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在理想的國度裡,不存在形式攻擊,我們都會極具耐心、有充裕的時間、能忽略某些人的品味或魅力缺乏,去聽取他們提出的實質訊息。不幸的是,我們並不生活在這樣的國度裡。(本文摘自《優雅反駁的技術》一書,作者為納森.宇天達爾Nathan Uyttendael,以下為摘文。)
用「形式攻擊」迴避談論的內容
形式攻擊類似人身攻擊,不全然相同也沒那麼惡劣,指的是透過指責對方在言論形式上的錯誤、或在公共場合詆毀他,使他的話失去公信力,以此迴避他所談論的內容,而非攻擊對方所代表的族群或其個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參與會議討論者認為對方品味不佳,因為對方透過Powerpoint簡報提出一系列想法,每張投影片都以紫色背景下的花園小矮人為插圖(注),字型則是漫畫體。對於一個想找碴的人來說,可能會傾向於攻擊他的簡報樣式,而非他所傳達的訊息,於是可能會聽到這樣的話:
我看著你做的簡報,實在很難認真看待你所說的內容。
即便一個人做的簡報有錯字,穿的衣服不是很得體……這些都不足以成為無視他的論點的理由。
先把字寫對再來講?
正如缺乏魅力、不得體的裝扮或低下的品味一樣,寫錯字對某些人來說,已成為將麻煩的對話者排除在討論外很好用的藉口。今日,網路的使用幾乎遍及全世界,來自各個社會階層的人都會在網路上瀏覽。
無論是在網路上還是現實生活中,寫作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社會選擇功能,因此,錯別字未必是用以衡量智商或判斷是否可以參與討論的準則。
我要強調的是並非內容、形式、拼寫以及語氣都無關緊要;正好相反,
在討論中,擁有魅力並能正確地表達是首要且需執著之事。
YouTube上許多知識頻道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清晰且非典型的溝通形式。
跟擁有魅力一樣,在溝通或寫作時把錯誤降到最低、使用合宜的語氣、措辭得當並且有結構性地表達出想法,這些同等重要,因為這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形式攻擊。
遭受「形式攻擊」對溝通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為什麼我像逃避瘟疫一樣避開漫畫體,還建議大家也這麼做?為什麼我每個月要花幾小時重讀拼寫規則,即便它毫無樂趣可言?為什麼我在公開演說時,會在意我的服裝以及髮型?我本可以用學術風格寫作這本書,為什麼要放貓咪插圖?為什麼「格雷厄姆之靶」會用顏色做區隔?這些問題的答案和參與討論一樣:
不關心這些形式的風險就是可能被指責。
如果我沒有付出努力讓這本書具有吸引力,並施展我的魅力,就有可能讓這些點變成攻擊目標,作為把我從討論中排除的藉口,而這本書也可能不會被閱讀。
在理想的國度裡,不存在形式攻擊,我們都會極具耐心、有充裕的時間、能忽略某些人的品味或魅力缺乏,去聽取他們提出的實質訊息。不幸的是,我們並不生活在這樣的國度裡。
但是我們依然應該一起努力,朝著這個境界前進;由於我們處在一個對形式進行大量攻擊的世界,如何讓自己不要有任何可以被挑剔的把柄,避免受到攻擊就相當重要:注意自己的外表、措辭、談吐以及語氣,努力讓自己有魅力。
別讓自己成為「形式攻擊」的加害者
與此同時,也要容忍他人在這些方面上的缺失,這亦是本書及「格雷厄姆之靶」所要傳遞的訊息,容忍並非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而是因為實質內容才是真正重要的。
保護自己免受形式攻擊;然而,這項建議並不意味著你不該去批評論述的形式。事實上,正因為形式攻擊在交流中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所以要毫不遲疑地協助他人在這方面取得改善,以免成為這類型攻擊的受害者。但是,在協助他人時,必須懷抱善意私下進行,絕不能傲慢地公開指責,讓對方失去公信力:如此,非但無法幫對方免於形式攻擊⋯⋯你自己就是加害者!
要有足夠的紀律來避免自己落在「格雷厄姆之靶」外圍是巨大的挑戰。要擁有品質較好的溝通,除了自我約束還不夠:還必須以善意協助他人採取適當的溝通方法。
譯者註:國外有些人喜歡在花園中擺放小矮人形象的擺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