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對抗暖化,NASA工具鎖定全球逾50個甲烷「超級排放源」

中央社
user

中央社

2022-10-26

瀏覽數 4,350+

圖為伊朗德黑蘭以南一處垃圾掩埋場偵測到的甲烷排放量。圖片來源:NASA推特
圖為伊朗德黑蘭以南一處垃圾掩埋場偵測到的甲烷排放量。圖片來源:NASA推特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利用一種研究塵埃如何影響氣候的工具,確認了全球50多個排放大量甲烷的地點,此一發展可能有助人們對抗這種強效溫室氣體。

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在今天刊出的新聞稿中說:「控制甲烷排放是限制全球暖化的關鍵。」

法新社報導,尼爾森說,「這項振奮人心的新發展不僅有助研究人員更精確地鎖定甲烷排放來源,也能就如何迅速解決這些問題提供見解」。

NASA指出,其「地表礦物粉塵源調查」(Earth Surface Mineral Dust Source Investigation, EMIT)目的在於促進科學家對空氣塵埃對氣候影響的了解。

7月安裝於國際太空站的EMIT儀器,聚焦範圍可小至足球場大小。但儀器除了能研究塵埃,也展現出檢測甲烷的能力。

NASA說,截至目前,已在中亞、中東和美國西南部發現50多個甲烷氣體的「超級排放源」,其中大多與化石燃料、廢棄物或農業部門有關。

NASA首席科學家兼資深氣候顧問凱文(Kate Calvin)表示,EMIT「額外的甲烷檢測能力,提供了絕佳機會來測量和監測導致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迄今為止,全球氣溫上升約有30%是由甲烷造成。

儘管大氣中的甲烷含量遠低於二氧化碳,但對全球暖化的短期效應卻比二氧化碳更強。若以百年為單位,甲烷造成溫室效應的威力大約是二氧化碳的28倍;若以20年為單位,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

甲烷在大氣中存留時間較短,僅約10年,不像二氧化碳留存數百甚至數千年。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的數據,這意味在本世紀中葉前,甲烷排放量急劇減少將可降低預期全球暖化的幅度,有助達成巴黎協定將地球平均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

領導EMIT任務計畫的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研究技術專家索普(Andrew Thorpe)說,EMIT偵測到一些有史以來最大的甲烷羽流(methane plumes)。

索普說:「我們在短時間內的發現已超出預期。」

本文轉載自2022.10.26「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數位專題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 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