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疫情間成長的嬰幼兒,智商得分變低?不可輕忽的兒童身心發展

雖然兒童是最不受新冠重症威脅的一群

傅莞淇
user

傅莞淇

2022-04-04

瀏覽數 35,200+

新冠疫情讓學童失去社群成長的機會。此為示意圖。Flickr by Simóca & Annus
新冠疫情讓學童失去社群成長的機會。此為示意圖。Flickr by Simóca & Annus

在橫掃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兒童是最不受重症威脅的一群,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也安然無虞。在社會試著重返常軌運作時,兒童在這3年間受到的影響,也在觀察及研究中日漸浮現。

兒童受新冠肺炎病毒威脅的程度為什麼遠不如成人嚴峻?依然是一個未解的謎團。

學界推測,這可能是因為兒童的免疫系統反應比較快,也或許是兒童在學校等群聚場所比較容易接觸到其他冠狀病毒,使得他們在面對新冠肺炎病毒時的免疫反應較強。但至今,科學家們尚未有確切的解答。

無論如何,這讓許多家長得以減輕一點憂慮。

但,隨著社會在疫苗的支持下逐步走向開放,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這3年的社交限制,究竟為社會中最年輕的成員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社交聯繫只剩家人,幼兒眼中的疫情世界

畢竟,在現在大約2歲的幼童眼中,疫情中的現況就是他們所知的世界。而對於4、5歲的孩子而言,大多數有記憶的時間,也都是在戴著口罩、加強清潔,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的生活中度過的。

在美國,一對小兄弟的母親米勒(Johanna Miller)對《德國之聲》(DW)表示,疫情爆發時,她的大兒子只有4歲半:「除了自己的弟弟,(他)隨即失去了所有的社交接觸。」

學校關閉,但家長仍要工作。米勒只得開電視讓兩個受困家中的孩子有事可做。在此之前,孩子們每天的螢幕時間是嚴格受限的。

經過幾個月後,米勒發現自己的兒子們開始有點「電視黏著」。尤其是原本才剛離家、上學兩個星期的小兒子。在家看了6個月的電視後:「他顯然已經失去上學的興趣,失去了那種準備好的感覺。」

學校學的不只是知識,學童失去社群成長機會

這波疫情迫使許多學校完全或部分關閉。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估計,全球約有6.16億名學生受到影響。

在軟、硬體設備的支持下,部分兒童可接受遠距教學。但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的並不只有知識,也包括與同齡人群間的社交往來,並獲得心智成長的經驗。

無法外出和朋友一起玩耍、打球,讓許多孩童大幅減少了身體活動,也使他們感到社交斷聯的孤獨。對於家庭關係緊繃的孩子來說,他們更失去了離開家、在學校獲得師長與同學協助的出口。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及健保局的一份研究,在2020年的疫情高峰中,5~16歲間不論男女的兒少,可能情緒失調的比例都比4年前統計的結果更高了。

美國國衛院(NIH)資助、一份在3月發表的論文也顯示,經濟生計受到疫情衝擊較大的家庭中,兒童的生活滿意度也有所下降。無論是家庭成員失業、健康條件下滑,或是兒童照護資源不易取得,都對兒童福祉帶來威脅。

缺乏社交刺激,嬰兒發育慢半年

數份針對疫情間出生的嬰幼兒進行的研究結果,也相當令人戒慎。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一份針對2020年間出生的嬰兒們進行的研究顯示,這些嬰兒在一般運動、精細動作及個人社交的表現上,都比疫情前出生的嬰兒們來得差。

另一份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初步研究結果也顯示,疫情間出生的嬰幼兒,智商測驗得分只有60~70分。與前十年出生者的平均成績85~115分相比,低了許多。

研究員認為,即使在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下,嬰幼兒的發展仍受到疫情間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布朗大學生物學家迪昂尼(Sean Deoni)表示,疫情間出生的嬰幼兒發育可能慢了1至6個月。

生命初始的前1000天,被認為是人類大腦智能發育的關鍵時期,也對成年後的身心健康具有相當影響力。在疫情中出生、成長的孩子們,所能獲得的社交刺激較少,得到專業育兒人士的支援的機會也受限。這可能影響了他們的發育速度。

由於嬰兒也很容易受到照顧者的情緒感染,如果在疫情間,家長因為經濟、健康等因素時常處於焦慮狀態,嬰兒也容易感受到壓力,較不易於培養出專注力、計畫力等能力。

仍未擺脫疫情陰霾,以關心與愛守護兒童未來

聯合國在2022年的兒童展望報告(Prospects for children in 2022)中指出,接下來全球對疫情的應對,將影響兒童的發展前景。

報告呼籲,國際行動策略應從抑制病毒拓展到降低疫情對社會的影響,並公平分配疫苗,避免更多變種病毒帶來突破性感染。

相關專家指出,疫情間的兒童並非全都變得更不開心。也有家庭因為成員彼此相處的時間變長,感情更加緊密。相關研究也顯示,加強社會連結與家庭參與,可以彌補隔離限制的負面影響。

嬰幼兒的發展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但研究員也強調,疫情間出生的嬰兒的初期表現,不足以推得終生性影響的簡單結論。

兒童的大腦具有相當高的韌性,任何適當的協助與刺激,都有助於克服早期發展的不利因素。對於擔心孩子發育也受到疫情「限制」的家長們,多陪伴、多交談,任何給予孩子的愛與互動,都會是理想的解方。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