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體方面,我們的表演場所還不足。這幾年,我們積極地將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建築,規劃整理成文化與展演場所;在軟體方面,我們將陸續推出「貓」「悲慘世界」以及「歌劇魅影」等著名歌劇,串連成「帶狀」的國際級表演節目。
在文化交流上,台北藝術村已邀請七十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到台北來擔任「駐市藝術家」,提供他們創作的環境。我們也正在研議「駐校藝術家」方案,讓藝術在校園內扎根。
台北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我們過去強調城市外交,接觸的都是官方人士。現在台北市一天就有七萬多名外國人在這裡做長期或短期的居留,這些人是更重要做外交的對象。我們設有外勞中心,給他們「人道待遇、法律保障」,沒有歧視,任何人在這裡都享有同樣的待遇,這是一個城市偉大的地方。
把台北打造成文藝復興時代的佛羅倫斯,是我的目標。我希望透過商業與文化,吸引一流的人才來到這個城市;透過他們的貢獻使這個城市發光、發亮,就像佛羅倫斯當初靠的不僅是義大利人,而是將全歐洲的文人藝士都容納進來。
我相信,工程可以使一個城市變巨大,但只有文化,才能使一個城市變偉大。(林美姿採訪,張元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