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救援行動》以最全面的角度,帶著觀眾重回泰國2018年夏天的那場睡美人洞事件中……
你還記得嗎?在2018年的6月底至7月初,在泰國(Thailand)北部清萊靠近緬甸(Myanmar)邊界的睡美人洞,共有12名「野豬隊」足球隊少年和1名教練困在洞穴之中,他們起初是為了幫助夥伴慶生而進入洞穴探險,卻因暴雨而導致受困其中,這起事件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更是許多人至今依然印象深刻的感動。
當時,由於搜救程度極度的困難,配上洞穴潛水的不確定性與水流因素,幾乎各項條件都不利於搜救的進展。
為了救出受困的少年,在兩個星期內,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名志願者投入救援,其中不乏軍警人員、潛水專家、醫療人員、工程公司、救難團隊等,來到救援工作中協助或提供援助。
這當中,包含了洞穴潛水專家理查德史丹頓(Richard Stanton)、約翰沃蘭森(John Volanthen)、理查哈里斯(Richard Harris)與吉姆瓦尼(Jim Warny)。
《洞穴救援行動》完整記錄一切救援的歷程
故事起於2018年6月23日那天,練球後的足球隊員們跑到當地著名的睡美人洞冒險,這個對許多孩子來說都再尋常不過的舉動,卻在雨季突襲、水位高漲的狀況下,迫使這群少年們受困於洞中,在飢寒交迫且無任何物資的狀況下,直到7月2日才由英國潛水專家發現他們的蹤跡。
但發現他們是一回事,如何能把孩子們安全帶出來,又是另一個極大考驗;而一群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和一個成年教練,該如何在沒日沒夜的洞穴中,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當年的這段故事,如今被製作為紀錄片《洞穴救援行動》,由國家地理頻道發行、Disney+播映,透過多元敘事的方式和各種訪談、現場畫面的穿插,你我彷彿都回到了那個時空,見證這場史詩級救援的奇蹟。
雖然這個故事,最終是由喜劇收場,但依然有一名38歲的退伍士官長,在參與運送物資的救援行動時,因氧氣不足而昏迷、溺斃──《洞穴救援行動》就像個人們對抗大自然的洗禮,永遠懷著最謙卑的態度、對環境敬畏的精神,才能夠擁有的感悟。
為什麼這起行動被稱為史上最不可能的救援?
水位過高與能見度極差
在受困時,剛好是泰國的雨季,連日暴雨使洞內水位節節升高,每小時能上升15公分,洞穴最深處也達5公尺,在豪雨夾帶泥沙沖刷下,更增加潛水員救援難度。即便泰國政府調來大型泵浦和水管抽水,也比不過降雨速度,抽出的水也因排放至農田導致作物損失慘重。
洞穴地形複雜
睡美人洞穴全長10多公里,為泰國第4長的洞穴,因擁有崎嶇、狹窄的通道,至今依然無法全部探索完畢,加上水流衝擊,逆向前進更是不易。
潛水脫困難度高
雖然受困師生的受困地點距離洞穴入口僅4公里,但因下雨帶來積水,並非每一段都能步行,其中2.5公里需潛水或游泳。然而,當專業潛水員單趟都必須花上6小時(來回12小時)時,更何況不諳水性、才剛開始學習潛水的泰國師生。
不僅如此,師生已在洞中受困數日,有體力不佳的狀況,心理壓力也大,都對長時間潛水來說是個挑戰,若在潛水過程中有一時驚慌或失誤,恐釀成悲劇。
因此,也有專家提議應等雨季過後才施行救援,但泰國的雨季結束是10月,根本沒有人可以撐這麼久的時間。
甚至,泰國政府還研議另外鑿洞、開一個出口到受困地點的做法,但最終都因施行難度過高、重型機具問題,就連能否正確掌握出口都有難度,更遑論引起的坍方危險。
教練的無私情操
當潛水員初次與教練艾卡波(Ekkapol Chantawong)接觸時,他不僅把最大限度的糧食都留給孩子,還以最無私的情操,誓言帶著孩子們度過難關,甚至還透過海豹隊員送出了道歉信函,「我保證會盡所能照顧孩子們」、「我要向所有的支持力量說聲感謝,還有抱歉。」
他可能是第一個進入洞穴的人,更是最後一個才願意被救出的成員。
一開始,艾卡波還被外界質疑,認為是教練不顧危險,帶著孩子們冒險;然而實際上是孩子們要求,他才負責任地監督陪伴。
事實上,當時年僅25歲的艾卡波,他的出生十分平凡,10歲那年,因為一場嚴重流行的瘟疫,不僅父母被死神帶走,就連年幼僅7歲的弟弟,也逃不過死亡的命運。親戚們秀出艾卡波兒時全家的合照,那畫面顯得溫馨,卻又充滿哀戚。
12歲時,親戚們把他從家鄉美塞,送到鄰近的佛寺出家,他剃度成為一名僧侶,也在師父的指教下,學習許多禪宗的道理與佛法。在泰國,許許多多的孤兒都會選擇到佛寺過活,這是他們唯一的依歸,也是生活獨一無二的重心。
你可能很難想像,年僅10餘歲的孩子要面對喪失至親的情感有多麼沉痛,這是個十分艱難的時期,而一直是在寺廟中度過了10年,他才因為要回鄉照顧生病的祖母,還俗回歸故鄉,更在鄉中的足球隊上擔任助理教練一職。
帶著孩子靠打坐和禪修度過難關
艾卡波的肯塔汪(Kantawong)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艾卡波在寺廟中學會了無私,這更有助於讓孩子們在受困時保持活力。他要求孩子們能睡就睡、只喝洞穴頂部滲出的清水,他還教孩子們打坐,維持不紊亂的心境。
「他非常喜歡這支足球隊,無論他走到哪裡,有些孩子都與他形影不離,孩子的父母也非常信賴艾卡波,只要孩子與他待在一起,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肯塔汪分享,雖然艾卡波每週為野豬足球隊訓練和指導幾次運動課程,但他只獲得一筆小額津貼,「賺錢從來不是當教練的動機,」她說,「他這樣做是因為他熱愛足球,並與孩子們一起生活、成長。」
有孩子的家長跳出來,否定了任何可能對教練不利的言論。「他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愛孩子、照顧孩子,而且非常勤奮,並且總是自願幫助他人,他講話待人非常有禮貌,十分令人放心。」
在紀錄片《洞穴救援行動》的故事裡,我們可以透過最宏觀的角度,重新看看這起災難背後的感動和省思,它非常引人入勝,也具有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