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人生劇本早已寫好,只是不能偷看

何榮幸
user

何榮幸

2004-01-01

瀏覽數 34,500+

人生劇本早已寫好,只是不能偷看
 

本文出自 2004 / 1月號雜誌 第211期遠見雜誌

從現在的眼光來看,蘇貞昌大學時期最令人跌破眼鏡之處,在於他跟父親一樣沈默寡言。

「我在班上很少說話,只是靜靜在旁觀察周遭事物。頭髮不理──當時我的頭髮多得要打薄,鬍子也不刮,算是怪人一個,女生也都不理我。」這是他對大學四年的描述。

不像「南蘇北謝」另一位名嘴謝長廷,在台大時期就是健言社社長,蘇貞昌大學期間沒有參加任何社團。唯一例外是因為缺席而被「陷害」當上屏友會(包括屏中、屏女)總幹事,但既然被「陷害」了,就埋頭認真辦活動,這就是蘇貞昌的個性。

直到大四時有一次參加班上郊遊,蘇貞昌難得多說了一些話,一個女生竟然說,「蘇貞昌,你今天講的話幾乎是大學四年的總和耶!」當場讓蘇貞昌啼笑皆非。直到現在,蘇貞昌參加大學同學會時,老同學總還是會對他成為「名嘴」直呼不可思議。

蘇貞昌大學時代雖然不愛說話,但他認真地傾聽周遭的每一句話。大二課堂上名師韓忠謨的一句話,就讓他一生受用無窮。

之前蘇貞昌一邊打橄欖球一邊念書,成績不算好,但法律本科倒是念得不錯,因此他對韓忠謨的「刑法總則」課程充滿期待,許多班上同學則已經開始準備艱難的律師、司法官考試。「沒想到韓忠謨老師竟然對我們這群法律系學生說,不要只是準備考試,應該多看點文學、政治、社會學或心理學的書來充實自己,不然就算通過考試,未來也只是小律師、小法官。」

本來就對法律之外的「雜書」很有興趣的蘇貞昌,經過名師指點後茅塞頓開。大三時同學都在準備高考、高檢,蘇貞昌卻在讀整套莎士比亞,成為台大法律系的另外一種人。

莎士比亞與瓊瑤

蘇貞昌當時什麼書都看,除了莎士比亞,他還看世界文學名著、報紙上連載的武俠小說、瓊瑤的愛情文藝小說,更愛看高陽的歷史小說、《文星》雜誌。

當時《文星》雜誌在報紙上刊登廣告說要關門,從封面是海明威的第一期開始就是忠實讀者的蘇貞昌,看到消息後直奔《文星》雜誌社所在的峨嵋街,當場拿出一整個月的生活費買下全套一百多本。一直到現在,蘇貞昌家裡還完整保存這套《文星》雜誌。

因為看得多、看得雜,所以蘇貞昌沒有特別受到哪位作家的影響。「如果真要講一本書,《基督山恩仇記》書中男主角恩怨分明、遂行理想的性格,以及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快意恩仇人生觀,讓我特別覺得心生嚮往。」

沈默寡言、廣讀群書的蘇貞昌,就這樣來到大四畢業前夕,剛好碰到屏東老家有件田產訴訟,蘇貞昌幫自己家裡的官司寫狀子,也讓他首度產生「學以致用」的感覺。

台大畢業時,蘇貞昌與二弟突然心血來潮,想要騎腳踏車環島旅行。以蘇家的經濟拮据窘況,這實在是個奢侈的夢想。但蘇爸爸為了讓兩個兒子圓夢,硬是拿出2000元,讓兩兄弟以十三天環島一圈──當時蘇貞昌騎的車子還是借來的,這也成為蘇貞昌告別校園的最美好回憶。

當兵時,蘇貞昌被分發到台大附近的憲兵司令部擔任軍法官,同時擔任公設辯護人。「當時我常替一些被起訴卻沒有能力請律師的被告義務辯護,我才真正體會到法律的力量,相信法律可以伸張正義,我也才決心參加律師高考。」但他完全料想不到,服役時的軍事法庭情景會在日後重現,並且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十年律師從不誤事

退伍隔年,蘇貞昌如願考上律師,並與尤清等人同年上榜。蘇爸爸原本希望他回屏東執業,但蘇貞昌想在台北闖天下,台大教授姚瑞光介紹他認識張德銘、姚嘉文兩位前輩,他就在張德銘律師事務所實習一年四個月。

律師這個行業非常重視倫理──前輩叫做「道長」、同業之間互稱「大律師」,與蘇貞昌的性格再度一拍即合。不過,不像許多同儕以美國人權律師丹諾做為榜樣,蘇貞昌的律師生涯不假外求,永遠是在周遭觀察中汲取工作榜樣與人生教訓。

蘇貞昌還記得,當時有一位老律師跟他說:「律師沒有大小、老新之分,只有用功與不用功的律師,」這一句話點醒他,讓他一輩子以「用功」自我要求,到現在還受用不盡。

除了律師不應該分大小,案子也同樣不應該分大小。蘇貞昌認為,有的律師可能認為手上的案子只是一件生意、個案,但其實每件案子對當事人來說都是大案,都可能影響當事人一輩子,所以他對每件案子都全力以赴。

「我在每一個律師身上都可以看到榜樣。我曾親眼目睹有律師竟然忘了開庭時間,或是因為疏忽而忘了上訴期限──等於是誤了別人的一輩子,那些當事人痛罵失職律師的景象,讓我終生難忘。」

因此,蘇貞昌十年律師生涯中,從來沒有搞丟過一張文件、誤過任何一個案子。為了對當事人負責,他的嚴以律己、完美主義性格發揮到淋漓盡致。他從不混淆任何當事人的卷宗,並且要求自己在最短時間內就要找出任何資料。這種敬業律己精神,全是從生活周遭中自我檢討與引以為鑑而來,根本不必向外國著名律師取經。

律師性格務實不務虛

「衝衝衝」十年下來,蘇貞昌已是相當成功的律師。他在台北市伊通街開業自立門戶,幾年間就在南京東路買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業務更是蒸蒸日上。

然而,蘇貞昌沒有忘記曾經走過的窮苦生活。剛當律師沒多久,他就投入由陳繼盛等律師前輩號召的「平民法律服務中心」,每週提供半天到一天免費法律諮詢,為沒錢請律師的窮苦人家解決困難,直到更多年輕律師投入後才交棒。

除了奉獻年輕歲月的理想熱情,蘇貞昌也在律師本業建立愈來愈響亮的名聲。他的好名聲不只建立在專業能力,也同時建立在「不走後門」的乾淨形象上。多年後回顧,蘇貞昌自豪地說,如果他當年執業期間曾經送紅包、走後門,從政後他的操守一定不堪檢驗。

律師生涯對於人生的最大影響是什麼?蘇貞昌說是「務實而不務虛」。「律師最重視精準,寫狀子不能錯、上訴時間不能延誤、遣詞用字需精練,凡事講求證據,這些嚴格訓練不但非常符合我的個性,更讓我從注重細節中學會務實,不會以抽象方式畫大餅。」

很多人認為律師這種人容易「因小失大」,太強調細節而缺乏宏觀視野,蘇貞昌無法同意這種觀點。他認為,注重細節與宏觀視野兩者並不衝突,受限於法律條文的才是律師匠,但只要具有宏觀視野,就不會被法律條文綁死。

如果沒有碰到美麗島事件,蘇貞昌今日很可能是名利雙收的王牌律師。但是,蘇貞昌終究選擇了政治不歸路。「你可以賺一間豪宅,我卻可以贏一個城市。一個有錢人,可以把自己家的庭院裝飾得美侖美奐,但身為一個縣長,卻可以讓整個城市擁有許多座公園,讓所有的人都有機會享受。」不談什麼大道理,這就是蘇貞昌棄法從政的生命情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