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婦女擁槍成風
隨著美國犯罪浪潮升高,擁槍自衛的女性愈來愈多了。她們似乎不再願意將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託付給丈夫、鄰居或警察。
根據蓋洛普民意測驗顯示,從一九八三年~八六年間,購買槍枝的男性數目始終保持穩定;但女性擁槍者的數目卻急增了五三%,達一千二百萬人。更驚人的是,有購槍念頭的女人增加四倍之多,約為二百萬人左右。
這項「擁槍帶槍運動」在各種年齡階層、各行各業、全國各地,都很「平均」的展開;有少女,也有老婦;有職業婦女,也有家庭主婦。愈來愈多女性到射擊場練習百步穿楊的本領,但其中只有少數人是把射擊當作運動,七五%的練槍女性是為了保護自己與家人而勤練絕技。
擁槍者與學者專家一致同意,這種趨勢反映出觀念的改變 女性對傳統角色的拒斥。一名柏克萊加大教授描述婦女擁槍成風的現象為一種「性別革命」。他說:「只有男性才能擔當保護者的觀念已經落伍了。」一名麻州律師則說:「由於你看起來不懼怕(因為你真的不怕),所以別人就比較不敢對你動歪腦筋。」
某些射擊教練觀察發現,女性在瞄準的時候,往往比男性更冷靜而謹慎。還有些人則隱約承認,女性的射擊技術強過男性。佛羅里達州一名靶場人員說:「男人有各種壞習慣,他們總把自己想像成藍波或什麼的,女人卻肯花時間好好學習射擊。」
女性帶來的槍枝新市場,促使廠商紛紛推出各種重量輕、體積小的武器;並配上隱藏式槍套,及其他配合女性需要的附件。
最近一家新聞機構甚至舉辦了一場「槍與時裝秀」。由僅穿比基尼泳裝的模特兒,展示如何攜帶隱藏式槍枝(在髮箍內)。一套教導女人使用槍枝的錄影帶,一年前才出品,目前銷數已超過八千卷了。
許多執法的專家擔心,對一個槍枝已經飽和的社會來說,槍枝更加普及化會產生後遺症。一名警察主管說:「買槍最壞的理由是單純為了自衛。因為槍很少真的被用在阻止盜賊入侵方面,經常倒是放在家裡被人偷走。」
有一份駭人的統計:每年成功地用槍自衛的人只有二百人,另外卻有兩萬兩千人因自殺、他殺或走火而死於槍下。
(周旭華譯自TIME)
六億人的齋戒
全世界六億多名伊斯蘭教徒,四月中旬起進入齋月。他們在回曆九月的三十天裡,白天不吃東西,只有到日落才進食。
雖然齋月的開始,全憑肉眼觀察月亮來決定,各地略有不同,不過中東的阿拉伯國家,大約都在四月十七日、十八日進入齋月,各國的日常生活也發生變化。
像反抗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日落後聚集在回教寺的人比平時多,很可能演變成有組織的示威遊行。另外,劫持科威特民航機的回教徒,在與阿爾及耳機場管制塔連絡後,確定阿爾及利亞開始齋戒的日子,也一面禁食、一面繼續交涉。
然而這個月也是工作效率低落的一個月。儘管回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曾經告誡信徒,不可因為斷食而降低生產力,但是白天肚子空空的人,無論如何也打不起精神來工作。
埃及政府為此特別縮短辦公時間,阿拉伯的親王及政府官員與他國政要的會面,也都改在晚上舉行。
奇怪的是,埃及每年齋月期間,食物的消費量並未因此而減少,反而大幅增加。埃及一家週刊調查指出,平時埃及人每人一天消費的砂糖量是五百公克,但是齋月裡即多出一倍。
因此,埃及總理西特奇,今年特別呼籲國民要節制,他說:「齋月是祈禱月,不是食物月。」
(馬耀輝取材自日本朝日新聞)
麻六甲海峽尋寶記
前不久,又發生了一樁探寶風波。在麻六甲海峽出口處,介於印尼與新加坡之間的一個小島附近,印尼當局查扣了一艘有「探寶」嫌疑的船隻,逮捕了船上全部人員。
根據當地漁民的說法,那個地區的海底,至少有半打以上的大型古代沈船。這種說法並非無稽,因為好幾個世紀以來,往來於印度與中國間的商船,一定要通過麻六甲海峽。
被捕的船上人員分屬四個國籍:六名美國人、三名澳大利亞人、一名英國人及一名伊朗婦女。印尼控訴他們的罪名是「非法入境」。移民局官員說,他們沒有簽證,但隻字不提「尋寶」之事。
麻六甲海峽的海域分界向來混淆不清。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各占一方,彼此重疊,即使援用海洋法也無濟於事。
印尼當局不准當地報紙報導尋寶嫌犯被捕的消息。原因之一當然是事關金錢之爭,不好意思公諸世人。此外印尼陸地上,近年來接連發生國有古物被竊與古蹟被毀的事件,也難怪印尼當局對這些公然「入侵國境」,企圖竊取文化遺產的不速之客十分惱怒了。
(周旭華譯自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