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從年薪30萬證券營業員起步,簡瑋德靠「菜市場心法」滾出千萬收入,27歲就FIRE老闆,成為全職操盤手。去年,他製作Podcast《投資癮》分享心得、收聽次數已數百萬。最近,擅長從日常中找投資題材的他,竟然從移工買球鞋上嗅到機會?怎麼回事?快來看他的第一手投資觀察。
我成為全職投資人至今四年,但養成過程可從童年說起。
我是在傳統市場長大的孩子,常跟著媽媽在市場擺攤。我發現她很會從每天買賣交易中,看出什麼在夯,市場嗅覺有時比我還靈。像去年,她曾建議我投資石油,我比較想投資股票沒有納入。最近發現,母親說的時間點竟是相對低點。
媽媽啟發的「菜市場投資法」
媽媽最近還表示要調漲自己擺攤的商品,因為通膨。而我母親從來沒學過總體經濟學或貨幣理論,是靠長期在傳統市場內化的直覺。我常笑說跟著她下單,可能更賺。
也就是這些經歷,讓我認為,股市和傳統市場很像。一間公司財報再漂亮,還是要有讓眾人討論的熱門題材,股價才會漲。也就像傳統市場,要有很多人搶買的話題商品才能抬價賣。但是怎麼找題材?可以從日常觀察入手。
菲律賓移工買Nike球鞋,讓他發現這商機
例如,我最近去買球鞋,發現店員刻意把中文語調放慢,才驚覺店裡來搶購Nike等球鞋的,多是中文不好的菲律賓移工,店員還以為我也是。
不過,我從中思考,首先發現,儘管Nike等球鞋廠商遇到供應鏈卡關,股價一度大跌,但有菲律賓移工,勇於把手中薪資大力投入買鞋,這些廠商後勢應該還不壞,因為需求還在。
第二個,這樣的需求有多大?其實,不論是菲律賓移工,還是我,最近會買鞋推測都是疫情降級,想出外運動所致。亞洲的疫後行情才剛起,而美國NBA最近開打,相信於供應鏈問題消解後,勢必讓出貨量大增。國內相關運動類股也可望發酵。
另外航空業雙雄近期第三季獲利亮眼,除了專家指出空中貨運塞爆讓財報翻身外,我注意到台灣疫苗覆蓋率持續提升,國人期待出國,觀光題材正浮出檯面。
所以財經新聞不是無需關注,重點是怎麼逆向思考。如果只片面解讀供應鏈荒,或仍在用去年疫情時心態看待航空業,就無法提早找到下一波會漲的股票。
選股之後,還得嚴守紀律、停損停利
不過,我曾經歷一段怎麼操作都錯的時期,健康還出現問題。那次之後,我深深體認選股只是一部分,真正能決定長期獲利的,是嚴守下單前設定的投資策略。這裡面,第一個是資產配置,第二則是停利與停損點的設計。
在資產配置方面,我只有三成資金會做短線投資,七成資金做長線。通常長線交易是一年時間長度為準;短線交易則是隨時看市場價格決定。當然,如果長線投資標的,原本鎖定一年報酬8%,不料幾個月就漲三成,那麼自然可以提前退場。
至於停損與停利點的設計,我通常看進場價,並深度掌握行情後來決定。
短線標的,只要到達停利或停損點不留戀
例如,今年3月,我因為觀察到美國大廠布局VR(虛擬實境)動態,提早追進威鋒與宏達電等「元宇宙」概念股。
在資產配置上,威鋒電子是設定為長線投資,因此至少持有一年為基準,不過我還是會每季看產業發展與市場,重新調整。宏達電則是短線標的,入場後隨時觀察,是否已達到事前設定的停利或停損點,只要有符合條件絕不留戀。
在停損與停利點方面,我幸運地在初漲時切入,這兩支股票停損與停利價位空間可以設得較寬,例如往上100%停利、往下20%停損。但若是散戶最近11月才切入此類股,我建議真要做,價位空間得設計窄一點,例如變成股價往上50%停利,往下10%停損。畢竟今年以來股價已漲了一倍。
第二個則是機械式交易。我通常在精心研究後,會鎖定三到五檔值得投資的目標,都一律平均分配資金進去。第一個進場點通常是近期創新高後。同時只買上漲中的股票。
股市生存鐵律:絕不虧損超過六成
另外,倘若這五檔中,有一檔不如原先預期停損後,我會再以同樣的資金選一檔進去,依此類推。但是絕不讓帳面賠錢中的股票資金總額超過六成,因為超過六成,通常就會扭曲一個人的心理,寧可抱著攤平而不去想尋找下個獲利機會。
這個絕不賠超過六成的策略,也是我能在市場生存最關鍵的一條。依據過往的經驗,只要哪次一時不想遵守,往往就血本無歸。
最近許多人都在問,通膨年代怎麼辦?我認為在2020年疫情來襲後,市場可能會走長期多頭行情,而通膨下錢會變得愈來愈小,100塊錢只能買塊雞排,也許不久就在台灣出現。若本業薪水難提升,用股票投資,確實是改善生活的選擇。
但就算多頭行情,中間不乏許多回檔與修正。錯過一段沒關係,回檔時切記資產控管,別讓手中充滿套牢的股票,傷荷包之餘也對心理造成嚴重打擊。
這波沒跟上不要緊,只要資金還在,你肯定等得到下一波行情。(林士蕙整理)
(投資宜謹慎。此文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