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三一個箭步、抄截、快傳,羅興樑接球,三分線外急停出手,球在空中畫出一道漂亮的拋物線。「唰」的一聲,應聲入網!
抄截、快攻、急停、投籃、得分,這幾個動作,對於曾是籃球校隊的新浪董事長姜豐年而言,再熟悉不過。
雖然在網路世界攻城掠地,也是一種激烈的虛擬競賽,但籃球能夠盡情揮灑汗水的真實感,才是姜豐年最大的夢想。
姜豐年花了兩年時間、新台幣1億元的代價,才編織出他的籃球夢。
「籃球是我的夢想,有幾個人一生可以做這種夢?既然有能力,如果不去做,一定會後悔,」在成功開創趨勢科技成為全球第一的防毒軟體公司,以及將新浪網推向華文最大入口網站後,姜豐年才能真正實現他的籃球夢。
姜豐年的籃球夢有三部曲:第一步,他花了2000萬元接手在兩年前面臨解散的宏國隊。第二步,尋求廠商協助,改名為明基新浪獅隊。第三步,跨越台灣海峽,成為CBA第十四支隊伍。
儘管2001年出走對岸,引起國內籃壇震撼,姜豐年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仍意氣風發地表示,「我玩得起,不行嗎(I can afford, why not)?」
兩年後,明基新浪獅鎩羽而歸。即使兩年內燒掉1億元,姜豐年依舊豪氣地表示,「這美好的仗我已打過,至少我們一起爽到,值得!」
籃球是姜豐年的生命。即使到今天,他仍難以忘懷籃球帶來的美好。每當講到精采的比賽時,手上的動作就變多了、臉上的表情也豐富許多。
尤其是談到兩年前的第一場比賽。2001年12月8日是CBA的開幕戰,明基新浪獅在對岸的第一場比賽就遭遇上屆冠軍北京首鋼隊。在明基新浪獅的主場蘇州市體育館內全場爆滿了六千多名球迷,中央電視台全國轉播,海峽兩岸都迫不及待想瞧瞧「台灣第一」和「大陸冠軍」,到底誰行?
「結果我們大輸三十多分,」前新浪獅隊執行長兼領隊的屠德言卻認為,這場比賽一舉打響新浪隊的知名度,台灣流利的球風和新穎的啦啦隊造勢,讓大陸球迷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戰解放軍
明基新浪獅漸入佳境,第一年就打入CBA前八強。姜豐年印象深刻,季後賽第一輪首戰是在寧波八一隊的主場,整個館場都是理著小平頭的解放軍,貴賓席都是解放軍的將領。新浪隊練球時,全場大唱軍歌,陣勢懾人。
「我就不信台灣來的球隊不能贏?難道我是被嚇大的嗎?」溫文的姜豐年心中也不禁大為光火。
一副兩岸開戰的氣氛,讓姜豐年和所有球員熱血沸騰,莫不卯足全力要為台灣爭口氣。整場球賽互有領先、高潮不斷,雖然新浪獅有機會最後一搏,但結果還是小輸四分。
第二年,屠德言坦言,由於球隊更加老化、替補球員出現空缺、洋將素質不佳,加上CBA各隊已適應新浪獅的打法,新浪獅的戰績一路下滑至全聯盟倒數第二名。
即使如此,也不減球迷對新浪獅的支持,姜豐年永遠記得,例行賽最後幾場比賽,浙江萬馬隊的球迷舉著紅布條,全場高喊,「新浪獅留下來!」比賽結束,球迷甚至在巴士前,哭著希望新浪能回心轉意,不要就此退出大陸籃壇。
「我在感情上也很不捨,但是激情過後還是得面對問題,」向來感性的姜豐年坦言,「雖然明基有繼續投資的意願,可是打到六連敗、七連敗,我也不好意思開口了。
擔任過職籃球員、專業球評的高景炎認為,「沒有主場的優勢,新浪彷彿在打永遠的國際賽,這是一場沒有辦法贏的比賽。」
曾是宏國隊主力球員、也曾在姜豐年介紹下赴大陸打球的立法委員鄭志龍認為,許多球員都很感謝姜豐年延長他們兩年的運動生命。只是新浪隊會失敗,一方面由於球隊先天條件不足、球員又老化;一方面在於操作錯誤,因為新浪獅不斷強調自己是台灣球隊、又是企業贊助,所以缺少主場關係,不但球迷難以認同,球隊成本也會增加。
新浪獅隊總經理黃俊達也指出,因為長期在對岸征戰,費用比國內比賽高出許多。新浪隊一年支出180萬美元,票房和贊助收入只有50多萬美元,虧損的部分就全由姜豐年個人承擔。
至於花費1億元的代價會不會後悔?姜豐年的太太陳怡樺(趨勢科技公司科技長)不但認同他的做法,而且認為,「如果沒讓他做這件事才會後悔,他一定會嘔死!」
「我常勸球員要珍惜到大陸打球的機會,我們是歷史上第一個全隊轉戰大陸南北的台灣球隊,」姜豐年認為,成立新浪獅球隊最大的收穫在於透過籃球的交流,讓兩岸人民增加互動,建立溝通的橋樑。
籃球救贖
許多人只在網路世界中看到姜豐年的風光,但是網路中的姜豐年其實是孤獨、廝殺、因勢利導的;籃球卻是一面鏡子,將姜豐年感性、俠義、赤子之心的一面表露無遺。
如果四十六歲的姜豐年一生也是場球賽,他的上半場是活在傳統價值觀之中——男人應有一番自己的事業,下半場才從籃球中找到自我。新浪網的上市是一個分水嶺,讓他從此能以「創業成功」的姿態面對親朋好友,釋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被壓抑的十六年
「書念不好是壞小孩,球打得好是傻大個」的刻板印象始終烙印在姜豐年的身上,「籃球對我的影響很大,我功課不好,老是被罵,只有在球場上才覺得很有成就感,」童年中受挫的「傻大個」只有上了籃球場才能找回自信。
對姜豐年而言,學業彷彿只是保護色、籃球才是本業。即使大學聯考考上文化法文系,姜豐年卻因為太投入公賣局青年籃球隊的練習,導致荒廢課業,最後還被退學。
第二年進入政大東語系,但學業仍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當時政大企管系與外交系都曾希望姜豐年轉系就讀,他最後選擇外交系,「不過,我常說自己應該是政大體育系畢業,」姜豐年自嘲地說。
從1984年赴美求學,一直到2000年新浪網上市這十六年期間,姜豐年一直活在缺乏自我,只知道拚命工作的黯淡歲月中。「我一路走來都活在既有的價值觀中,只能說很苦,講話不能大聲。我很討厭被別人以既有的模式來檢視我,」姜豐年說。
二十八歲那年,姜豐年決定前往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修讀政治經濟學碩士。當時姜豐年還打工賣汽車,剛開始業績很差,被調去賣卡車,日曬雨淋,後來能夠成為「每月最佳業務員」,靠的就是他超乎常人的堅持。
三年後,姜豐年回到台灣,進入經濟部工作,他曾寄住岳父家。姜豐年記得,有一個下大雨的早晨,他正發動摩托車要去上班,身邊停下一輛轎車,車門打開,下車的就是岳父家的表親。姜豐年打聲招呼後,埋頭穿起雨衣,穿梭在滂沱大雨中。那一刻起,他告訴自己,總有一天會向世人證明他的成功。
直到2000年4月,新浪網在那斯達克上市成功,並創下歷史高峰54.5美元的股價,姜豐年才真正放下很在乎外界對他評論的包袱。
新浪網上市之前,姜豐年就積極建構他的籃球夢。五年前,他所投資的長青運動公司曾與當時十七歲、還在上海大鯊魚隊當練習生的姚明簽約。由於對簽約費用的疑慮,姚明和他的家人一度以為是姜豐年占他便宜。
為此,姜豐年還親自到上海向他們解釋,他支持姚明,希望他早日進軍NBA,甚至還想投資上海大鯊魚隊。「後來姚明的父母親理解,NBA的球探來找姚明還是我牽的線,到現在大家還是很好的朋友,」說到姚明這個全世界的當紅炸子雞,姜豐年透露這一段鮮為人知的友誼。
即使後來並沒有如願簽下姚明,但是這一段與大陸籃壇接觸的過程,也埋下日後新浪獅進軍中國的因緣。
新浪網在那斯達克上市後,姜豐年曾計畫砸下新台幣100億元,購買一支NBA的球隊。但是NBA總裁大衛.史騰直言,「NBA球隊的老闆不會賣給他,因為籃球帶給他們太多的樂趣,這些樂趣不是金錢可以換到的。」
對姜豐年而言,籃球正是一個充滿樂趣的夢想。
所以這十六年來,每當夜深人靜時,姜豐年常常發現骨子裡自己是籃球員的成分比較大,「為了生計、工作,我可以在職場上扮演得很好,就像粉墨登場後獲得一片喝采,不過下了戲,還是忘不掉在籃球場上的感覺,」姜豐年說。
姜豐年特別替那些依然身懷絕技的職籃老將打抱不平,「難道要他們到養工處等退休嗎?如果讓這批台灣最好的球員流離失所或解散,對台灣籃球風氣會有很大打擊,所以我有責任替這些球員打造一個環境,延續籃球生命。」
姜豐年已投入1000萬元成立豐年基金會,藉著舉辦豐年盃籃球賽,讓籃球文化在台灣向下扎根。
不過,新浪獅回到台灣後,一年的經費不到500萬元,原任總教練邱大宗已轉任大陸甲A江蘇南鋼隊,球隊目前由隊長周俊三暫代教練。
新浪目前雖然還沒有解散,但是在經費和教練人選尚未解決之前,球隊的前途仍然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