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數位科技能讓全球五大唱片公司與資訊產業化敵為盟?答案是MP3(MPEG Audio Player3)。
今年初春,美國科技業泰斗蘋果電腦總裁賈柏斯(S. Jobs)與環球唱片民謠搖滾巨星雪莉可洛兒(S. Crow)一同登上美國《Fortune》雜誌封面,兩人微笑用著同一副耳機聆聽音樂,耳機的另一端則接上讓蘋果電腦翻身、銷售百萬台的殺手級娛樂產品:第三代MP3隨身聽。而蘋果電腦iPod的最大代工國家,正是台灣。
人類對影音享受的追求永無止境。如同CD帶動第一波數位音樂產業,MP3是美國1990年初期發展並身負眾望的新一代數位音樂格式。雖然在音質上不及CD,但檔案較小且方便存取,資訊產業看好MP3成為行動數位音樂隨身器的霸主。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統計,MP3等數位音樂播放器出貨量每年以複合成長率30%成長,預估從去年至2007年將成長五倍(表),「MP3將是二十一世紀的隨身聽,」蘋果電腦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董俊良表示。
隨著軟硬技術逐漸成熟,台灣在MP3隨身聽產業發展開始嶄露頭角。早在1999年起,光碟片大廠中環便投入產品開發,但礙於軟體技術剛起步以及硬體記憶體成本仍高,未能大放異彩。直到去年包括蘋果電腦等資訊大廠推波助瀾,台灣資訊廠商重新嗅到商機,大舉投入。「行動數位影音市場開始沸沸揚揚,」強調整合影音功能的自有手機品牌、蘋果電腦MP3隨身聽台灣重要代工伙伴英華達總經理李家恩說。
天時、地利、人合
天時、地利、人合,讓國內廠商在MP3產業占一席之地。
首先,關鍵零組件成本下降讓廠商掌握成本優勢。不同於CD隨身聽,MP3機內結構就像一台小型電腦,包括運算晶片組、記憶體以及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LED),其中記憶體便占了五成成本,也就是消費者花新台幣4000元買的商品,其中近一半花費在記憶體。另外如果買的是蘋果電腦MP3產品iPOD,其中所用的記憶體1.5吋硬碟價格更占了成本結構六成以上。
以往快閃記憶體製造量不大,價格走高,但近年來因通訊產業需求,生產量激增,價格降幅達四成,廠商得以壓低售價。產售記憶體模組起家、推出自有品牌產品的宇瞻科技表示,成本下跌是國內許多廠商相繼投入MP3相關產業的主因,「掌握關鍵零組件優勢,才能出線,」宇瞻科技副總經理駱榮發表示。
台灣資訊產業長年累積的代工經驗加速數位影音技術的發展能力。研發掌上型數位產品並接獲國外資訊大廠訂單的英華達,預計下半年推出整合MP3音樂與相機功能的智慧型手機,李家恩認為代工經驗讓台灣廠商練兵實力大增,切入新市場如魚得水,「掌上型數位產品所需影音技術台灣都ready(齊全),」他說。
除了擁有技術,面對市場能快速反應,更是台灣資訊廠商得以在MP3產品上推陳出新的主因。MP3隨身聽定位在消費電子市場,因此造型與功能的多樣性成為成功與否的關鍵。
自行研發設計、結合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隨身碟與MP3播放功能的宇瞻科技認為,MP3的技術成熟讓台灣廠商在外型與功能上發揮創意,「別人走一步,我們走三步,」駱榮發強調。
下一波商機:異業合作平台
蘋果電腦與唱片公司的異業結盟成功,證明結合MP3軟硬體產業力量,音樂線上合法交易模式有機會奏效。國內音樂廠商也積極與資訊業者協商建立本土交易平台,並希望此舉可達到「良幣逐劣幣」目的。環球唱片台灣區總經理張松輝認為,國內若能建立合法MP3交易平台,不僅能抵制非法MP3音樂傳遞,更能創造音樂與資訊產業雙贏局面。
擁有大眾、玫瑰唱片實體音樂銷售通路以及Giga寬頻的和信超媒體認為,結合音樂實體與虛體通路將造福國內音樂與資訊產業。唱片現在是一張張賣,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唱片公司的配方,未來將可由消費者選購自己喜愛的曲子組合,商品形式也不局限於實體光碟,還包括線上下載模式,「這些都是MP3帶來的效益,」技術處科技長瞿志豪說。
然而,MP3市場群雄環伺,韓國與大陸的崛起正考驗著台灣的競爭力。韓國在上一波亞洲金融風暴中積極培養MP3等產業技術,目前於全球MP3隨身機與數位錄音筆市場具領先之姿。而大陸則因為英語學習風潮,帶動MP3隨身聽成長,內地廠商加速技術練兵。MP3隨身聽產品以韓國代工為主的人因科技邱金昌認為,韓國與大陸實力不可忽視。
MP3市場競爭激烈,如何保持獲利是廠商必須克服的瓶頸。資策會MIC資深經理尤克熙分析,MP3隨身聽因輕巧耐震,便於健身使用而在美國熱賣,不過面對蘋果電腦、CREATIVE等品牌高價策略下,台灣廠商壓低利潤取得市占,未來如何維持毛利值得觀察。國內廠商也擔心,以台灣不按牌理出牌的殺價手法,一不小心就會打亂市場行情。
未來如何保有市占優勢與毛利平衡,將是國內廠商不能忽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