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Apple不再鎖定中國!越南將取而代之成生產基地?

科技新報
user

科技新報

2022-08-27

瀏覽數 19,000+

圖/僅為情境配圖。陳之俊攝
圖/僅為情境配圖。陳之俊攝

以往大多是「定居」在中國的蘋果供應鏈,今年來開始有了鬆動跡象。蘋果過去一直將中國做為重要的產品生產基地,除了過往中國能夠提供大量便宜的勞動力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執行長庫克深信可以用產地來綁市場。

只是近年來蘋果與中國這樣的合作關係似乎有些許的變化,起因在於中國堅持實施清零政策,這項政策讓供應鏈頻斷,使得蘋果不得不思考放眼東南亞的可行性。

生產基地不再鎖定中國

過去的兩年間蘋果產品在中國的生產進程屢屢受到疫情影響;為了要擺脫中國太過嚴格的防疫政策,蘋果便要求旗下供應鏈廠商應該在中國以外的國家擴增產線,而越南與印度是蘋果接下來著重的目標。

據傳,即將在秋季新品發表會中亮相的AirPods Pro 2耳機即是在越南生產,且這也將成為蘋果主要產品在中國以外地區量產成功的案例。郭明錤認為,AirPods Pro 2之所以會轉到越南生產,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越南可以提供相對不複雜的供應鏈與更佳生產環境,像是基礎建設、勞動力等。

至於為何AirPods Pro 2要選在越南生產而非印度,最主要的原因在於,AirPods的組裝廠為中國的立訊與歌爾聲學,而近年來中印間的衝突不斷,為了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因此選擇了越南而不是印度。

除了AirPods Pro 2之外,果粉更加關注的產品iPhone 14的生產地也開始慢慢有了轉變。

根據印度媒體報導,富士康便預計在印度擴建工廠以支援iPhone的生產。值得關注的是,過往印度生產iPhone的工廠過去會落後中國工廠四分之一或更長時間,然而,這次傳出富士康在印度的iPhone生產基地會幾乎與中國工廠同時出貨6.1吋的iPhone 14,若傳聞為真,那這會是蘋果首度調整其生產步調。

遠見39週年|訂兩年再亞諾納25吋質感行李箱(價值$4,490)

雖然就出貨量看來,印度的iPhone產能仍不及於中國工廠,但對蘋果的非中國iPhone生產基地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這意味蘋果努力減少地緣政治對供應鏈的影響,並視印度為下一個關鍵成長動力。

若是撇除9月的新品發表會的產品不看,其實蘋果其他的產品也開始默默地要部分轉出中國生產。像是iPad,據傳iPad組裝廠之一的比亞迪為了要獲得更多的iPad訂單,就將自家產線轉往了越南;另外早在2020年時,蘋果也曾要求富士康將iPad與MacBook在中國的產線轉往越南,當時轉移產線的原因,主要是為了要避免中美貿易衝突所帶來的影響。

中國供應商再加一

蘋果為了要確保各項零組件供貨穩定,很少在同一零組件供應商上押寶,往往都是採取多元供應商的模式,一來可分散供應鏈斷貨風險,二來還可讓多家供應商間的報價相互牽制。而今年蘋果似乎又為自家供應鏈悄悄地增加了供應商。

根據中資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中國的聖邦微電子(SG Micro)已通過蘋果iPhone 14品質驗證,預期電源管理IC產品電池與電平轉換器(Level shifter)將可用於iPhone 14產品。

這次聖邦的產品第一次用於蘋果高階產品,這意味著該公司的技術水準在消費性電子領域已可與全球領導企業競爭。聖邦在取得高階iPhone訂單後,也意味著該公司的技術未來可望進入車用與伺服器等更高階應用。

由此可見,雖然庫克開始逐漸不愛中國這個產地,但仍心繫著中國企業。其實庫克愛中企並不是新聞,從2019年與2020年的供應鏈名單變化就可看出端倪。

2019年時蘋果供應鏈中的台灣廠家為48家,中國企業則有43家。但是到了 2020 年有了翻轉性的變化,台廠仍維持48家,但其中有6家新進、6家退出;而中國企業家數則是在當年首度超越台灣廠商家數,一舉躍升至51家,雖然當年汰除了4家供應商,但是卻一口氣增加了12家中國廠家,這些跡象都顯示出中國供應商在庫克心中的份量。

本文轉載自2022.08.26「科技新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