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年輕新婚夫妻的理財規劃
時間+及早規劃=財務自由
章醫生,現年三十歲,新婚剛買房子,準備要生兩個子女。夫妻兩人擁有存款50萬元、國內股票20萬元、連動式債券30萬元和價值300萬元的房地產,但也有180萬元的房貸必須償還,目前資產減負債後的淨值是220萬元。夫妻兩人稅後年收入約100萬元,為了達成人生的目標,他們需要努力賺到3000萬元,該如何做?
章醫生的理財目標
1、五年後要換屋 需求金額 552萬元
2、準備兩個子女的教育基金 需求金額 361萬元
3、夫妻退休後每年50萬元生活費 需求金額 2000萬元
(以房價上漲率2%,學費上漲率3%,通貨膨脹率2%計算)
專家的資產配置建議
(鴻鈞理財顧問執行長林鴻鈞)
【理財項目】
【保費】
配置金額 每年6萬元;配置資產 定期壽險+醫療
※規劃中應安排基本保障額度及保費預算
資金來源為目前的自由儲蓄
【緊急預備金】
配置金額 30萬元;累積金額 30萬元;配置資產 活儲
※年支出60萬/2
資金來源為目前資產
【換屋自備款】
配置金額 132萬元;累積金額 166萬元;
配置資產 舊屋目前淨值及五年期債券
※舊屋5年內房貸還30萬+債券設收益率為5%
資金來源為目前資產
【換屋貸款】
配置金額 每年31萬元;累積金額 386萬元;配置資產 新屋貸款
※目前房貸本息支出利率5%,預計二十年籌足
資金來源為目前自由儲蓄支付房貸本息
【子女教育金】
配置金額 54萬元;累積金額 361萬元;配置資產 股票
※年報酬率10%,預計累積二十年
資金來源為目前資產
【夫妻退休金】
配置金額 每年11萬元;累積金額 2000萬元;
配置資產 股票+定期定額基金
※年報酬率10%,預計累積三十五年
資金來源為目前資產及自由儲蓄
【剩餘資金】
配置金額 每年5萬元;累積金額 1355萬元;
配置資產 定期定額基金
※年報酬率10%,預計累積三十五年
資金來源為自由儲蓄
專家的評論
1、目前沒有保險,規劃中應安排基本保障額度及保費預算。資金來源為目前的自由儲蓄,基本保障=五年生活費255萬+房貸額180萬+教育金現值200萬=635萬,夫妻以收入比率分攤。投保至65歲滿期定期壽險附加基本單位醫療險,假設年繳保費6萬。
2、資產配置結果:活儲30萬,債券12萬,股票58萬。與目前生息資產相較,存款50萬應提出20萬投資股票,債券30萬應提出18萬投資股票。不過考慮結構型債券的流動性,可以在五年還本後用來支付不足的自備款,若連結標的表現不佳只能還本12萬,則動用剩餘資金的部分。
3、子女教育金與退休金因二十年以後才動用,可完全投資股票,預計報酬率10%。依時間先後順序,大部分整筆股票投資配置在子女教育金上。
4、儲蓄配置結果:目前房貸本息每年支出14萬,換屋時仍用來支付新屋房貸。但新屋房貸386萬,以房貸利率5%計,二十年貸款每年要支出本息31萬,不夠17萬的部分,可由目前的自由儲蓄來支應。
案例二:單身貴族的理財規劃
買屋優先?或準備退休金優先?
黃小姐,現年三十七歲,未婚,高薪,是一家證券公司協理,平時投資股票及基金,但沒有買房子,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十一年的她,計畫五十歲提前退休。她除了每月2萬元的房租外,還負擔父母的日常開銷和醫療費。望著利率愈來愈低,黃協理正考慮是否購屋,但購屋的大筆支出卻可能破壞五十歲退休的夢想?
黃小姐的理財目標
1、一年後購屋,台北市東區三房兩廳的房子 需求金額 1020萬元
或是
2、十三年後提前退休,每年生活費56萬元 需求金額 1440萬元
(以房價上漲率2%,通貨膨脹率2%計算)
專家的資產配置建議
(鴻鈞理財顧問執行長林鴻鈞)
【理財項目】
【購屋自備款】
配置金額 238萬元;累積金額 220萬元
※現有存款加股票、基金的市值約200萬元,一年內只要再存20萬元即可
資金來源為變現股票及基金,使用存款再加上儲蓄
【購屋貸款】
配置金額 每年55萬元;累積金額 747萬元
※年收入餘額已有54萬元
資金來源為儲蓄
【退休金】
配置金額 每年23萬元儲蓄險保費;累積金額 660萬元
※繼續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至退休,可領勞保及企業退休金約748萬元,
再加上儲蓄險可領660萬元,合計可達1408萬元
資金來源為收入
專家的評論
1、黃協理現有約200萬元的資產淨值,如果不買房子,繼續保持現有的工作,可以輕鬆達成五十歲退休的計畫。
2、如果她堅持要買房子,比較合理的購屋目標,是總價985萬以下的房子(自備款238萬+貸款747萬)。但她必須變現所有投資的資產,來準備自備款,未來每年的收支結餘也要用來繳房貸,而且她必須延到五十八歲才能退休,才能維持預定退休後每月3萬元生活費,再加上20萬元的旅遊費用。
3、如果黃協理既買了房子、又希望在五十歲退休,退休後生活水準要比預期低20%。
案例三:中年有巢氏的理財規劃
兼顧子女教育金和退休金
王副總,現年四十八歲,已婚,有一子一女,各約十一歲與七歲。因應低利率時代來臨,他今年中才將全數積蓄用來繳清房貸。家庭年收入雖有150萬元,但因為他換過不少工作,目前任職公司的年資不長,很難寄望退休金,離退休年限不遠的王副總,希望兼顧子女教育金與退休金,他該如何做?
王副總的理財目標
1、十年後的子女教育金 需求金額 225萬元
2、六十歲時退休,每月生活費5萬元 需求金額 1132萬元
(以通貨膨脹率2%,學費成長率3%計算)
專家的資產配置建議
(群益投信執行董事陳忠慶)
【理財項目】
【大兒子的教育金】
配置金額 每年7.5萬元;累積金額 108萬元
※優先配置,預計投資的年報酬率8%
資金來源為儲蓄、定期定額基金或投資型保單
【小女兒的教育金】
配置金額 每年5.4萬元;累積金額 117萬元
※優先配置,預計投資的年報酬率8%
資金來源為儲蓄、定期定額基金或投資型保單
【自己的退休金】
配置金額 每年31.1萬元;累積金額 590萬元
※預估年報酬率8%,十二年後只能達到退休金需求金額的52%
資金來源為儲蓄及投資
專家的評論
1、王副總把所有的儲蓄都用來還房貸,手上又沒有投資的生財工具,以致只有10萬元能做為緊急預備金,子女教育金和退休金都必須重新儲蓄累積。
2、子女教育金比較沒有時間和費用彈性,應比個人退休金優先準備。
3、家庭收支每年僅能剩下31.1萬元用來準備退休金,在王副總六十歲後,僅能累積到590萬,無法達成1132萬元的退休金目標,除非每月減少3萬元的支出或增加3萬元的收入。
4、王副總可以選擇延後退休,若六十五歲退休,退休金需求降為964萬元,而原來用以準備的子女教育金每年12.9萬元,可在延長退休的五年工作期間,轉做準備退休金使用,預計可累積退休金達920萬元,只比預期的需求降低5%的水準,影響生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