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數字看大陸教育

彭偉文
user

彭偉文

1988-08-15

瀏覽數 14,200+

從數字看大陸教育
 

本文出自 1988 / 9月號雜誌 第027期遠見雜誌

大陸十億餘人中,在學的約有二億五千萬人,扣除四分之一失學生,至少每五人中,仍有一人在學。

這麼龐大的在學人口,大陸去年教育經晝三一八億元人民幣(以下皆同),僅占國民生產毛額的二%(台灣地區教育經費為五.五%)。每位學生每年的平均教育費,小學生四十七元、中學生一二八元。

去年清華大學培養一個大學生的費用約二千四百元,但「國家」撥下預算每人只有一八三0元,清大每招收一人,要賠六百元。北京大學去年赤字高達八百萬元。各校要自尋收入,才能辦下去。

放洋不易

經歷文革十年浩劫後,大陸恢復「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政策。現在北平市的小學生,十個有九個立志將來要唸大學,其中有三分之一要出國留學。而城市裡的家長有七成希望子女唸大學,農村家長也有五成如此期望。

在競爭激烈,大學名額有限下,小學生的願望很難責現。平均一四0個小學生只有二人能上大學(台灣是一百人有八人上大學),城鎮水準較高,十二人中有一人能考上大學,農村小學生則一一六二人中才能出一個大學生(不計專科生)。

近年大陸大量開放學空出國留學,每年約一萬人,平均每一萬個小學生中,長大後只有一位幸運兒能放洋(台灣是一萬個有三十個)。

早期大陸學生留學地以蘇聯等共產國為主,這是硬性政策指定,學生毫無選擇,也就是為什麼目前接種的掌擔者都是留蘇的。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自一九七八年開放留學,至一九八七年,大陸留學生總人數已累積至五萬一千人,與台灣同時期出國學生相等。

為了彌補文革時期的教育斷層,大學的招生人數,從一九七七年的二十七萬增加為近六十萬(增加一二0%),大學由四百所增加到一千所,十年內增加了一五0%。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近四十萬名(台灣是四萬二千多名)。

學童大量輟學

中共以往標榜「槍桿子出政權」,小孩的志願深受影響,據調查,「全國」十四歲男童的第一志願是當解放軍和警察。但十四歲女童及北平市子學生,均以當教師為榮。

然而在大陸,當教師是清苦行業,以北平市各種行業的薪資比較,教師排名極低。北京大學教授的兒子當汽車駕駛,月入二五0元,老教授教了三十年書,月入才百多元。

城市家長中有三成的人希望子女受教育後成為工程師或科學家。農村家長希望子女繼承家業,當農民和個體戶的比率,比城市家長高。

大陸上農村家庭占八0%,學齡兒童中失學人數高達一個台灣地區的人口(二千多萬人),並不足為奇。貧苦的農村需要人手幫忙家裡幹活糊口;大陸急猛的讓展鄉鎮企業(小工廠)吸取了許多廉價童工;而校舍破爛,師資不足,也是學童大量輟學的原因。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