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于宗先/推進經濟面政策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88-05-15

瀏覽數 11,300+

于宗先/推進經濟面政策
 

本文出自 1988 / 6月號雜誌 第024期遠見雜誌

我從經濟觀點來看。第一點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一九七0年以前,世界經濟的重心在大西洋兩岸,自從第一次能源危機發生以後,發展重心慢慢移到太平洋地區。特別是過去十年以來,日本的表現在世界上有目共睹,同時亞洲四小龍的表現更是為世界所重視。

先確定扮演角色

我想現在經濟的發展跟政治、社會的發展都有關係。當經濟在世界上居優勢地位的時候,很多方面的變化都會因此發生。所以,十三全會要制定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發展,必須看整個世界的發展趨勢。在經濟方面,擬定黨的政策或政綱,比如說先確定了二十一世紀是太平洋的世紀,接下來就要考量在這個世紀,我們應該做什麼。

迎接太平洋世紀,中華民國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其中之一是對中國大陸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過去六、七年,台灣和大陸首先發展關係的,還是經貿方面。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要統一中國大陸,經濟面要先發生關係,關係發展到某種程度以後,學術面、文化面、體育面才發生關係,然後才能推動政治面發生關係,在我看,次序應該是這樣的。

我們不能像日本

所以說,在十三全會中,應擬定一個如何推進經濟面的政策。台灣現在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占很重要的地位,經濟潛力十分雄厚。這股雄厚的力量對推進統一中國大陸非常有利。所以,經濟關係的加強,就是統一的先聲。

第二點,亞洲國家中,中華民國的國民生產毛額(GNP)僅次於日本,占第二位,到底我們在第三世界中扮演什麼角色?在十三全大會中也應有個明白的昭示。

今天我們經濟發展到這種程度了,我們對第三世界應該盡什麼義務?我們不能像日本。一九六0年代,日本賺了很多錢,被西方國家取了一個外號叫「經濟動物」(economic animal)。後來日本察覺到這並不是個好名詞,才開始對美國提供資金、對其他國家提供援助。我想,中華民國也應該從事這方面的活動。

二次大戰後,美國是世界之霸,對其他開發中國家也做了很多努力,而這些努力到現在也都有了回饋。我們也應該有餘力來幫助第三世界國家。幫助的途徑有很多,比如說對他們經濟發展的指導與諮詢、某種程度的經濟援助,這些對我們開拓國外市場都很有幫助。

分散貿易地區

第三個層次是比較具體的。十三全大會應該針對我們應扮演的角色,提出新的努力方向。就經濟方面來說,今後我們努力的方向是推動經濟自由化、國際化的潮流,這也是經濟發展必然的結果。

這包括幾方面:進口自由化應該大幅度而且積極去做,一方面可以減輕國內生產的成本,另一方面,讓大的貿易對象如美國沒有藉口。因此,自由貿易不論是應付國際上的壓力也好,提升工業水準也好,都是今後努力的方向,國民黨應該特別強調。

另外,我們必須積極分散貿易地區。過去我們的貿易地區主要集中在美國,前年還占四八%,去年已經降到四四%,我們希望今後比率一直下降,推進對其他地區的貿易,特別是歐洲地區、東南亞地區、中南美地區。

假使我們對第三世界負起責任,我想對我們進出口貿易的分散應該有幫助,如果能有幫助,我們就不會受到美國這麼大的壓力。同時,如果我們增加對大陸的經濟關係,也可以減輕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只要我們的產品能到大陸上去,不但對我們的幫助很大,也是經濟反攻的一種方式。

想在變局中搶先一步?遠見週年慶,訂遠見兩年送一年,給你國際政經與前瞻科技的深度導航>

第三點是我們今後的金融部門應該往民營化和國際化發展。

但是我發現,我們的金融部門是最落後的部門,主要是金融部門的幾家大銀行都是國營或公營的,特別是省營的銀行,受到民意代表的牽制。只有民營化後,金融部門才能趕上時代,配合工業的發展、國際貿易的推展。

加強人力資源

第四點,我們的公共設備一定要現代化。台灣的國民所得去年已到達五千美元,今年可能到達六千一百元,必須要有符合這種所得的現代化公共設備。

第五點是人力資源的配給必須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比方說,提升我們的教育水準來配合經濟發展的需要。有人主張革除聯考,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不管怎樣,聯考是公平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大量設立專科學校,特別是專業學校。

為了幫助第三世界的發展、統一中國大陸,我們人力資源的配合要加速。譬如說,今年報考大學的學生有十萬多人,如果七、八萬人能進入專科學校,將來如果能到大陸去發展,影響就大了。所以,我希望在教育方面,能大量引進國外的專家來幫助我們設立更多的專業學校,增加人力資源。

關於政治方面,當然民主政治是一條路。但我發現:今天有許多人拿美國的民主政治作榜樣,我看美國的制度並非最好的民主政治,如果我們發展到像美國一樣,我想中華民國以後會付出很高的代價。

一個美國國會代表的助理曾經告訴我,選一次眾議員要花一千萬美元。美國眾議員是兩年一選的,這五千萬美元多是利益團體和當地老百姓捐的,你當選以後,到國會必須滿足他們的欲望。

美國的民主政治就是有利益團體,利益團體就是有錢人的團體,社會上有學識、遠見的人如果不依附在利益團體之下,很難有發展。像美國這種民主政治到底是不是我們所追求的?實在值得一問。

無論如何,民主政治是個趨勢,什麼樣的民主政治是值得追求的,執政黨應該有所交代。

再者就是社會面。過去的社會可以說是個失序的社會,就像軍閥割據時代的情勢,社會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這個代價是全國老百姓都要付的。

先談企業家,社會失去秩序後,企業家要付出最大的社會成本。企業家目前有充分自由可以投資在台灣,也可以投資到世界各地。如果台灣社會情況不好,他就不在台灣投資,如果不在台灣投資,那麼誰創造就業?如果沒有人創造就業,台灣的青年畢業後上那裡去?

享權利也要盡義務

像美國跨國公司這麼發達,他們逃避國內社會、工會等等問題,到世界各地自由投資,對個人沒有損失,對國家卻有很大的損失。這個問題牽涉到國民的權利和義務。

今天我們的國民就曉得權利,很少說到義務。台灣的老百姓和一些民意代表總希望政府做很多事,從沒想到要政府做這些事情之後,需要付出的代價。

今天的西方國家就犯這個毛病,一方面要政府大量增加福利,一方面要減輕賦稅,將來台灣也會發生這種現象。所以說,應該怎樣教育社會大眾:你的權利在那裡?義務在那裡?你要享權利,必須要盡義務。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