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元大投信知名操盤手李政霖(現任嘉實資訊總經理)每天都得看一大堆產經新聞、操作單機版研究盤勢、詢問研究員以獲取足夠的投資資訊,花三個小時以上才能做出股票決策。現在,他只需要二十分鐘就可以下決定,這個改變全拜理財網站所賜。
網路二十四小時提供川流不息的產經新聞、各種投資工具的即時動態(如股票即時報價、基金淨值、債市行情、主要貨幣匯率等等)、龐大的資料庫與精闢的研究報告,甚至可以直接在網路上下單。
「除了吐鈔,大概什麼都做得到吧?」怡富投信電子商務部副總經理王鴻嬪笑說。
透過理財網站,每個人都有機會變成理財專家,就算無法像專業操盤手那般運籌如神,至少可以學著做到持盈保泰,平安大吉。精業聯網總經理徐文伯說,「理財網站的目的,就是讓大家景氣好時能賺錢,景氣不好時至少也能保本。」
綜合網站包山包海
理財網站一般可分成兩種:「包山包海」型與「術業專攻型」。前者提供綜合理財資訊,包括新聞、盤勢以及各類投資工具解析;後者則特別針對某種投資標的深入探討。
包山包海型的網站又可進一步區分為四類,分別是入口網站型理財網站(蕃薯藤、雅虎等)、媒體理財網站(中網理財、聯合理財網、鉅亨網、智富網等)、金融資訊業理財網站(如精業、嘉實等)、金融業者理財網站(各銀行、投信投顧業網站)。
一般說來,入口網站型理財網站比較深入淺出,媒體理財網站重視訊息質量,而金融資訊業理財網站則強調細膩專業。
對投資新手來說,附屬於入口網站的理財網站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蕃薯藤數位科技資訊整合服務處製作人方德琳表示,「對大多數人來說,理財網站就是看盤工具而已,」她承認,入口網站型財網站的資訊深度、廣度或許比不上專業理財網站,但基本功能如台股盤勢、新聞都不缺,而且還有一些入門的基本教學,「對理財新鮮人來說,比較容易上手。」
由於媒體本身就有編採團隊,加上產業嗅覺敏銳,媒體經營的理財網站,在資訊流量與速度上最占優勢。以中網理財為例,除了提供國內外產經消息以外,因應這波大陸熱,另闢大陸財經專區,並納入人民日報、中國證券報等知名大陸媒體的精華新聞。
除了新聞,多數理財網站並提供各種金融活動相關資訊,諸如股東會、新股上市、除權除息表、承銷公告等等,投資人再也不必苦苦收集散見於各報章的消息。
舉例來說,證管會規定股東會公告須登在報紙上,但並未規定要登在何種報紙上,有些公司為了節省成本,就把消息登在一些小報上。過去,得翻遍大小報紙,才能拼湊出大部分股東會的消息。
「你能想像有些公司會把股東會消息刊登在《青年戰士報》上嗎?」嘉實資訊行銷部協理徐黎芳說。
除了基本的盤勢與新聞,媒體型財經網站也提供許多加值服務,像是盤後分析、研究報告、券商潛力股推薦等等,中網理財的FM888還邀請證券分析師駐站,提供線上即時語音解盤服務。
金融資訊業者成立的財經網站(如HOYA精業理財通、嘉實資訊DJ家族等等)強調理財資訊的深度。以嘉實資訊的DJ家族網站為例,光是在選股方面,就細分為市場面、基本面、籌碼面、技術面、財務面等多種選股法,還可按買賣超、收盤價、成交價等指標做個股排行。
「因為區隔比較細膩,有投資經驗的人會覺得比較得心應手,」徐黎芳表示。但她也補充,DJ家族並不獨厚投資老手,針對新手,特地開設「學習的DJ」,分為初、中、高三級,投資人可透過互動的方式習得專業理財知識。另外,還有「理財名詞百科辭典」,讓入門者面對各種財經術語時,不至於暈頭轉向。
專業網站提供進階服務
台股是國內投資人的主要投資工具,只要是財經網站,都不會忽略股市。其他較小眾的投資工具如美股、未上市股市、期貨、債券等,亦有不少網站專章介紹。
比較大眾化的投資工具如台股、基金、保險等資訊多半是免費的,但其他較小眾的投資工具如美股、未上市股市等資訊就常是有價的。
例如,鉅亨網的美股資訊便已經開始收費。鉅亨網執行長刁洪智表示,投資國際化已經是一種趨勢,雖然某些入口網站也有美股資訊,但太過單薄,不夠深入;單機版的美股資訊很詳盡,但操作比較複雜,價格不貲,而且還有語言障礙,對個別投資人比較不利。
鉅亨網除了提供中文個人化的盤中自選股報價組合以外,還有四十個以上的國際新聞編譯人員,廣泛網羅美股資訊,即時提供給投資人做參考。
過去,未上市股市始終蒙著一層神秘面紗,資訊透明度不若上市上櫃台股那麼高,其中,以金融資訊業財經網站(如網翼資訊的NeTrade未上市專業網、精業資訊的哈網與HOYA、品暘資訊的太陽神未上市財經網等)表現較為搶眼。
由於未上市股市是比較「進階級」的投資工具,有不少網站採取收費制。例如,太陽神未上市財經網、NeTrade未上市專業網都採收費制,收費會員可享有多種特殊權益,如查看一年的大盤歷史圖與完整的個股排行、個股的即時盤價及即時走勢等等。會員若想參加法人說明會、研討會或參訪活動,還可享有折扣優待及優先訂位權。
也有廠商仍堅持不收費。精業資訊與盤商聯誼會策略聯盟,由精業為盤商聯誼會建構報價系統,盤商提供HOYA與哈網未上市報價資訊。徐文伯表示,盤商聯誼會囊括三百餘家盤商,可確保投資資訊的可靠度。
行政院財經小組已決議明年1月1日開始落實未上市合法化,實施未上市股票交易制度,屆時未上市資訊將會更加自由流通,對投資人更有保障。
網路下單省時省力省錢
網路不只能「學」理財,線上下單功能更能讓投資人「知行合一」。
對於無法花太多時間在理財上的投資人來說,利用網路下單,可以省去不少心力,客戶只要設定好報酬率及停損點,當投資標的的價格上揚或下滑到該設定點時,系統便會自動發出e-mail通知投資人,投資人可以考慮要脫手或繼續保留。
過去,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營業員往往要優先照顧交易量大的股市大戶,無法兼顧金字塔底層的投資人。寶來證券國際金融部總經理室主任劉宗聖形容,「說難聽點,這群人就像是股市孤兒一樣。」
可是這群「孤兒們」可以透過理財網站「自力救濟」,不必透過營業員,便可下單購買各種投資商品,還可以享有手續費減免等折扣優惠。
網路下單對業者或消費者都是皆大歡喜的解決方案,業者不必浪費人力應付個別客戶的需求,客人也很高興,不必死抱著電話,也不必舟車勞頓,就能有效掌握下單的第一時間,怡富資產管理總經理蘇英孝表示,「否則顧客想把股票賣掉,電話卻打不通,過了三分鐘,說不定已經跌停了。」
王鴻嬪表示,會在網路上下單的投資人年齡層較輕,個性較active(積極),雖然交易金額不見得很大,但交易筆數卻不容小覷。目前從怡富投資理財網買基金的單量占怡富總單量的五成以上,證明網路下單已成趨勢。
因為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讓消費者進行國際投資更加方便。寶來證券是國內推動網路下單的先驅之一,除了台股、期貨、債券以外,今年更把戰線拉大,寶來國際金融機場針對美國、新加坡、日本、韓國、香港,甚至中國大陸,開發跨國交易平台,以中文為介面,民眾可以在網路上下單,買賣其他區域的股票、債券或其他新金融商品。
劉宗聖表示,所謂跨國交易,美其名是一種資產管理,但在景氣寒冷的時候,其實就是避險投資,「至少不會看得到吃不到。」
「個人化資訊」是財網獨到之處。因為投資經驗深淺不同,新手與老手所需資訊差異頗大,各財網也設計出各類內容以應投資人的不同需求。
在個人化資訊部分,理財網站還可根據投資人的個人背景、投資能力、風險承受度,幫助投資人篩選投資標的。以聯合理財網為例,在保險方面便有相當細緻的區隔,除了為不同族群的投資人(例如社會新鮮人、單親家庭、銀髮族等等)做保險規劃以外,投資人亦可設定給付項目、保險公司、保險分類,篩選出符合個人需求的保險商品。
怡富投資理財網的理財規劃專區先引導投資人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設定理財目標、進行試算,然後才幫投資人選擇理財工具。
「你總不能要年紀大的投資人拿棺材本去投資波動高的基金吧?」王鴻嬪笑說,要求客戶「想清楚」是有其必要的,「否則你對客戶的建議,可能不只是隔靴搔癢而已,甚至連客戶的靴子都摸不到。」
一站購足漸成趨勢
財經網站發展已臻成熟,不同類型的財網透過彼此合作,慢慢發展出one-stop-shopping(一站購足)的模式。媒體網站、金融業網站、金融資訊業網站經由策略聯盟或商業購買,取得新聞授權、研究報告、網站連結、資料庫等等。
換句話說,消費者無需「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在同一個理財網站中就可以獲得包羅萬象的資訊,甚至可以直接下單或小額借貸(如鉅亨網的「e速貸」)。
不過,網路畢竟只是輔助工具,不保證一定發財。中時網路科技副總編輯郭至楨將投資理財比喻為開飛機,網站的功能就是提供投資人一個清楚完整、易於操作的儀表板,並提醒投資人氣流狀況如何,但網站終究只是一個工具,最後還是得仰賴投資人的判斷力。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不斷更新,網路理財可望PC延伸到隨身資訊設備。宏道資訊擁有許多金融業客戶,宏道資訊亞太‧日本區總裁何經華表示,拜網路之賜,未來理財方式將重新被定義,「除了不能吐鈔以外,每一支手機和每一個PDA都是銀行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