業間的壁壘,暢通無阻,就能充分協同運作與分工聯強MSP已經連結1500個生態圈夥伴,共用同一個平台,省下資訊傳達的時間企業每天在做加減乘除,數位轉型產生了產業「重新分工」的狀況,只要做的比競爭對手快就有機會取得訂單 

林廷芳:集中資源推進,克服「靜摩擦」阻力  

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蘇義傑攝

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蘇義傑攝

加快永續轉型的關鍵契機:COP28全解析論壇,熱烈報名中

林廷芳分享勤美集團數位轉型進程,認為轉捩點是2015年,那一年巴黎協定議定集團意識到準備要「玩真的」,那年自己剛巧接任勤美集團董事長開始推進CSR/ESG的進程。兩年之後、2017年勤美45週年時完成首份CSR社會責任報告書 

他表示,勤美是從鑄鐵翻砂做起製程很耗電,2015年左右的電費一年高達15、16億元台幣員工平均年齡也高黑手老師傅很多。CSR/ESG帶來的營運挑戰該如何因應? 

他回想,那時物聯網產業起步團隊花費心力尋找適用的感測器設備將之導入製程、進行轉型因為必須先有數字才知道如何精進此外,以往老師傅靠經驗,看到鐵水顏色就知道狀況如何將師傅的經驗化為可識別的數據,做更精準的判讀也是數位化的關鍵一環。 

數位轉型也須進行財務結構的調整勤美在做數位轉型時,同步導入綠色會計」,兩年期間進行重新分類因此管理團隊可以知道每條生產線的狀況「數位轉型的關鍵是找到好工具也讓工作方法改變以前我們是工廠管理現在是目標管理!」他指出,現在勤美電費已降低兩三億元是很重要的轉型成果。 

勤美集團創立50年,2021年集團營收達到189億元,以金屬鑄造起家,為全球知名品牌的高端精密部件製造的服務夥伴,其後多角化經營,進入營建領域近年台中誠品綠園道等生活專案,受到大眾熟知。現有金屬成型、建設住宅、生活休閒三大截然不同的領域,如何協作分工? 

「我也常常在問自己這個問題,首先我是把『分工合作』變成動詞,」林廷芳表示組織常常作任務分工,但談到合作時就會有本位主義數位化的一個「集中化、中心化」的過程這反而變成轉型的核心,不管是財務、人力,資源集中就更能打群架 

「物理现象中,靜摩擦(的耗力)大於動摩擦,當靜摩擦被克服之後,滾動就會加速,所以我們前幾年進展慢,疫情時代讓過去試驗的轉型模式出現成果,就會讓轉型變成集團的DNA。」林廷芳有信心地說。 

陳來助:數位轉型要跨越六大關卡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蘇義傑攝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蘇義傑攝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曾為面板大廠友達光電總經理,近年致力於協助企業轉型,對於組織再造,以及回應市場新商機,有深刻觀察。 

陳來助觀察,做數位轉型普遍要跨越六大關卡總裁的心、執行長的眼、高階主管的腦老師傅的手、基層團隊的腳、創新商業模式的DNA。若這六大關卡跨不過,將變成六大障礙。 

總裁到底有沒有要做轉型?是一直以來的核心問題近年疫情讓管理團隊的一二代產生共識,現在『總裁的心』大致都有了。」他觀察。

第二個執行長的眼,企業二代接班最缺乏的是眼界,公司未來2030年怎麼走,過去企業積累的生意得用新的願景來完成。再來是高階主管的腦,第一代管理階層,可能在未來兩三年可能要退休,接上來的團隊,能不能跟上,「轉型不是總裁一個人在轉型,是所有人在轉型,團隊都需要有數位腦』」。 

此外,台灣傳統產業普遍是師徒制的工廠內傳承,「老師傅的手」談的就是知識管理議題老師傅可以看鐵水顏色就知道狀況,夏天與冬天的還不同 

數位轉型就是讓「隱性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數位化」。更深一層到基層團隊,很多人基層員工並不知道公司轉型的方向,只看到新系統的導入,人員的更換但實際不知道轉型目標。 

「最難的是培養創新商模的DNA,企業有時太執著於數位轉型的順序: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但在某些情境,可以先做商業模式的轉型,」陳來助以自己擔任董事長的勤友光電為例,過去是銷售面板與半導體設備,但標準化產品必然遭受市場價格向下,所以將商業模式從單純賣設備,變成賣「設備+服務」,賣完設備之後,還能有軟體服務在其中 

「數位簽核、知識管理、CRM客戶關係管理,我稱三者是『數位魔法包』,一次導入,讓企業決策變快。」 

陳來助協助過的數十家企業轉型,他觀察現在數位轉型與永續轉型,雙軸需要同步進行,天下武功惟快不破,無堅不摧有些公司每一年每一季看一次財報,現在是月結、日結數位化可以『穿透』公司整體營運,馬上看到成果,馬上做修整,這就是無堅不摧。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