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王永慶的幸福王國

成章瑜 楊永妙
user

成章瑜 楊永妙

2003-07-01

瀏覽數 29,400+

王永慶的幸福王國
 

本文出自 2003 / 7月號雜誌 第205期遠見雜誌

村上春樹說,「年紀大一點,相信,就會少一點。」

對於王永慶來說,年紀愈大,相信,卻從來無庸置疑。

但是,經營之神落了淚。

「電話的聲音不是兒子,如果我兒子在的話,絕不會遺棄我,」當時已百歲的台塑阿嬤(王永慶之母)說。

當年,王永慶為了打造兩岸的石化王國,祕密前往大陸,與大陸領導人鄧小平商談海滄計畫,不料行程曝光,王永慶只得攜三太太遠避美國。

事母至孝的王永慶,每週都打電話給台塑阿嬤,沒想到阿嬤告訴身邊的人說,「我兒子一定不在人間了,那是電話錄音,如果他在,絕不會遺棄我!」

王永慶聽了,潸然淚下,立刻宣布放棄海滄計畫,趕回台灣。

「請不要在年老時拋棄我,是老年人最大的恐懼,」長庚林口分院院長黃美涓說。

經營之神的眼淚,讓八十七歲的王永慶,在一手打造台灣最大的石化、科技及醫療王國後,毅然決定投入退休及健康產業。

幸福王國

台灣早已進入高齡化社會。2000年,每一百個老人中,有八‧六個超過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根據專家推估,到2036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將占總人數的21.6%,屆時每五人中,就有一個老人。

進入一片白髮蒼蒼的世界,除了生之喜悅, 「老、病、死」變成一種恐懼。

事實上,王永慶的父親王長庚,當年住院差一點繳不出保證金,與王永慶一起打拚開米廠的大弟王永成,二十六歲就因肺病去逝,都是王永慶之痛。

也因為痛,1976年,王永慶出資新台幣20億元成立了財團法人長庚醫院,二十多年的經營,長庚不但是全台灣最大、也是東南亞最大的醫療體系。

而台塑阿嬤的心聲,也讓台塑集團正式進軍健康及退休產業。除了王永慶投資百億元打造養生文化村,三娘的大女兒王瑞華及夫婿楊定一也投資設立長庚生物科技。

在林口的酸性紅土山頭上,地址雖寫著「舊路村」,但是這裡卻是王永慶希望打造的「幸福王國」。在六十六公頃的大地上,已有五棟大型建築旱地拔蔥而起,王永慶要在這裡興建養生文化村,預計年底啟用。

如果說王永慶是台灣商人的典型,但他又是一個中國儒家思想的信奉者,禮運大同篇中提及的「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億萬富豪的重大抱負。

不過經營之神要經營的「幸福人生」,不只是安養,而是「活到老,做到老」。

今年八十七歲的王永慶,每天照常上班。在養生村裡,入住的老人不能被動地接受人家服侍,而是要主動經營自己想要的人生。

王永慶設計的制度,入住的老人可以「以工代金」,繳交生活費用,也就是根據自己原來所長,繼續工作。即使走到生命盡頭,仍然可以對社會有所貢獻。

一如自己永不退休,王永慶已下令全台塑企業,主動調查適合老人工作的項目與需求,提供未來就業機會。如赴長庚醫院當志工,一天有300元的補助費。

熟悉各國安養制度的黃美涓說,這是她第一次聽到有這樣的幸福王國,「不過活著就是要動,有動才會時來運轉,」她說。

西方有句玩笑話,「某某人1980年去逝,1990年才埋葬,」許多人人老就心死,活著,只是軀體,靈魂早已飛逝。

養老不只是安養,「人」的心理「建」設才能構成「健」康。在養生村中特別設計了家庭重組機制,提供年齡、背景、興趣相近的人重組家庭(reformed family)。讓養老,沒有養老院的感覺,而像住在一個大家庭中。

台灣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祕書長吳玉琴說,「在地老化」對老者很重要,讓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最熟悉、最安全的環境中終老。

而重組家庭就變成非常重要的機制。準備晚年加入養生村的長庚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蘇文珍,就準備當重組家庭的戶長。

自養其生,才能安享晚年,也只有經營之神才想得出。

台塑模式

王永慶發展任何事業,不但講究成本概念的「魚骨理論」,一片一片剖析成本,而且一定「一魚多吃」,從頭吃到尾。

對王永慶來說,長庚不只是醫院,而是要建立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醫療體系。就像台塑雖已是台灣最大的石化王國,王永慶仍然在七十五歲高齡時,斥資4000億元,在雲林麥寮一片汪洋中,填海造地興建六輕,為的就是要補足石化上游的這一塊。「王董事長做企業,都是一貫作業,一定從上做到下,」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吳德朗說。

根據王永慶的構想,理想的長庚醫療體系(表),除了核心是打了二十七年根基的長庚醫院急性醫療系統之外,還要進行垂直及水平醫療整合,包括建立慢性醫院、護理之家、老人安養社區(養生文化村),形成「整合型醫療健康照護體系」,由預防保健、急性醫療、慢性醫療復健及長期照護做資源整合。

王永慶的醫療王國,不但從醫院延伸至醫學院、護專,形成垂直整合;再從急性醫院、慢性醫院、兒童醫院、進到養護社區照顧,形成水平分工的構面,用整合型態進行全人醫療。

王永慶的哲學就是要做就要做第一。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副主委莊逸洲說,全世界大概還沒有一個這樣完整的醫療健康產業體系,大部分醫院歸醫院,安養歸安養,保健歸保健,大概也只有台塑可以靠鈔票及企業資源,進行上中下游產業一條鞭。

不過也因為長庚醫院的核心技術做後盾,加上台塑的企業資源,讓王永慶在進軍健康退休產業時,可以駕輕就熟。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整合、複製,由單位成本擴及單元成本,點點滴滴追求合理變成台塑企業一種「慣性」,也因為多次垂直及水平整合的檢測,讓王永慶永遠做什麼像什麼。

「世界上從來沒有那麼大規模的連鎖醫療體系,可以從搖籃做到墳墓一條鞭,」長庚大學醫管所所長盧瑞芬說。依她的觀察,國內急診醫院再成長也有限,但是老人安養的自費市場,的確是王永慶的好棋。

真原素真原醫

王永慶認為,「健康必須積極地去追求,而不是被動地靠藥物獲得。」

當今,90%的疾病都是慢性病。主要是空氣、水、電磁波的污染,精緻、營養不均衡的食品,貧乏的土壤種植出不健康的蔬果波及禽畜,緊張忙碌讓人遠離陽光與大自然。

除了生命終點的老人安養市場,事實上由王永慶大女婿楊定一主導的長庚生物科技,更走在尖端,從預防醫學切入更上游的健康產業。

美國洛克斐勒大學醫學及生化雙料博士楊定一,極得王永慶賞識。過去與王瑞華長年旅居美國,主要負責管理台塑集團在美國的投資事業Inteplast公司。日前,兩人返國定居。

十五歲時,楊定一在巴西全國高等學校招考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巴西大學醫學院,一時成為巴西的新聞人物;後赴美深造,半年之內修完博士學位,也是創紀錄者。

優異的學經歷,是台塑生技產業的靈魂人物。去年,台塑成立長庚科技,楊定一及王瑞華分別出任董事長及總經理。王瑞華最近也加入了「台塑六人決策小組」,可見王永慶對醫療生技產業的重視。台塑的石化版圖,也正朝新世紀的生醫生技版塊移動。

現代醫學對於急性病的治療有著相當的療效,但對於慢性疾病的治療卻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危害大多數人健康問題的卻都是西醫至今尚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長庚生物科技特助陳俊吉強調。

擁有雙料博士的楊定一,認為二十一世紀的醫療主流,會逐漸走向預防醫學。新的保健做法會追本溯源,稱之為『真原醫』。楊定一認為,如何找回原始的生命力,楊定一認為要重新回歸人與大自然的平衡關係,利用自然界的「真原素」,達到身體平衡。中國所謂的「氣」,印度所稱的「prana」,都是古老文明的保健妙方,只是現代人已經遺忘。

也因為這樣的認知,本身長期修練氣功的王瑞華,不但修己也對王永慶產生一定影響,王永慶近幾年熱衷練功,也與王瑞華有關。

熱衷真原醫的楊定一及王瑞華,兩人並親自合寫了長庚生物科技「我們的理念」,要用預防醫學帶來身心靈的和諧。

除了運用先進的奈米技術,萃取出體積至少比一般複合元素小一千倍的元素系列,包括七葉膽、桑椹茶、綠茶素、濃縮靈芝及蜂膠,長庚生物科技甚至設計了大自然光源的全光譜檯燈,大雷雨後森林浴的清新空氣的超氧精靈。

事實上,王永慶本身就吃長庚生物科技綠茶素,可以抗氧化、清除體內自由基及毒素。

今日耕地耕種過度,加上農藥濫用,全世界的土壤流失了近75%的礦物質。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鮑林(Linus Pauling)說,「人類所有疾病,均源自礦物質的缺乏。」

早年王永慶的發跡,其實來自木材生意,三十歲就存了5000萬元,也是後來能投資台塑的股本。當過砍伐工的王永慶,對土壤大地特別敏感。

也因為這樣,最近王永慶投資上億,買下海藻脈礦,準備在生技保健製藥上大展身手。

三娘體系的陽光產業

事實上不只是王瑞華及楊定一,三房體系瑞字輩的四千金全都投入了王永慶的幸福王國。

台塑歷經半世紀的經營,創造了7000億的石化王國,但是目前台塑石化體系,大多由王永慶胞弟王永在之子王文淵、王文潮出掌大權;而王永慶的三娘李寶珠體系,反而全部投入了未來的醫療健康產業。

瑞字輩的老二王瑞瑜目前任職台塑集團總管理處主任,她也一手催生了FPGshopping購物網,由她主導,把原本生產清潔劑的台化所開發的十幾種化妝品產品上網銷售。

三女王瑞惠,目前是長庚醫院行政中心副主任,她的夫婿劉培森為英國建築博士,是前台視總經理劉侃如之子。他自行開設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負責台塑集團的建築設計業務,林口的養生文化村即出自其手。

么女王瑞容初出校門,已身兼重任,不僅是長庚醫院的特別助理,還主掌台塑美國公司的財務大權。

王永慶曾說,「一個人永遠不能回憶自己出生的情形,一個人也想不到自己何時死亡。趁活著的時候,多做一點對大眾有意義的事情,等到我們死後,會有活的人想念我們,讚許我們,才算對人生一場有了交代,沒有辜負此生此世。」

電影「金池塘」中,暮色的金黃,映照出人生最美的輝煌。

在長庚養生文化村入口的橋頭上,可以看到最美的夕陽,這裡是王永慶最愛的地方。

經營之神經營的「幸福王國」,大概是一輩子搞石化黑手的王永慶想不到的陽光。

對於王永慶來說,沒有什麼是夕陽產業。人生夕陽,一樣晴空萬里。

王永慶「幸福」的挑戰

台灣雖然早在十年前就邁入老年化社會,但是台灣的老年安養及社會照顧體系相形見絀。

東方社會的安老,建築在家庭。但後工業化時代,小家庭加上忙碌的生活,老人照顧變成問題,著名社會學工作者柏莎.西蒙說:「一個人最後的歲月都會變成家庭的危機。」

王永慶要開展退休及健康產業,看起來眼光獨到,但是專家認為,經營之神要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台灣如長期處於經濟景氣下滑階段,老人安養費用變成一筆長期的每月固定支出,就算每個月1萬5000元,一年就是18萬元,經年累月下來,對一般中產階級受薪家庭來說,仍然相當可觀,是挑戰一。

其二是安養產業投入成本不比製造業低,王永慶捐地蓋養生村,投入上百億元,光是景觀設計費就是1億5000萬元,造一座橋就是2億,加上服務業講究無形成本,台塑從製造王國進入全新的退休服務產業,是否能順利複製台塑經驗,是挑戰二。

其三是國內的老人,多不願掏錢出來自我安養,千省萬省,寧願把積蓄分給子女,因此,台灣銀髮產業十年看不到成效。台灣經營之神能否開風氣之先,利用台塑王國的執行力及資源,蔚成新興產業,是八十七歲的王永慶,艱辛的「幸福」挑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