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來電,念起來很辛苦

季欣麟
user

季欣麟

1999-05-15

瀏覽數 12,300+

不來電,念起來很辛苦
 

火星探測計畫開始!探測船從工程師設計成形(涉及電子電路、計算機、計算機輔助設計、光電、固態電子等),準備發射(與電力、自動控制等相關),登陸後傳回影像(通訊、電波、信號處理),及維持太空人醫護設施(醫電),整個計畫系統的建立與維護,都跟電機工程所學範圍脫不了干係。

以上所提及十個以上細分的學域,構成了電機工程學群浩繁的學術領空。台灣大學電機系有全台灣最多的六十七位專任師資,可以開出十個以上的學域課程;第二大的成功大學電機系可開出約九個;中山、中正大學約六個領域;交通大學則以學域分系(電子、電信、電機與自動控制系),發展專精特色。新成立的電機系開出的學域面向,則多在五個以內;另外的學校或各有發展重點。

沒興趣,會很辛苦

電機理論涉及與資工或機械理論的整合。台大電機學院院長許博文以人體粗略比喻,五官、內臟或外表看得到的手臂,可歸為機械系;血管、神經、腦細胞及五官機能等內在工作組織,九成可歸為電機系,其他則歸為資工系。中山大學電機系主任盧展南形容電機工程學群,「是搞系統的一門科學,」必須有能力把電路、控制、通訊等環節結合起來。

課程方面,各校大一多有電機工程概論的課程,說明電機所研究內容,以利學生未來選課。此外,許多電機學類學生害怕的「三電一工」必修課程:電子學、電磁學、電路學及工程數學,是電機系的核心課程。普通物理及微積分則是必修的基礎科學訓練。

電機工程學群屬於課業較重的學科;必修一般都要九十個學分以上,費力費時的實驗課也多,通常沒有興趣的學生,讀起來會很辛苦。一位國立大學電機系系主任就表示,電機系能讀通過,再念其他學科幾乎沒有問題。每班常常都有電機系畢業的學生,後來改考完全不相干的商管、法律研究所,一樣上榜。

《愛因斯坦之夢》的作者萊特曼曾寫道:「世界上有抽象派理想家,也有敲敲打打的動手家。」但如果你認為,非動手家不適合念電機工程學群,恐怕就有些偏離現實。近年電機工程學群發展愈趨小電機或輕電機,電腦輔助模擬實驗又十分普遍,反而適合非敲敲打打類型、卻擅長邏輯思考的人。

從小忍不住拆過腳踏車、電子琴和電子羅盤的中正大學電機系大三學生林允正,高雄中學畢業後,進了中正電機系,發現和自己想像的不太一樣。實驗幾乎沒有任何粗重的工作,在微電子領域會碰到的電壓不超過五伏特,需要的是細密的思維與創意,他認為女生反而十分適合念電機。「研究解決方法,像小時候的拼圖一樣,」林允正在自走車及電路實驗中激盪創意,獲得不少成就感,未來打定要走研發部門的路線。

讀好核心課程,不忽視冷門科目

各校特色方面,台大電機系有最多專任師資,開課學域多元,一系多所,位於電機學院中,研究教學及社會資源豐富,每位教授平均每年研究經費高達三百萬元。成大電機系研究領域廣泛,系大樓共八千坪,發展空間大;校內醫學院、工學院均有合作研究,與產業互動密切,發展對準台南科學園區。清華電機系在微機電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重視學生基礎訓練,電機資訊學院正計畫朝向大一不分系發展。

交大電子系課程規劃完善,重視微電子科技的垂直整合,洞知新竹科學園區產業脈動,著力於理論與實務之整合;系內有兩位中央研究院院士、五位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s),學術聲譽卓著。交大輕電子方面,在電子系發展,重電研究則放在電機與控制工程系,分成電力、控制訊號、資訊智慧等組。交大另設有獨特的電信工程系,有二十九位電信通訊領域的專任師資,堪稱全台最大的電信師資團隊,並提供十七家電信服務業的暑期工讀機會。

中央電機系領域方向清楚,分成四個群組,引導學生選讀,並以通訊為主軸,同步發展相關研究。中正電機以通訊網路與訊號處理起家,目前課程規劃完整,穩定成長中。中興電機系成立第七年,師資年輕,著重新科技創新。海洋大學電機系除了一般電機領域外,特色在於與海洋科技相關的水下通訊與訊號處理的研究與教學。

私校方面,元智電機系創系時,仿照清華電機系,連實驗桌椅都一樣,並以國立大學一.三至二倍的薪資吸引老師前來任教,立下不錯基礎,後來協助創立遠傳電信公司。現在招收的三班中,前六十名學生為無線通訊學程班。

逢甲電子注重無線電訊之實作與理論,強調專題實驗。大葉電機系注重實務教學與理論結合,邀請彰師大附屬高工的老師來指導學生操作實驗。義守電子系則朝向微電子與訊號通訊的領域發展,研究訊號解密的成績斐然;電機系除了強調實作,也注重電腦模擬實驗。大同、中原電機系則為老字號,在業界頗受好評。

大學重視的是基礎學科訓練。清華大學電機系系主任黃瑞星分析,科技變化快速,學生必須把核心課程讀好,才能面對環境的多變。同時不要忽視冷門科目,因為現在冷門的科目,未來可能成為熱門,就會變成競爭的利基。

電機工程學群涵蓋領域廣闊,進入電機學群就讀,有豐富的選擇空間。但若沒有相關興趣,只為考慮熱門而選填,你可能會念得焦頭爛額。

就業出路

七○年代末期,電子、電腦業興起,到世紀末匯成高峰。電機學類畢業生幾乎就是科技新貴的代名詞。兩屆股王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都是台大電機系系友;宏B電腦董事長施振榮、惠普公司台灣區總經理黃河明等則是交大電子系畢業。電機工程學群畢業生有超過五成的比例,被延攬至電子業界。

高獲利似乎是電子業的光環。廣達電腦去年就發了超過二十個月的年終獎金。電子業連徵個總機都有上千人應徵,背後象徵著分配股票、低價認股、季績效獎金等誘惑。

但經濟風暴影響所及,電子業不復股市萬點時的風光。許多園區的年終獎金回復到兩個月的水準;世界先進、德B半導體等公司,受到產品價格下降多項因素的影響,都虧損五十億以上,科學園區員工戲稱進駐「五十億俱樂部」。

但電子業潛力依舊。根據交大電子系的估計,未來十年,光是IC產業就還需要六萬名工程師。

電信服務業則是去年的黑馬。多家民營大哥大電信業者,首開先鋒,其中有的用戶一年內超過百萬。從架設基地台到系統維修,人才需求孔急。遠傳電信公司就聲稱今年還需增編七百人。隨著固網開放,電信與通訊專才的揮灑空間將會更大。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網路資訊業則是明日之星。根據聯合國亞洲年度經濟和社會調查報告表明,全球上網人數將在西元兩千年來臨之前突破兩億。不論從網路基礎建設,到網路通訊事業,電機工程學群畢業生也有一展長才的機會。

由於電機工程學群所學寬廣,甚至在醫學工程也能扮演重要角色,故打好學科基礎,並具前瞻性地選擇專長,是大學四年的必要功課。

電子業:設備工程師、製程工程師、研發工程師等

電信服務業:無線工程師、網路工程師等

傳統產業:維修工程師、電機工程師等

網路資訊業:網路工程師、產品經理等

其他:創業、器材業務員、醫學工程研發、程式設計師、太空人、教書等

射頻工程師,

 另類服務業

彭振坤,二十七歲,元智大學電機系、電機研究所畢業,研究所時期就注意電信市場開放的訊息,目前擔任台灣大哥大公司資深工程師,工作一年半。

   ◆   ◆   ◆

進了電機系,本來以為電機系會去操作一台大機械,卻發現可能學的是如何去控制機械,及如何運用電腦去模擬它。當時系上有五至六個領域可供選擇,後來我發現對電波相關學科較感興趣,研究所也朝這個方向發展。

大學其實是在打基礎。我那時雖然對電波較有興趣,但選課是廣泛地涉略,包括電路、電動機、自動控制等,這樣視野不會那麼窄。

雖然半導體業像海綿一樣,吸收了大部分電機系所學生,但我感覺台灣半導體業只重製程、不重研發,有不景氣的可能,同時也希望學以致用,就決定朝電信業發展。當時面試了四家電信相關公司,台灣大哥大錄用了我。

我的工作是射頻(RF)工程師,又稱為無線工程師。我把這份工作定義為服務業,同事都說我們是7-ELEVEN。我每天從早上八點半工作到晚上八點半,中午休息約一小時;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面對電腦,其餘就是面對客戶。

剛開始,我要到各地洽談基地台。有時面對的是個別住戶,有時則必須在好幾百人的社區會議中做說明。接下來是建造基地台,以前學的東西,現在派上用處,不會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建造基地台,有時要爬到十二樓以上的屋突,一次遇到雷雨,一個雷打到我們腳邊,大家都嚇得一身冷汗。

工作壓力也不小。平常時一個月要蓋好七個基地台;最趕的時候,曾在一週內,從洽談到架設完成一個基地台。我也曾跟著訊號檢測車,馬不停蹄跑過三重、新莊、樹林、宜蘭、花蓮等地,一天十幾小時,可說是餐風露宿。

升到資深工程師後,做得較多的是品管的工作,反而開始懷念那段在外面跑的時光。我發現我的個性比較適合與人接觸的服務業,不適合整天待在實驗室裡。

我有一些做研發工作的同學,他們的好處是,研發若有成果,可以申請專利,或自行創業。我的好處是,身在一個有潛力、不斷擴張的產業,晉升發展的機會應該不小。

(季欣麟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