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們接觸不同知識和文化的管道之一,不過吸收新知不僅能透過看書,也可以靠著人生經歷來不斷累積。如果有一個提供與真人互動的機會,透過了解對方的背景和文化來累積自身知識的「真人圖書館」,你會感興趣嗎?
透過人與人的交流,探索多元性並挑戰偏見
一名在丹麥哥本哈根生活的青年艾柏格(Ronni Abergel),過去曾親眼目睹朋友在一次種族糾紛中遇刺重傷,使得他與另外四位青年朋友開始思考種族衝突議題,並發起了「真人圖書館」計畫。
在這個計畫中,每個人就像是一本「書」,讀者可以「借閱」一個人3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細品對方的人生故事,讀者也可以提出問題,藉此瞭解與自己不同的個體,探索多元性並挑戰潛意識的偏見。目前這個理念自2000年來,已在超過70個國家開花結果。
艾柏格表示,在真人圖書館中願意被借閱的人們,都有多元的背景和經驗,像是有同性戀者、憂鬱症患者、穆斯林、拉丁裔等等,他也鼓勵參加者去問一些有挑戰性、甚至有點敏感的問題,「問這些問題可以擴大討論的空間,也能作為人們作深入交流的突破口。」他說。
「討厭一群人很容易,但討厭一個人是困難的。」艾柏格認為,尤其在疫情的阻隔下,人與人之間缺乏連結而造成社會日益對立,充滿誤解和偏見,他希望「真人圖書館可以作為一個中介的場域,讓社會中的各種人得以相互溝通,如此一來,彼此之間可以放下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恐懼,養成在評論和判斷他人之前,先懂得尊重的美德。
在真人圖書館,開啟一場打破藩籬的對話
在「真人圖書館」,可以經由短短30分鐘的對話,開啟原先相互不理解的兩造之間的交流。
根據《CNN》報導舉例,一位跨性別女士和一名有傳統性別觀念的白人女性展開對話,這場交流起初並不順利,作為「真人圖書」跨性別女士主動向「借閱者」握手示好,但白人女士並未伸手和應,只冷淡地表示自己是傳統的基督教徒。但在雙方對話後,因為故事太引人入勝,還把交流時間延長到一個小時,作為借閱者的白人女性竟在交流結束時主動給了跨性別者一個擁抱,感謝她這次的分享。
「真人圖書館」也幫助了許多企業組織像是eBay、Google、世界銀行等解決公司內部多元化包容的問題。美國家庭裝修產品製造商馬斯科(Masco)執行長奧爾曼(Keith Allman)表示,他的公司之所以和真人圖書館合作,是因為他認為,公司除了招收不同種族、性別和社會背景的員工是不足的,這些員工還必須感覺到自己有被理解和傾聽。
該公司人才和組織發展總監斯沃特(Erin Swartout)也發現,員工參與過「真人圖書館」之後都很積極地分享他們借閱的書,並且可以在過程中向「真人圖書」提出一些現實中不敢問的問題,促進公司內部不同族群之間相互了解。
「真人圖書館」的概念在不同的地方延伸,包括歐洲地區的匈牙利、芬蘭、冰島,亞洲地區像是日本、韓國也有。就連台灣新北市也在103年推出「真人圖書館」,邀請到各個領域、不同生命經驗的「真人圖書」,和民眾面對面溝通分享,讓閱讀更具臨場感。希望藉由真人圖書館閱讀活動,提供一個沒有壓力的場域,讀者可以充分的與真人書直接對話,彼此坦誠交流,讓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人有機會互相認識。
這種帶著顛覆傳統的圖書館意義的種子在被不同地方被看見和仿效,進而創造了大大小小的交流網絡。
本文轉載自2021.12.15「未來商務」,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