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做個聰明消費者

林靜宜
user

林靜宜

2000-10-15

瀏覽數 20,100+

做個聰明消費者
 

本文出自2001理財特刊

中國人最講「情面」,有很多人反映自己投保是因為人情,這種例子常發生在你我周遭,但買保險最忌諱的就是因為人情而買到無法符合自我需求的保險,在買保險前請先自我檢視,你買的是保險還是人情?

國外與國內的保險觀念有所差異。在國外,消費者會依照自己的需求,將收入的一部分用來規劃保險;反觀國內,大部分人都是有剩餘的錢才想到要買保險,因此不是買的保障不夠,就是買到不符合自身需要的保險。

比起以往,國人現在對保險的接受度提高了許多。遠雄人壽興鑽通訊處處經理葉銘華表示,「國內目前已有八○%的人對於保險有高接受度。」

規劃保險必須按部就班。若預算有限,就先購買純保障型保險來滿足最基本保障,等有餘力時再依重要性增加保單內容。

如何買到最符合經濟效益的保險?國華人壽企劃部經理陳清江說出令人莞爾卻也中肯的答案,「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保險就是最省錢的保險,」以社會新鮮人為例,初出社會,工作還不是很穩定,卻買了一張儲蓄險,年繳保費高達十幾萬元,光保費就去掉了年收入的一半;再舉銀髮族為例,老年生活最重醫療品質,而這時期的主壽險額度不用太高,只需留身後費用即可,卻買了高額的壽險與少許的醫療險,兩者適得其反,繳了高額保費卻沒享受到保險的好處。

在人生不同階段,隨著年齡、資產與財務的變化,對保險需求也要隨之彈性調整。

保險專家建議可採原契約增加保額與轉換保單兩種方式來調整。增加保額是依原投保年齡的費率計算,保戶只需補足增額的責任準備金提存數目(保額愈高需提存的責任準備金也愈高)。大部分為保單每滿五年或結婚、生子時免核保手續享有增加保額權利,一次可增加二○%至二五%之間不等,如國華、安泰、國寶、喬治亞等。也有些附加險隨時可加保,如國泰、全美、安盛國衛等,此外安盛國衛、國華的主契約是每年可加保。

如果原保單內容已不符合需求也可選擇轉換保單。基於年齡愈高保費愈高的原則,轉換保單會比重新投保來得划算。目前大部分的險種轉換限制放得很鬆,可由低保費轉高保費,如定期壽險轉換終生壽險或養老險;也可由高保費轉低保費,如儲蓄險轉成純保障型。

至於險種轉換的特別限制則要視各家公司規定。大部分壽險公司會規定某些特定險種不得轉換,如已停售保單、專案保險或針對特別族群設計之保單等。有些壽險公司如新光、國華等是以「保費不變」作為轉換契約的原則,像國華就規定轉換前後的主壽險保費須相同。若想轉換成類似重大疾病險、防癌險等健康性質險種,由於這涉及到承保風險較高與體險上的問題,保險公司會視情況來處理。喬治亞人壽業務經理林惠蘭指出,「一般來說只要當事人符合『健康體』標準就可以轉換。」

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買保險就像買房子、車子一樣,要多方考慮。葉銘華指出,「不管是向保險公司或保險經紀公司購買,一定要多比較,我有一位客戶請了七家壽險公司業務員到家裡說明,才決定要投保哪一家。」

由於保險是買長期的,在投保前除了要瞭解自己需求,做基本準備功課外,最重要的是慎選保險公司,觀察它是否為穩健經營。在挑選業務員時,首重其專業知識與服務態度,另外可請業務員出示「登錄證」,可向壽、產險公會或保險公司查證真偽。

而各家壽險公司產品價格差異為何?國泰人壽數理部經理熊明河指出,「目前市面上的壽險產品由於競爭激烈,且財政部有規定費率計算範圍,可說是大同小異,在價格上差距也不大。」簡言之,保險費是由附加費用率、死亡率以及預定利率等三項標準精算出來的。

附加費用率即是保單的發生的營業費用,包含壽險公司的維持費用、業務員佣金等;死亡率是測定人類面臨死亡的機率,作為描述一國家、地區或特定人群死亡情況的指標,通常以每千人有多少人死亡來表示,目前市面上的保單性質大多為分紅保單,壽險公司會退回實際死亡率與預估死亡率的差費。

預定利率則是壽險公司預估此張保單的投資報酬率。新光人壽綜合企劃部襄理曾祈堯表示,「各家最主要的差異在於預定利率,」通常預定利率愈高,即表示壽險公司預估的投資獲利愈高,保費也相對愈便宜。但曾祈堯指出根據以往送審經驗,若預定利率超過六.五%的保單是很難過關,有的壽險公司基於整體考量,預定利率一提高,也會增加附加費用率。

不過因財政部規定附加費用率與預定利率的基本費率範圍,所以差距有一定限度。附加費用率亦有規定不得超過總保費比率之上限,不同性質險種皆有不同規定,以死亡險為例,附加費用率不得超過總保費的三二%。預定利率原為四%~一○%,現修正上限為七%,無下限。

財政部為因應當前國內利率水準下跌趨勢,明年起將責任準備金的提存利率由原來的六.二五%先降至五.七五%,後年再降至五.五%。壽險公司受此影響勢必要提存更多的責任準備金,使得保單的預定利率也有被迫走低壓力,造成保費上漲,明年起新推出的壽險保單將因而漲價七%以上。有保險需求的讀者或許可以考慮在今年投保。

保單附加價值比一比

保險專家建議選擇保險產品可從下列兩點來評估:第一為相同保費,選擇保障性最大者;第二為相同保障,要特別注意保單條款附加價值以及條款可調整的彈性範圍。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為求競爭優勢,各壽險公司紛紛推出各種優惠方案與保單附加價值,如免費健康檢查服務、或幾年內沒有申請理賠可享有保費折扣、海外緊急救援服務、保戶子女獎學金、聯名卡優惠、傷害險免費提供重大燒燙傷保障及搭乘空中交通工具事故加倍給付……等(見表一),建議大家可多多利用這些附加價值,也可為自己省下一筆為觀不少的數目。

各家保險公司除外責任的規定不同,例如安泰、喬治亞最先將因核子能、戰爭所致事故也納入全部理賠範圍。由於除外責任事項牽涉到理賠給付問題,在投保時也要格外注意。

至於繳交保費方面,選擇以年繳方式較為划算,假設以年繳一千元保費為例,若半年繳必須分兩期,共為一千零四十元,相當於年息四%;季繳為一千零四十八元,相當於年息四.八%;月繳最貴,為一千零五十六元相當於年息五.六%。  

以信用卡、聯名卡或轉帳方式繳交保費也有一%的折扣,五人以上的集體彙繳對於主壽險部分可享有三%至五%保費折扣。另外,保單本身具備現金價值,假設周轉不靈時或想做其他高報酬率的投資時,可使用保單貸款,但熊明河認為,除非必要,最好不要使用保單貸款。

有許多保險經紀人或保險專家提出保險與投資理財應分開的說法。

DIY生活理財協會會長吳文中表示,「過去將保險與投資理財混為一談,這根本是錯誤觀念,保險與投資理財要分開,保險是保障風險,投資理財是要創造利潤,」SIMON保險網站的站主SIMON更不諱言地指出,「你去問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有哪一個自己有買儲蓄險?由於銷售儲蓄險的佣金較高,很多業務員為賺取高佣金而忽略消費者需求,」瑞泰保險經紀人副總經理殷莉莉也表示,「除非保戶自己有強烈的意願要購買儲蓄險,否則我們不會建議消費者以購買儲蓄險的方式來理財。」

為什麼保險專家不建議以儲蓄險作為理財工具,原因在於儲蓄險的投資報酬率太低,吳文中指出,「大部分儲蓄險的投資報酬率低於三.七%,」由於儲蓄險保費高,常見到投保儲蓄險後被保費壓得喘不過氣且保額又不足的例子,除非為特別目的,如減少遺產稅之繳納,否則大部分保險理財專家並不建議以儲蓄險作為理財工具。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喬治亞人壽經理楊月雲指出,「不能純粹以投資報酬率來論斷儲蓄險,要加入人性的因子,有些人投資多少就賠多少,有的人錢根本存不住,像這種理財性格的人,儲蓄險對他們來說是最安全也最存得住錢的做法。」台新保險代理人公司協理蘇晉川認為,「雖然保險沒有高投資報酬率,但保險特有的固產功能及免稅利益是無法從其他投資性金融商品中取得的。」

壽險公會秘書長張仲源比喻用儲蓄險理財好比爬山一樣,只能往上,一旦累了不爬,就無法到達目的地,「對於自制力低的人,儲蓄險不失為一個強迫存錢的方法,像我自己就買了養老險來規劃自己的退休金,主要還是要視個人需求而定,」他笑著說。

年金、醫療、變額險為未來趨勢

未來進入WTO後,保險產品會以保障型商品為主,而儲蓄型商品則走向變額保險,即一般通稱的投資型保險。新光人壽綜合企劃部協理許澎指出,「近十年歐美國家除重視金融商品外,還重視Living Benefit,即重視活著時,以重大疾病險、長期看護險、殘障者年金等保單都會愈來愈受青睞。」

絕大多數保險專家認為,未來保險市場面臨WTO開放與費率自由化的衝擊,整個保險市場將重新整合、洗牌。

儲蓄型保險產品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國外盛行的投資型保險(變額保險)。

簡言之,投資型保險乃保險與投資(共同基金)結合的一種商品。在保戶方面,保戶可選擇投資標的。業者方面,在目前市場利率長期走低趨勢下,投資型保險可降低因固定利率保單所可能引致清償能力不足的危險,由於此種商品的投資方式係由保戶指定,所以風險由保戶承擔。

根據美國精算學會國際組(Society of Actuaries, International Section)統計,投資型保險於歐、美等地銷售多年,市占率達相當高比率,預估到二○○三年歐洲的新契約保費收入有五○%會來自此類投資型保險業務。未來台灣若通過投資型保險方案及加入WTO後,保險市場將掀起一波大革命。

不過張仲源認為台灣要做投資型保險還有待努力,「除了將之納入與修正保險法外,壽險業也要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會計原則,」他進一步指出,壽險業的資金是長期,在做任何的投資上皆要以長期等待為原則,與一般公司「一年見真章」的短期會計原則不符合。以投資土地為例,現行保險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土地投資須兩年內即時利用的土地,他認為這就違反了壽險業資金是要長期運用的原則。此外,如何規劃企業、個人的獨立帳戶也是重要課題之一。

傳統的年金險因佣金低銷售成績不佳,也將因應高齡化社會需求改良成結合投資、保障、理財功能的年金險產品。葉銘華表示,「未來會出現類似日本年金屋的保險產品,保險不僅是保險,會有愈來愈多的附加價值,融入保戶生活中。」

以民國八十八年台灣壽險業保費收入的統計數字來看,健康險的成長率超越其他險種許多,熊明河認為,「全民健保喚起了國人對健康保險的重視。」的確,為了彌補社會保險的不足與提高自身醫療品質,加上國人保險觀念改變,如重大疾病險、終身醫療險、防癌險、長期看護險、特殊疾病險等健康險需求產品日益增多,成為主流保險產品之一。

身為消費者的你,在買保險前除了先做好基本功課、多比較打聽外,不妨也對保險業多點認識,不但要做個聰明消費者,也讓自己成為保險專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