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區區1000萬 愁困辜家叔姪

楊麗君
user

楊麗君

2003-09-01

瀏覽數 47,000+

區區1000萬 愁困辜家叔姪
 

本文出自 2003 / 9月號雜誌 第207期遠見雜誌

你們有能力啊!你們要來接啊!」2001年歲末隆冬,前和信投資、達裕與和恕建設董事長辜啟允自知來日無多,病榻前對前來探視的家人如託孤般殷殷期盼地說。

「這麼大的窟窿,怎麼接啊?」家人心裡充滿疑問,但礙於情義,沒有人忍心對辜啟允說一個「不」字。

接班傳承對很多人而言,是喜事。對台灣第一大政商家族——百年鹿港辜家第三代接班人新任台泥董事長辜成允、第四代準接班人中信銀新任董事長辜仲諒,卻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

一年半來,一句說不出口的「No」,讓辜濂松家族付出新台幣60億元的代價,墊付辜啟允生前留下的龐大債務。

6月初,就在中信銀金控董事長辜濂松決定以約200億元買下萬通銀行後,辜濂松終於壯士斷腕,停止繼續金援和信投資旗下轉投資的達裕開發。緊接著,台泥新任董事長辜成允也辭去一年半前,由過世的大哥辜啟允手中接掌的和信集團主要控股公司和信投資董事長一職。

當外界質疑,縱橫台灣一個世紀的頭號政商家族鹿港辜家的辜振甫、辜濂松兩家族,相繼與辜啟允生前債務劃清界線之際,6月30日,區區1000萬元的周轉不靈,旋即讓達裕開發爆發跳票事件。

分工不分家,知易行難

退票在講求信用的辜家頗為罕見,辜家不可能缺1000萬元,一位親近辜家的高級主管解讀,辜啟允身後留下的龐大債務,迫使辜振甫、辜濂松兩家族,相繼與辜啟允生前債務劃清界線,「和信集團」一詞有可能走入歷史。

「和信集團一分為二後,達裕與和恕兩家建設公司愈來愈像孤兒,」達裕與和恕的董事長嚴仲熊說。

和信集團1000萬元跳票事件的背後,訴說的其實是和信集團邁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正式切割成中信銀集團和台泥集團的一頁「分治」史。

「啟示則是,所謂叔姪共治,分工不分家,是不可行之道,」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教授湯明哲指出。

和信、中信風水輪流轉,辜振甫家族十數年前因為數典不忘祖,特別將父親辜顯榮(辜濂松的祖父)早年創設的大和公司的「和」字納入,把外界通稱的「中信集團」更名為「和信集團」。

辜振甫當年親筆揮毫寫下,「謙沖致和,開誠立信」八字,將「和信」兩字嵌入,做為集團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的精髓時,還特別說出,「辜家叔姪世代傳承,永不分家」的傳承壯語。

和信集團創辦人辜振甫與辜濂松的母親辜顏碧霞在世時的一席話,將辜家四代接班輪廓闡述無遺。辜振甫對辜顏碧霞說:「四嫂,原本事業是我在弄的,現在我交給濂松去弄,以後濂松也是要放給啟允弄」(台語),而辜啟允也對她說過:「我現在聽三哥(辜濂松)的話,以後仲諒要聽我的話,而我的兒子以後也要聽仲諒的話。」

在辜啟允病重與過世前,他正身負辜家第三代主要經營大權的重任。除了台泥已分給二弟辜成允經營,中信銀、中信證券由辜濂松家族掌權外,和信集團旗下,辜振甫和辜濂松兩家共同投資經營的房地產事業、傳播媒體事業、甚至和信超媒體網路事業,多由辜啟允掌管。

辜啟允的罹患癌症,並在病發後短短一年英年早逝,打亂了和信集團接班傳承的藍圖,也改寫了辜家叔姪世代交替,永不「分家」的歷史。

2001年初,辜啟允赴美開刀,返國後不久,爆發辜啟允個人投資8%股分的和信流通家跳票事件,讓辜啟允個人的財務問題浮上檯面。加上辜啟允健康不佳,必須預作準備。在辜振甫與辜濂松共同協商下,為了確保幾家上市公司不受牽連,雙方決定讓辜啟允和辜濂松之間以債作股,辜振甫這一脈則專心經營台泥等生產事業,金融版圖讓給辜濂松家族,經過股權轉換,徹底將上市、上櫃公司切開。

至於未上市公司部分,緯來企業、聯廣等媒體傳播事業多由辜濂松家族接管,其餘如和信投資、中信投資等已成立三十多年的投資公司,因為是好幾層架構的轉投資控股公司,一時之間,不易切割,再加上和信投資旗下達裕開發與和恕建設兩家建設公司,因為仍欠銀行高達90餘億元貸款,已成為兩家都不願接的燙手山芋。

經營不善,苦果共承

和信投資是辜振甫和辜濂松家族兩家各投資50%成立的投資公司,達裕開發與和恕建設兩家建設公司,則是由和信投資轉投資成立的公司,以前這三家公司都是由辜啟允擔任董事長,辜啟允病重時,特別央求親舅舅嚴仲熊接手董事長職位。

達裕與和恕的負債究竟應由誰來扛?持續經營衍生的費用和虧損究竟應由誰來接?正是這次雙方財務問題浮上檯面的引爆點,甚至延伸到雙方究竟有沒有「分家」,不分家該由誰來接班的爭議。

一位接近辜濂松家族的中信銀高層主管指出,針對一年來辜濂松家族金援達裕與和恕的60億元墊款,辜濂松曾和辜成允協商:「我們在達裕與和恕沒有掛任何名銜,卻都是我們在還債,以前我們兩家投資、獲利、債務都是一半一半,這次也一半一半,這60億元我認30億元,你付30億元。」

「這是我哥哥的事,跟我無關,」辜成允雖然沒有視「和信」二字為枷鎖,但是有關哥哥遺留下的和信集團主要控股公司和信投資公司和旗下轉投資公司,他承接經營權的意願不高。

一位親近辜家的前和信集團主管即表示,站在辜成允的立場,當初集團接班傳承的藍圖裡本來就沒有他,他和哥哥辜啟允也早已分家,哥哥生前已委託舅舅嚴仲熊擔任兩家公司的董事長,接手經營,他沒有必要承接所有哥哥生前經營不善的事業。

辜成允的姐夫、嘉新水泥副董事長張安平,與辜濂松家族的關係向來良好。張安平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辜啟允過世後,辜成允原本可以置之不理,他卻一肩挑起哥哥在銀行的背書保證,目前銀行借款的保證人都已換成辜成允的名字,辜成允對於承接哥哥的債務,已表現了最大的誠意。

法律上,子債父可不還,兄債弟可不還,父債子尚可放棄繼承權而不認帳,經營不善的公司可以清算,辜濂松一脈身為出資一半但不介入經營的股東,其實可以只負賠完股本的責任。

如今辜成允承接擔任背書保證人,需對債務負起一定的法律責任,張安平認為,辜成允無論是道義上或法律上,對家族算是很有交待了。

一切問題的根源,仍是辜啟允生前經營不善,為家族留下苦果。「我們和二叔辜成允都是受害人,」辜仲諒無限感慨地說。

站在第三者的立場,看辜振甫和辜濂松兩脈分治,張安平下了一個註腳:「如果事業經營得好,不會發生這麼多事,企業經營得不好,大家很自然都會不想要。」

家族企業最脆弱的時候,就是世代交替權力移轉之際,最壞的結果,就是部分企業傳承不順而關門大吉。根據美國家族企業研究所(Family Firm Institute)的統計,至少有80%的家族生意在第二代手中終結,只有13%的家族生意成功地被第三代繼承。

除了是出資一半的大股東,辜濂松和辜仲諒父子過去金援達裕與和恕,是基於情義。連辜啟允、辜成允昆仲的舅舅,現任和信投資、達裕與和恕三家公司的董事長嚴仲熊,對於辜濂松家族過去幾年的資助,都心存感激地說,辜濂松家族已「仁至義盡」。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情義無盡期,但幫忙有限度

鹿港辜家這個台灣第一大政商家族,過去叔姪、堂兄弟間互相拉拔,得以在政商舞台活躍百年的故事,在台灣政商界向來傳為美談。辜濂松和辜振甫之間,可說有切割不斷的親情和恩義。

1988年,辜振甫將中信銀董事長寶座傳承給辜濂松,是辜濂松一脈崛起和日益壯大的轉捩點。1990年代初,辜濂松甚至從辜振甫手中接下辜老擔任了二十多年的工商協進會理事長一職,竄升為全台灣最有勢力的商界領袖。

辜振甫對姪兒辜濂松有提攜,也有磨練。辜濂松感佩辜振甫多年來的提攜說:「這數十年來,家叔(辜振甫)提攜我,我敬重家叔,就像當年前台泥董事長林柏壽提攜家叔,家叔敬重林柏壽那樣。」(辜振甫從林柏壽手中接下台泥董事長一職,林柏壽當時為板橋林家掌門人,同時是辜振甫妻子嚴倬雲的表祖父。)

情義無盡期,但幫忙有限度。辜濂松強調,「對於堂弟(辜成允),任何時候,只要他找我,我都很願意幫忙。」一位國營行庫總經理即指出,辜家大宅門的恩怨,旁人很難置喙,但是從中信銀、中國人壽大股東股票質押成數相當高來看,辜濂松家族手頭資金並不寬鬆。相對的,辜成允如果能力所及,應也不會放著哥哥辜啟允的漏子於不顧。

辜家的分治,訴說的同時是一家興,一家落的故事。一分為二後的中信銀集團資產規模約1兆2000億元,高出台泥集團至少五倍有餘。

同樣是2003年7月,一邊是巍巍矗立在台北信義計劃區的中信銀金控公司,盛大歡欣地宣布以總值約200億元併購統一集團旗下的萬通銀行,合併後重新站回全國第一大民營銀行寶座。

一邊是台北遠企大樓遠傳電訊的記者會上,辜成允低調宣布,樂於看到和信電訊與遠東集團的遠傳電訊合併,以繼續和信電訊本身無力單獨完成的3G電訊理想。

對照中信銀員工的士氣大振,和信電訊員工擔憂嫁入遠傳電訊,飯碗不保的惶恐,不由令人唏噓不已。

辜家的分治,也訴說了台灣產業主流由水泥、房地產等傳統產業,轉為高科技和金融服務業的一頁產業興衰史。極富開創性的辜啟允生前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我不要做第二個辜振甫,我要在水泥和金融事業之外,再為家族創另一個新高峰。」

「足夠的新事業人才,對企業集團跨足新事業的成敗而言,是很重要的關鍵,」元智大學講座教授許士軍指出。

不懂一個新行業,很難創業成功。辜家第三代和第四代叔姪四人都是出自華頓商學院的企管碩士,不少學者認為,儘管辜家挾政商優勢資源跨足新領域,幾乎任何新開放的事業,都獲得特許執照,但是沒有人懂高科技和傳播媒體,以致轉型的過程,備嘗艱辛。

「沒有找對接班人,是很多家族企業集團壯大版圖的桎梏,」湯明哲說。「做人重情的家訓,讓辜啟允一家人都是好人,卻不像是商人,」曾經有和信的主管形容辜振甫一家人,「不但是好人,而且是濫好人。他們不做激烈或傷感情的事。」

家族企業尤須制度化經營

企業經營之所以不成功,辜氏家族成員辜仲諒和張安平不約而同認為,跨足新領域或轉投資的決策並沒有錯,癥結在於管理太鬆散,沒有找到適當的專業經理人來管理。

辜啟允生前太信任屬下,授權到幾乎放任不管的地步。部分因為裙帶關係產生任人唯親的現象,在和信集團很普遍,而不稱職者占據要職,導致優秀人才難以進入決策管理層,更是它管理上的致命點。

辜啟允過世後,辜濂松家族接管部分辜啟允生前事業,就曾發現有部分資金,因為轉投資時使用人頭,辜啟允生前未及交待,帳目不清不楚,疑遭特定人士掏空。

我國自古有富不過三代的古訓,家族企業雖易有人治的缺點,但是,「不論是否是家族企業,在管理時能否制度化、非家族化,才是關鍵,」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歷經家族分家,和五十年來商場歷練的體會後指出。

柯林斯(James Collins)和薄樂斯(Jerry Porras)在《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一書中,對成功企業的特性也提出了創見性的觀察,他們篩選出十八家「前景最亮麗的典範企業」名單,單單是家族企業即有九家。

其中,福特(Ford)、嬌生(Johnson & Johnson)、萬豪(Marriott)、摩托羅拉(Motorola)、諾斯壯(Nordstrom)、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威瑪百貨公司(Wal-Mart)和迪士尼(Walt Disney)等八家,更是始終由創始家族掌控經營權。柯林斯看好這些家族企業前景的理由是,這些家族成員比一般專業執行長更重視企業長遠發展的價值。

成功或失敗並沒有一定的規律和模式,根據家族企業研究所統計,家族經營的公司為美國創造了78% 的就業機會,雇用了60%的勞動力,其產出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

台灣家族企業的比率更遠超過美國,根據學者估計,應有超過90%以上是廣義的家族企業。《Fortune》雜誌全球 500大企業排行榜中,家族企業也占約三分之一強。

有人冷眼看辜家大宅門興衰起落,也有人熱心盡情盡義。

看盡繁華紅塵起落,今年八十七歲,一生愛唱《二進宮》《狀元譜》《捉放曹》《借東風》等老生戲的辜振甫曾說,大家都追求激越的高音,但他一生體會完美低音的難求;舞台上最難的是:「曲終下台前,最後那幾個台步,一個漂亮的背影。」

幾度於「壯士斷腕」和「情義」間掙扎,辜濂松家族一方面要顧及家族成員的「面子」,一方面又要顧及自身家族被拖累的「裡子」,未來如何善後,依然深深考驗著辜濂松一脈。

接近辜濂松家族的中信銀主管透露,兩方雖然有認知差距,但是再怎麼說兩家都仍有情義在。除非是基於銀行團整體聯貸案的法律追索,否則,在辜仲諒這一代,應該不致於看到辜氏家族法院相見的難堪場面。

張安平將成就岳丈漂亮的背影

7月初,向居雙方潤滑劑,也深為雙方倚重的辜振甫女婿張安平,為了成就老岳丈分治大戲最後一個漂亮的背影,首肯主掌未來達裕與和恕債務重整大任。

「受身」是柔道基本有關跌倒,也是當眾出醜的「輸的練習」,「瘦身」則是不景氣時代,多數企業選擇自保的路。辜振甫在選擇辜啟允擔任接班人的同時,似乎已很難留下人生最激越輝煌的背影。

現在,八十七歲的辜振甫必須和時間賽跑,看辜成允能否再創台泥與和平電廠的另一波高峰,藉此重塑辜家百年來的光輝。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