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SARS蔓延以來,每年出口總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珠江三角洲,成了岌岌可危的疫區。甚至傳出微軟要求Xbox轉移生產線,《Business Week》直指,這是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對大陸投資環境最嚴重的衝擊。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也在4月赴廣東,視察在深圳和廣州台灣龍頭電子業如鴻海的生產基地,以穩住軍心鼓舞士氣。
《Business Week》指出,大陸珠江三角洲已成為「世界工廠」,每年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約170億美元。不過,隨著SARS疫情不斷擴散,波士頓科技顧問業者艾柏丁集團(Aberdeen Group)發表研究報告警告,「SARS最壞的情況可能造成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中斷,使飽受挑戰的科技產業雪上加霜。」
許多國際知名企業都已限制或禁止員工到廣東和香港旅遊,美國大陸航空公司宣布暫停所有飛往香港的航班,其他業者也大幅削減赴港班次。
現在廠商最擔心SARS疫情影響交貨,萬一港口作業受到疫情影響而無法維持正常運作,業者為了搶時效只能改用空運,結果可能使跨國企業減少投資大陸,並遷移生產線。
路透社(Reuters)報導指出,目前為止美國經濟大致未遭波及。但若SARS繼續肆虐,則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將從無形損失擴大為生產力下滑、物價上升、企業獲利下降等可量化的損失。
《亞洲華爾街日報》(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到目前為止,以台商和跨國公司為主的龐大電子代工族群,還沒有發生訂單轉移的現象,主要的原因是,整個區域完整供應鏈的競爭優勢,並不是其他地區所能立即取代的。
《亞洲華爾街日報》也指出,英特爾已關閉在香港一幢辦公大樓中的一層樓,並取消原定4月在台灣和北京兩地召開的會議,要求在亞洲各地旅行的員工必須申請特別批准。但英特爾表示,這些措施既沒有妨礙公司的正常運作,也沒有使上海晶片測試廠的生產受到干擾。
同樣,全球最大電子產品代工廠偉創力(Flextronics)也減少了非必要的商務旅行,並要求部分員工在家工作,但公司在廣東和亞洲其他地區的業務運作正常。荷蘭飛利浦電子集團也表示,由於SARS疫情蔓延,公司已取消或推遲部分前往中國拜訪供應商的商務活動,但迄今為止,這些措施並不影響公司從大陸的進貨。
據美林證券評估,如果疫情持續五到六個月,包括台商在內的許多電子代工大廠將面臨關廠的危機,損失難以估計。
《Business Week》也指出,雖然珠三角的製造業尚無大礙,但香港的服務業卻是一蹶不振。由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出赴港旅遊警告,4月份赴港旅遊人數減少90%,航班減少20%以上,包括花旗銀行和摩根大通銀行在內的多家外資機構,也評估香港的經濟成長率將從5%下降兩個百分點,如果持續到5、6月份疫情還無法控制,可能會下降三‧五個百分點,成為1.5%,直逼五十年來最低紀錄。
強勢港幣,打擊經濟復甦?
這次香港政府防疫上缺乏警覺,應變失當,導致感染人數超過千人,連政府官員都受感染,更使得過去以行政效率著稱的「東方之珠」——香港,形象受到難以彌補的傷害。
在面對上海的強勢挑戰下,香港身居大陸面向世界窗口的地位,早已搖搖欲墜,經濟成長遲緩,失業率暴增至8%,政府負債居高不下,再加上SARS衝擊,東方之珠正面臨戰後最嚴峻的挑戰。
國際評等機構惠譽在4月24日不但調降香港主權評等,也將港幣評等由「穩定」調為「負向」,更使港幣聯繫匯率的穩定性受到嚴重質疑。
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香港經濟基本面是相對良好的,雖然港幣、港股遭到國際投機客襲擊,但在中共的大力支持下,仍然能維持港幣對美元聯繫匯率的穩定,安然度過危機。
但六年來香港經濟每下愈況,今非昔比,而亞洲各國貨幣兌美元的匯率,雖然比1997年金融風暴時略呈低點回升,但仍然有可觀貶值幅度,而港幣卻死守聯繫匯率聞風不動。人民幣兌美元維持堅挺,有堅強的基本面作後盾,因為中國大陸是世界最大外資直接投資國,但香港卻是疲態盡露。
SARS肆虐重擊香港,暴露了香港經濟的弱點,在這種情形下還要維持強勢的港幣,不僅不符合基本面,也打擊了可能復甦的機會,凸顯已實施二十年聯繫匯率的不合理。連香港財政司長梁錦松也不得不承認,受到SARS衝擊,加上財政赤字逼近千億元港幣,「增加外資沽售港元,衝擊聯繫匯率風險。」
現在兩難的情形是,若不調整聯繫匯率,香港經濟持續惡化,將使得香港做為中共「一國兩制」模範的構想受到嚴重影響。但放棄聯繫匯率促使港幣隨亞洲貨幣六年來貶值的幅度進行調整,可能又將使亞洲各國展開新一輪的貶值競賽,引發新的金融風暴。
SARS從廣東開始,肆虐亞洲,蔓延全球,新的金融危機是否會從香港引爆,正成為亞洲各國密切注意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