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唐獎,今年將生技醫藥獎授予三名為新冠肺炎疫苗貢獻關鍵技術的科學家。與共同獲獎者魏斯曼一同研發修飾mRNA技術的卡里科博士,以及開發脂質奈米顆粒遞送系統的庫利斯博士,接受《遠見雜誌》獨家專訪,解釋mRNA疫苗技術如何為醫界帶來顛覆性變革。
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落幕,疫苗開發也並未停下腳步。
其中,2022年,莫德納(Moderna)計畫產製30億劑疫苗,輝瑞∕BNT(Pfizer-BioNTech)疫苗估量更高達40億。而這兩支疫苗以前所未見的速度研發問世,也讓世人見識到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技術與威力。
儘管大筆投資、提前部署,與監管機構的滾動式審查,都是疫苗能光速達陣的原因,但若沒有無數科學家們經年累月的研究基礎,mRNA疫苗一開始就無法成真。
疫苗大抵以類似機制運作:讓免疫系統預先認識可能入侵的病原體,做好抵抗的準備,降低真正病原體致病的機率與嚴重性。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