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最後一里路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3-09-01

瀏覽數 20,550+

最後一里路
 

本文出自 2003 / 9月號雜誌 第207期遠見雜誌

新中橫公路由谷關往德基水庫的路上,大型卡車、砂石車來來往往,「路就要通了!」谷關附近的商家興奮地說。

九二一大地震中,中橫公路損害最嚴重的谷關至德基段,在地震三年半後,終於動工。

這一段全長二十五公里,看似不長,卻是銜接谷關至梨山的重要通道。道路不通,三年多來,一直讓沿線居民和旅遊業者叫苦連天。「新中橫全面通車,谷關觀光業才能起飛!」谷關飯店副總經理劉家熾說。

這是中橫公路的「最後一里」,也是工程困難度最高的地方。站在路基流失一半的公路向上看,只見工作人員繫著安全繩索爬上高聳的邊坡掛網,像是蜘蛛人般掛在陡直的山壁。

工程很難,但對執行效率很高的工程人員不是問題。在工程界服務二十多年的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五區工程處谷關段長林榮Q很有把握地說,「只要不下雨,就能如期完工。」

新中橫的最後一里路,直到去年12月,在立委林豐喜強力主張下,重建會才決定採行「生態工法」進行道路工程修復。地震後三年半才開工,不是工程執行問題,而是因為牽涉生態保育與經濟發展的拔河,政策反覆不定。

保育和經濟之爭

生態工法,真的能概括承受公路牽動的生態保育和經濟發展之爭,還是暫時延後了爭端?未來,中橫公路是否安全無虞?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面對外界對生態工法的安全可靠度提出質疑,重建會執行長郭瑤琪只淡淡地說,「政府不能保證道路不坍方。」

災後重建,仍有許多事,就像中橫谷關段到了「最後一里路」的階段;看來離終點很近,卻是最困難的路。解決了眼前的問題,未來,卻有更多可預期的問題需要面對。

明年6月,重建委員會就要裁撤,一切的人力、經費等特別預算全部回歸正常;但是,中央政府特別預算還有564億元尚未執行,有些工程進度甚至低於50%。其中,高達409億元,攸關災民安置的九二一震災社區重建更新基金,第一期預算執行率只有23.7%。

教人著急的是地方產業振興輔導與經費問題;紅十字會總會祕書長陳豐義最近到南投山區致贈原住民捐款時發現,「沒有就業方案,只有好山好水是不夠的。」才萌芽的產業振興應該是現階段重建工作的重點。

政府的力量撤離了,微薄的民間力量能撐到什麼時候?誰來接手,繼續陪伴災民走完重建的最後一里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