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要在獅城開創新局

陳昺豪
user

陳昺豪

2001-06-15

瀏覽數 16,650+

要在獅城開創新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01科技排行特刊

五月中旬,剛從新加坡視察建廠進度回來的聯電資深副總經理季克非,兩天後又要飛赴德國與億恆半導體(Infineon)接洽進一步的建廠事宜。即便經常為了新加坡廠忙得不可開交,但由現年五十一歲的季克非臉上,還是能夠明顯看出即將大展身手的意氣風發。

目前仍負責聯電8F廠主要營運的季克非,是聯電打造全球化舞台的主角之一。

2000年底,聯電與Infineon宣布以36億美元合資在新加坡成立一座12吋晶圓廠,取名UMCI。其中聯電持股51%,Infineon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分別持有30%、15%的股權,新公司總經理將由季克非出任。

四年前離開新加坡特許半導體(Chartered)加入聯電的季克非,由於在新加坡長駐七年,對於當地的瞭解和所建立的人際網絡在聯電內部無人能出其右,同時又具有管理晶圓廠的經驗(特許第一座8吋廠即由季克非負責),因此自合資案談判之初,到出任新公司總經理,包括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副董事長宣明智以及副董事長暨執行長張崇德在內,都認為季克非是不二人選。

已然在專業晶圓製造(晶圓代工)領域坐二望一,聯電將全球化視為今年的重要布局,「UMCI的I其實隱含了International(國際)的玄機,是聯電向外延伸的樞紐,」季克非指出。事實上,UMCI並不是聯電在海外的第一個據點。1998年聯電接手連年虧損的新日鐵半導體後改名聯日(NFI),隨後又與日立(Hitachi)在日本合資成立了聯電第一座的12吋晶圓廠Trecenti Technologies Inc.。

然而UMCI的誕生,與先前進軍日本有著不同的策略考量。

「到日本設廠主要是為了當地的市場,日本畢竟是比較封閉的國家,」宣明智說。遍尋美國、歐洲與中國大陸之後,聯電還是對新加坡情有獨鍾。

獨鍾新加坡

從接觸到簽約,聯電落腳新加坡的決策過程歷時不到三個月,充分展現出聯電與新加坡政府驚人的行動力。「我跟他(新加坡政府)說我們的期望是2000年底之前做決定,那時候他們還有點懷疑,」季克非回憶當初接觸時的插曲。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另一項讓聯電跨海設廠的誘因,是新加坡對於高科技人才的吸納能力。「新加坡是一個很好的人才pool(人才庫),」張崇德表示。

今年四月才動土的UMCI,儘管連廠房的雛形都還未見,但是聯電的響亮招牌,已在召募工程師時掀起了新加坡半導體界的一陣漣漪,不但報名人數遠超過八十名的所需員額,近五百名的應徵者中又有超過一半分別來自新加坡的摩托羅拉與特許半導體。

人才無國界,新加坡賦與高科技人才永久居留權的優惠措施,也吸引不少大陸工程師前往效力。

過去幾年之中,大陸逐漸成為新加坡半導體產業人才的主要來源之一,以特許半導體為例,約有四分之一的工程師來自中國大陸。「大陸現在還不是好的(半導體)生產基地,但會是一個好的人才來源,」季克非說,他明確表示未來新加坡廠將會延攬大陸籍工程師,而且「一開始就會有」。季克非同時認為,開放大陸高科技人才來台,將是避免半導體業廠商出走的最好方法。

聯電能夠以每十年成長三十倍的速度快速壯大,和其一直以來成功塑造的「伙伴文化」關係密切,如何將聯電文化跨海在新加坡複製,也是季克非認為對自己最大的挑戰。

UMCI的位置就選在台積與飛利浦合資的SSMC8吋廠對面,預定明年第四季投產,將是聯電繼日本Trecenti、南科12A之後的第三座12吋晶圓廠。

坐在聯電8F廠六樓的辦公室裡,季克非暢談未來新加坡廠的規劃,和緩的語調和背後牆上掛著的「寧靜致遠」字畫相映成趣。在南加大(UCLA)讀的是材料科學、回到清大後取得了物理學碩士學位,也曾在哈佛攻讀管理課程,季克非形容自己的所學一直在跨領域。事實上,台灣出生、美國求學、又在新加坡工作七年的季克非也始終不為國界所限,「我期許自己是個比較globalize(全球化)的人,」他說。

十多年前一場研討會中,季克非接受了張崇德的建議進入洛克威爾(Rockwell,即現在的Conexant),就此與半導體結下不解之緣。和現任台積副總經理魏哲家同樣出身特許,最後兩人卻選擇了不同的依歸。

當初抱著「加入一支會贏球隊」的精神進入聯電,季克非如今再度回到新加坡,但是角色和使命感都重了些,「當你做新的嘗試當然有失敗的風險,我們去新加坡就是為了證明國際化可以成功,」季克非強調。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