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省疫情再起,騰訊驚傳大裁員,大陸年輕一代擔憂又要面臨失業危機,即便名校畢業生都無法倖免。這其中不少人索性成為長期無正職的「靈活就業族」。更有人抱怨動不動封城導致工作難尋,大好青春空轉三年。但中國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真的全是疫情惹的禍?
中國大陸多地疫情升溫。根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3月14日的最新統計,當天一日新增病例3602例。其中境外為95例,境內高達3507例,其中病例新增最多的是廣東、吉林與上海,且持續延燒中。
也因此,上海市宣布「封閉式管理」半封城。廣東深圳則由政府通知市民,希望他們居家辦公,讓當地街頭出現許多企業員工,大半夜從公司搬電腦回家導致塞車的奇景。
只是,當地政府宣揚著暫時軟封城回家,民眾可以享受「七天慢生活」的防疫「福利」時,卻也引發當地不少網友在網上打臉表示,能享受在家辦公的是少數白領精英。疫情期間,許多行業無法實現「把電腦搬回家,就有工作做」,沒薪資領才是正常。
例如,有人指當地電信業門市員工,回家就無業務可處理,公司就表示無薪水可領。還有當地工廠老闆決定照常出貨,作業員怕回家就失業,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工。甚至有送餐快遞直接把棉被捲一捲放在機車後座,送到哪就睡到哪。
年輕網友怨,工作還沒找著又封城
更有位暱稱「靄靄雪衣侯」的年輕網友表示,他這陣子找工作很久,還沒找著,結果現在疫情一來又被困在家,眼看各種費用快燒光積蓄,不知該怎麼辦?!
這樣的中國年輕人,不算少數。當地一位網紅「西風碧樹」指出,最近許多常在網上和他交流的年輕人,都因為疫情再度升溫,對自己的職涯前景相當焦慮。有人說,他的青春才幾年,疫情就占三年。不知道未來疫情解除後,是否還有機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往上爬?
為何會如此?原來是中國大陸自疫情以來,中小企業因為長期內需不振,連兩年都有倒閉潮。據《南華早報》調查,像是2021年的前11個月,就有高達437萬個商家或中小企業宣布關閉。
互聯網霸權遭整肅,騰訊也難逃大裁員
另外,由於北京當局正針對互聯網壟斷問題進行監管,薪資福利一向最佳的阿里、騰訊頻傳裁員。
像是當地媒體《36氪》於3月15日便獨家爆料,騰訊去年(2021)至今有多個事業群陸續裁員,裁最多的包括了智慧雲、平台內容與互動娛樂這三部門,引發當地網友震驚討論。
沒了這些工作機會,背後衝擊最大的,自然是這幾年才剛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光是找第一份正職就連連撞壁。像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就業數據就顯示,去年大多數應屆畢業生,要花足足一年時間來準備求職。
另據當地媒體《中青網》統計,即便是上海交大、南京大學這類名校,2021年的應屆畢業生,至今年仍處於「靈活就業」階段的就各占了7.01%與7.51%。華東師範大學非公費生,靈活就業族群更超過一成。
而全中國去年應屆的高校畢業生中,有找到正職的不到五成,反觀靈活就業的新族群,卻有全面增加的跡象。
到底什麼叫做「靈活就業」?其實是中國官方,用來代指標準聘用外的工作類型。包括了臨時性工作、時薪類工作、自僱型就業或在家勞動等。雖說包含了像是自由接案工作者、直播帶貨網紅等,聽來很令人嚮往的工作類型;但也有快遞送餐這類辛苦又不穩定的零工。
中國兩億「靈活就業」大軍,只是愛自由?!
只是,中國官媒《光明日報》在2月初竟發文表示,當地境內目前約有2億人是「靈活就業」大軍,背後主因是年輕一代不再嚮往正職,以便享受更多自由,並非被大環境所迫。
結果遭到許多網友打臉回應,表示靈活就業只是失業待業中的官方美化詞彙。「沒想到,政府不願意正視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的痛苦,也就罷了,竟還想粉飾太平。」
中國大陸是否已因長期防疫,造成內需長期積弱不振,就業機會銳減?若根據當地統計局最新數據,今年1到2月的零售業銷售額成長6.7%,賣得最好包括了汽車,珠寶黃金等;固定資產與工業生產成長也優於預期,其實還不差。
但16至24歲青年的失業率,仍維持在相當高的15.3%,比起整體不分年齡約2%多的失業率有很大差距。顯然即便中國經濟現況尚佳,卻無力拯救年輕人的失業率。背後更具結構性的問題可能是──大陸缺乏適合年輕世代的新興工作機會。
另外,中國國家統計局也公開坦承,在近期俄烏戰爭爆發後,仍可能對未來經濟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看來,幫年輕一代創造好工作,將是中國大陸政府疫後最頭痛的新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