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宏碁「微笑曲線」

陳致中
user

陳致中

2004-02-01

瀏覽數 76,350+

宏碁「微笑曲線」
 

本文出自 2004 / 2月號雜誌 第212期遠見雜誌

微笑曲線」是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在1992年為了「再造宏碁」提出的理論。後來曾加以修正成「產業微笑曲線」,做為台灣各產業中長期發展策略的方向。

1992年,宏碁開始推動台灣生產組件、海外事業單位組裝銷售的「速食店模式」,但部分員工不願放棄原本的組裝業務,施振榮因此分析產業的附加價值,說明電腦產業在生產變革後,原本附加價值最高的系統組裝已經變成最沒有價值的部分。施振榮藉此說服員工,要維持競爭力,就要集中在專精的領域,放棄低附加價值的組裝工作,這就是「微笑曲線」。

簡言之,微笑曲線是以「附加價值」的高低來看待企業競爭力,企業只有不斷往附加價值高的區塊移動與定位,才能持續發展與永續經營。施振榮認為,以資訊產業而言,在研發─製造─配銷的價值鏈中,只有最前端擁有智慧財產權的研發設計,以及末端配銷的品牌、服務,才能維持高附加價值。

而「產業微笑曲線」則針對一國產業競爭力的分析。施振榮從全球產業趨勢的觀點,提出台灣各種產業未來要有競爭力,必須往產業微笑曲線兩端移動。產業高附加價值的來源,一端是在上游的智慧權(專利權)、知識經濟,一端是在下游的綜合服務、品牌,而中游的製造是附加價值最低的區域,競爭力也較差。

施振榮認為,未來台灣科技產業想要提高附加價值,在微笑曲線右端的研發方面,必須借重大陸人才,以關鍵性零組件的技術優勢主導全球創新數位產品;中間的量產製造上,利用產品快速創新設計,以及大陸的廉價生產力,進行全球布局;微笑曲線右端的品牌服務上,則應立足大中華地區、放眼世界,藉著資訊科技的創新運用來創造價值。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教授特賓(Dominique Turpin)指出,「微笑曲線」的模型雖然簡單,卻非常正確,是二十一世紀的管理理論,放在台灣也非常合適。

在微笑曲線觀念領導下,宏碁積極轉型,將代工製造業務與品牌事業分開,並轉向行銷服務業發展,以電子化服務為新的核心事業。宏碁2003年9月被選為台灣十大國際品牌第三名,估計品牌價值為3.12億美元。(陳致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