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世界地球日,生態攝影師施信鋒大方分享他用 iPhone 13 Pro Max 所創作的生態影像,以及拍攝生態時的技巧。
什麼是生態攝影?施信鋒的解釋是這樣的:生態就是在特定環境裡產生相互關係的動植物,生態攝影就是捕捉照片中主角與環境產生的連結或互動,所以傳統來說,一張好的生態影像最好是要有主角跟環境。
但現在由於攝影功能日益強大,有時候單純的特寫生物局部的特徵,或者美麗的顏色這樣也可以很動人,施信鋒認為,只要能精準傳遞自然的美好,就可以稱做一張很棒的生態影像。
超廣角會變形,或許正是你要的
施信鋒表示,因為超廣角鏡頭有強烈透視感的特性,可以輕易拍攝出環境與生物互動的影像,但這可以是優點也可能是缺點。
優點是照片整體的完成度會比較高,缺點就是控制不佳常常就會有奇怪的變形。
所以他建議拿著 iPhone 拍微距的時候需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會不會讓拍攝的主角出現奇怪的變形,也或者這樣變形的效果是不是我們需要的,在拍攝的時候,建議先由遠再慢慢地靠近,多嘗試幾個距離來抓出想要的效果。
壓低身段拍照,較不會驚嚇到動物
施信鋒也分享一個小技巧,手機體積小,比起相機在場地有限制的情況下會更有優勢,所以可以嘗試低角度拍攝,他就時常把手機放到地上去拍攝。
平視角或者仰視角正巧是人們平常比較少觀察動物的角度,所以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比較少見,動物所呈現的氣勢也會再更好一些,所以適當的壓低自己的身段來拍照很重要,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這樣動物也比較不會受到驚嚇,以便更容易地拍攝到牠們,畢竟在拍攝的同時,其實工作距離很靠近。
主角超級小的微距攝影攻略
當拍攝主角實在太小的時候怎麼辦?
當拍攝的主角實在太小了,就算很靠近拍放大倍率也不夠,施信鋒建議這時候就可以善用變焦的功能,在iPhone上可以選擇0.5X,就是超廣角鏡頭的倍率,當拍不夠大時可以選擇切換到1X取得較為緊密的取景,雖然做了倍率上的切換,但此時是在微距模式操作,相機拍攝的鏡頭還是超廣角,當你靠近景物時,iPhone 會自動切換相機,同時維持1X取景。
響應世界地球日,4月23日至5月7日, Today at Apple與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共同推出映像大地系列課程,施信鋒也將在4月24日星期日15:00~17:00在線上分享自己多年來的生態攝影心得,並帶領大家發掘生態攝影,深入和攝影對象、環境的關係。
最後施信鋒想告訴大家,生態微距其實是很有趣的攝影題材,大家平常可以多多從自己身邊的花花草草拍攝起,當然在拍照的時候也請記得友善環境,不要因為拍攝造成動物的傷害或者環境的破壞。
在拍攝的時候要思考,這個動物適不適合這麼靠近牠?也或者當我靠近牠的時候牠會不會受到驚嚇或者跑掉呢?例如遇到危險的蛇類或者容易飛走的蝴蝶,他有時候也會選擇使用望遠鏡頭來拍攝,增加工作距離。
善用自己手邊的工具,不浪費iPhone強大的性能,一起在生態攝影中找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