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錢用在刀口上了嗎﹖

林美姿
user

林美姿

2003-09-01

瀏覽數 17,300+

錢用在刀口上了嗎﹖
 

本文出自 2003 / 9月號雜誌 第207期遠見雜誌

四年了,災區有光明,也有陰暗的一面。

8月中的週六,南投集集車站四周擠滿觀光客;武昌宮還保持傾頹的廢墟,廣場上數十台遊覽車,說明這裡是九二一地震的「明星災區」。有的遊客會順便逛逛令人驚豔的重建學校,不論是白色的鐘樓,或古色古香的建築,即使在台北市也難得一見。

災區重生了嗎?中橫公路依然落石不斷;埔里鎮公所沒有天花板,也沒有冷氣;國姓鄉老街重建零零落落;漂亮的學校四周布滿鐵皮屋;手臂上刺了個「忍」字的台中市災盟理事長黃勳偉,仍然東奔西跑為災民打拚。

重建是條漫漫長路,動員了新台幣2500億元以上的經費(頁223表一),無數的民力,工程卻似乎沒有完成的一天。「不能說重建區變得繁榮,但已經在萌芽了,」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委員會執行長,災民口中的「媽祖婆」郭瑤琪下了這樣的結論。

投入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重建經費,到今年6月底的執行率顯示,政府顯然不如民間有效率。民間團體包辦的學校重建進度達95%,除了極少數,各基金會的捐款幾乎用盡了;中央政府接受民間賑災捐款所成立的九二一基金會,執行進度也達九成以上,但中央政府重建預算執行率只有73.4%,將近三十多項的工程進度低於50%;有三個縣政府的執行率也低於七成。(頁225表三~2)政府加上民間,重建總經費還剩下593億元。

重建進入倒數計時,卻還有沒花完的錢。有些工程因為地方派系糾葛,難以進展;有的是因為資源重複。例如在九二一基金會轉向協助住宅重建後,中央原本編列的「社區發展及環保支出」中多出了377億元沒花完,今年起將移為中部地區的五大河流域整治工作。(頁223表二、頁225表三~1)

時間已經不多,隨著悲情和熱情的消退,許多民間團體陸續撤出;8月份重建會進行整併縮編,九二一基金會協助集合住宅重建的「臨門方案」也關門不再受理;「九二一震災重建暫行條例」將在2005年2月到期,事實上,從明年6月起,重建業務就將回歸各部會。

重建會結束後,災區未來能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嗎?

四年來,在各地鄉鎮市長叫窮之際,唯有災區「幾乎可以鋪一層金子在上面,」台中災盟黃勳偉說。大地震前,省府一年核撥33億元給南投縣,震災後的第一年就有92億元的預算,還有20多億元的民間捐款;之前平均每年一百多件工程,災後的第一年就有三千到四千件;前任南投縣長彭百顯說,「我一任縣長做超過前十任縣長的工作量。」

大破壞需要大建設,一舉湧入的大量金錢和工程,考驗效率,也考驗人性。有地方善用資源,將危機化為轉機,例如和興村從籍籍無名的村莊搖身變成觀光區;也有地方濫用資源,搞得民怨沸騰,像國姓老街新商圈,做了比不做還糟。

錢究竟有沒有花在刀口上?

重建起於驚慌中,也在混亂中逐步前進。災後重建的三部曲,從救難安置,到軟硬體建設,再到心靈和產業重建,每一項都少不了錢。

衝勁十足的郭瑤琪,在災區走透透,有災民會寫長達四頁的感謝信給她,也有人看到她只想到「錢」。「很少人真的看到重建會發揮的功能和效益。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一塊肥肉,」她感慨地說。

經費下放模式突破舊制

百年一次的大地震,人命關天,救災必須講求效率。

為了效率,這次政府突破既有的程序,創新經費下放的模式。一是讓地方首長擁有自由運用的緊急款項;二是中央部會跳過縣市政府,將經費直接撥給各鄉鎮及民間團體。

應急的錢,大筆地湧進,如何使用,端看主事者的良心。

災情剛發生時,李登輝下鄉巡視,以國民黨主席身分發放各鄉鎮市長200萬元,「這種作法失之過寬,守規矩的人把錢送入公庫,沒良心的就出國旅遊,吃救災錢,」立委吳敦義指出。「看災區起訴了多少人?就知道政府錢都花到哪裡去了,」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呂嘉猷說。

起初九二一基金會也預撥災區縣政府各1000萬元,鄉公所200萬元,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說,「預撥給地方的11億元是我最痛的,因為那是一去不回的。」災後僅一年多,基金會130億元的經費就被各地方政府申請到僅剩19億元,但很多計畫其實不符合實際需要,謝志誠接任後,硬是翻案,追回73億元,後來才有錢推出臨門方案。

郭瑤琪也不惜扮演黑臉。她上任後,要求無法在期限內發包的工程款要繳回中央,對鄉鎮長造成很大的壓力,也因此得罪不少人。但郭瑤琪坦然地說,「該踩煞車就要踩,分配資源時不能太鄉愿,因為這不是你口袋裡的錢。」

文建會自去年開始,對社區總體營造的補助也改採嚴格的淘汰制度,每年進行社區評鑑,重新決定補助對象,去年就有三個社區被淘汰出局。

人在變、政策也跟著變,這種經費「先寬後緊」的現象,吳敦義的比喻是,「國民黨多情,民進黨無情。」中央和地方的關係雖然因此有些緊張,但經費的確也受到較多的監督。

跳過行政體系冗長的補助作業,這次的重建過程,各鄉鎮、各社區,甚至是民間的專業團體,都可以直接向中央各部會,或九二一基金會直接申請經費。

這種作法有好處,「不會因地方派系的利益,犧牲非主流民意的需求,」一位重建會的官員說。像郭瑤琪開辦「與民有約」,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向重建最高指揮官訴苦。「民間專業團體的執行效率也普遍比官方高,但新作法的後遺症是,民間團體和地方行政勢力往往形成對立,」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前執行長謝國興表示。

有些縣市長也很吃味,前南投縣長彭百顯就認為,這是不尊重政治倫理的作法。在他任內,相關的重建業務縣府只執行四成,鄉鎮執行六成。縣府無法掌握各鄉鎮獲得的補助款以及建設執行的情形,形同權力架空。「這對未來地方的建設規劃不利,」彭百顯說。

重建初期錢花得浮濫

大地震一發生,募款活動四起,捐款也像雪花下不停。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就收到有史以來最高的捐款17億元,之前最高的專案募款不到3億元,會長陳長文說,對大災難來說,這些捐款只是杯水車薪,不過「緊急救難的錢花得都很匆忙,希望用得對。」

當時的震災救助款多花在發放災民和救難隊吃的、住的、用的,還有救難金,錢用得很快,家中房子倒塌的黃勳偉回憶說,「那時錢很好申請,但也用得浮濫,災民常常只是政府領錢時的橡皮圖章,」像台中市震災死傷最嚴重的地區是大坑,祈福法會卻在市中心舉行,「我覺得政府做很多事對不起捐款人,」軍人退役的他沈重地說。

睡在路邊三個月,皮膚曬得黝黑,黃勳偉的辛酸,不僅是搶不到帳蓬,連後來台中市僅有的三處組合屋,都只有一處是真正災民在使用。「災民的安置是民怨最深的地方,」吳敦義說。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為了不讓災民露宿街頭,這次安置行動最主要是蓋組合屋,單是慈濟和紅十字會就蓋了三千多間組合屋,捐款很多花在這部分。雖然組合屋能快速讓災民正常生活,但後來組合屋被誤用,拆除和搬遷卻都成了棘手問題,造成不少社會成本。

日本震災後的重建模式,是蓋公屋安置災民,當時台灣中部有許多尚未賣出的國宅,郭瑤琪就指出,當時如果要全數移做災民安置應該不成問題。前「九二一震災受損家園復建服務團」是少數一開始就蓋永久屋的團體,當時每天要在山裡工作十小時以上的前執行長陳豐義也認為,「我們蓋的房子每坪不過1萬9300元,蓋組合屋太浪費錢了。」

尤其當組合屋不是和地震災民畫上等號時,更是引起爭議。還未拆遷的組合屋有的住著老人,有的災民遷走後,鎮公所拿來出租。為了拆組合屋常被攻擊的郭瑤琪指出,「組合屋的資源來自社會,能否這樣誤用?是值得懷疑的。」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和暨南大學經濟系教授陳建良所做的調查顯示,約六成五到八成的災民,在一年半之內,靠著政府的貸款補貼,已在原址完成重建。剩下財務能力較差的災民,就必須依賴政府進一步的協助。

九二一基金會在2000年改組後,主動出擊,協助災民住宅重建和修繕。住宅重建最嚴重的問題在於集合社區,往往因為居民意見難以協調而曠日廢時,例如台中市金巴黎社區在廢墟中開了兩百次會依然沒有結論。

基金會後來價購不願重建的災民不動產,推出「臨門方案」,讓六十五棟社區得以重建,但方案在8月底經費用盡後,已不再受理。「其實中央政府的預算裡還有經費,他們卻不管,對還未完成重建的災民來說,並不公平,」一位受災戶指出。

無用的規劃案束諸高閣

基金會也還有財力,只是外債收不回來。因為已經蓋好的社區都還未開始還錢,未來也可能有災民還不起,或故意不還錢。對這點,執行長謝志誠無奈地說,「大不了未來房子都變成基金會的財產,真的這樣,我也是被災民騙的,只好認了。」

百廢待舉的重建工作中,很大比例是公共建設,早期有不少無用的規劃案被束諸高閣,平白浪費許多錢。例如謝志誠就認為,在2000年5月之前,九二一基金會補助的規劃案裡就有80%是不周全的,大約浪費了2億元。

民間效率遠高於政府

一位參與災區重建的建築師也指出,1000萬元的經費,有700萬元是用於協調的吃吃喝喝,只有300萬元用在災民的身上。發包有專門的掮客,大包再發給小包,實際做工程的下游小包只有三成的錢來建設,這也是重建會查到不少工程品質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真正浴火重生,博得一致喝采的,唯有學校重建。前南投縣長彭百顯說,「學校這塊是重建過程中,錢最多,最不傷腦筋,也是我最滿意的一塊。」每一座重新站起來的學校都有獨特的風格,慈濟認養的學校中,還有三所獲得遠東建築獎,「全國最漂亮的校園」是南投人災後的驕傲。

比起幾乎全由民間團體包辦的學校,十六所未完工的鄉鎮公所,失敗的商圈重建案,以及進度落後的重大道路建設,再次印證民間效率遠高於政府的論調。

吳敦義看過新蓋的南投縣政府大樓,一落成,頂樓就要用水桶接水。最近他到埔里鎮公所開會,屋頂上管線交纏有如後現代主義,幾百人擠在大禮堂開會,個個拚命拿開會資料當扇子搧,因為沒有冷氣。

重建四周年了,國姓鄉和中寮鄉公所還在組合屋辦公,草屯鎮公所在立體停車場辦公,「從四大核心災區的行政中心就可看出重建速度太慢,」當過南投縣長的吳敦義說。

許多災區鄉鎮公所的預算媲美台北市,例如水里鄉公所、中寮鄉公所預算近2億元。埔里鎮公所申請1億多元的經費,重建會只補助7000多萬元。缺東缺西的鄉鎮公所,最後要由民間善款來補貼。九二一基金會將補助十六個鄉鎮公所不足的建設經費,「這是事實了,總要有人收拾,」執行長謝志誠說。到8月初提報的總補助金額已有2億多元。

雖然他也認為,沒人能在慌亂中作完善思考,但事情總要有人負責。要不然像國姓鄉活動中心蓋成像涼亭的四不像事件,未來還會層出不窮。

無破而不立,紐西蘭、澳洲曾有小鎮因為災後重建成為觀光區。剛開始,也有不少人有野心想要在災區重新造鎮,但距離理想還有一段長路。不過近年來流行的「社區營造」概念,在引進災區實驗後,也發揮一定的效果。

和興村從一個平凡的小村莊,到建構有機文化村,發展成知名的觀光景點,連三年來不間斷協助和興村植樹的國泰慈善基金會,也認為可以功成身退,去協助其他地方了。

儘管有足夠的經費,社區重建也可能失敗。重建會撥款8000萬元給南投國姓老街做形象商圈,結果因為溝通不良,加上工程品質差,商家群起反彈。中寮老街、埔里北梅社區開發三年多來,幾乎毫無進展,魚池鄉的長寮尾最近才開始動工。「真要做,這種案子頂多三個月就可定案了,」吳敦義指出。

連最基本的重建工作——道路修復,也有延宕的現象。

讓總統發三次脾氣的集鹿大橋,目前只限定通小汽車;省道台二十一線的許多斷橋暫時用便橋替代;南投兩大觀光路線之一,從溪頭到杉林溪的重要樞紐「安定彎」,一直到今年8月底才完工,但中橫公路仍然管制。

重建經費花不完

安頓好災民,搶救公共設施後,災區復建最後的關鍵還是產業重建。「災民唯有工作才能劫後餘生,」吳敦義指出。台中市災盟理事長黃勳偉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從政府各種方案中尋找資源,轉介災民工作,「工資低不要緊,最基本的是要讓他們度過最寒冷的冬天,」他說。

災民的冬天還沒有結束,重建工作卻已近尾聲。諷刺的是,還有災民在受苦,卻也有賑災的經費用不完。

除了中央政府還有564億元的預算未執行外,九二一基金會預定在後年解散,但解散後,基金會名下還有661戶和三千七百四十五坪的房地產,未來會有租金收入,加上臨門方案貸款戶的還款,這些錢可能被充公回國庫。依據內政部社會司的統計,到7月底也還有十九個基金會還有專款未用完。(頁225表三~3)

慈濟基金會最近把賑災剩餘5%的捐款向內政部申請轉為一般的急難救助,立委蔡煌瑯認為,未來九二一基金會的收入也應轉為「急難救助」,較能符合社會期望。

「重建仍需繼續努力,」準備持續撥款協助災區的國泰慈善基金會榮譽董事蕭文瑞說。比起大地震前,吳敦義認為,災區整體來看還是倒退的。

但前全盟執行長謝國興指出,有了政府和民間投入的資源和訓練,在未來的起跑點上,重建區民眾已比別的農村快上一大步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