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說話,要說到別人想聽

黑幼龍
user

黑幼龍

2004-03-01

瀏覽數 16,100+

說話,要說到別人想聽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4 / 3月號雜誌 第213期遠見雜誌

傳說美國名作家馬克吐溫有次參加一場慈善募款大會。原先他準備捐20元,但坐下後聽到台上大聲吶喊人應愛身邊的弱者,否則怎麼敢說你愛看不到的上帝。他愈聽愈覺得都是些陳腔濫調,於是他告訴自己,待會捐錢時他大概只捐10元。

接著台上又換了演講人。他同樣是呼籲大家要發揮愛心,愛人如己。馬克吐溫更覺得沒意思,他只想捐5元了。

等到捐錢的盤子傳到馬克吐溫面前,他不但沒捐錢,還從裡面偷了1元。

很多人聽完這故事都會覺得很好笑,不幸的是,今天很少有幾位政治家、企業家、老師,甚至父母會認為自己的演說、教訓、報告會這麼缺乏感動力。他們更不相信民眾、員工或子女不但毫不信服他們的言論,還會扯後腿,甚至搗蛋。

其實這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

美國現仍健在的前總統福特在卸任十多年後,在一次訪問中還語意深長地表示,但願自己是一位更擅長演說的人。記得當時我是在波特蘭的報紙上看到這篇訪問的。當時真的頗有感觸。福特曾擔任過密西根州眾議員數十年,而且還是國會領袖。參加過這麼多次選舉,身經百戰,不但要向選民演說,還要向各種機構、團體、學校、各種慶祝大會發表演說。最後竟坦承說出自己的期望,是具備更好的溝通能力。

工商業界的領導人更需要思索一下自己的溝通能力,董事長、總經理的信念、願景、經營策略能感動員工,能得到他們信服,就會成為企業文化或公司價值觀。但我們必須承認,想做到這點的確不容易。

《華爾街日報》有一次訪問了兩百位副總經理級以上的人,問他們聽演講的經驗如何。結果46%的人說很乏味,44%的人說聽得想打瞌睡,只有3%的人說他們聽演講的經驗很感人。如果在台灣也做一次類似的調查,你覺得結果會是怎樣?

溝通能力不是一種知識,或者說,但願溝通能力是一種知識就好了,因為那樣我們只要多看幾本溝通的書就好了。或者將溝通大全多看幾遍,我們就學會溝通了。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溝通是一種技能,任何技能都需要先有強烈的學習意願與決心(這點可能我們最需要);然後在正確的指導下重複練習,最後要想持續進步,企業界或政界的領導人都需要一位能給他真實回饋的教練。一般而言,領導人只能聽到好聽的話。

在美國ABC廣播電視網擔任晚間新聞主播二十多年的詹寧(Peter Jenning),有次在一場大型現場節目中,引述一位溝通專家的話:我們說話,要說到別人想聽。

我們聽話,要聽到別人想說。下次我們溝通的時候,記得這兩句話,一定很有幫助。(作者為卡內基訓練負責人;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