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森改造日產和葛斯納改造IBM著力點不同。改造前的IBM是一大堆願景擺在檔案櫃裡,沒有執行。日產的問題則是有執行力,沒有願景。
面對中國崛起及全球化趨勢,台灣面臨的問題像日產:有執行力,沒有願景,不知道該往那裡去。
如果台灣領導人能夠指出方向,並提出可行的方法,台灣人民一定能夠達到。
早在1990年的總統府月會中,我就主張台灣可以在中國大陸打品牌。
宏?在全球花了幾千萬美金打品牌,推的卻是舊的產品,如何競爭得過世界知名品牌,這就像在颱風天裡,就算灑了幾噸香水,別人也聞不到。
相反的,中國大陸是個封閉空間,一瓶香水就能滿室生香。明基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在中國的品牌知名度就已追上宏?。
至於面臨大陸低價競爭的傳統產業,我在1996年建議行政院,由政府出面建立一個電子交易的入口網站,讓全球顧客可以在六秒鐘內進入。
因為大量標準化生產,台灣競爭不過大陸,但是量身定做的非標準化產品,例如窗簾、個性運動鞋等,台灣就可以靠彈性和快速反應,搶到較高的單價。
(宋秉忠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