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高鐵的「震撼教育」

陳昺豪
user

陳昺豪

2001-06-15

瀏覽數 16,750+

高鐵的「震撼教育」
 

本文出自2001科技排行特刊

行車進入台南科學園區,只見少數幾棟嶄新的廠房遙遙相望。從廠房高樓向下鳥瞰,一塊塊空地鑲嵌於交錯的道路之間,空地上還留著前一晚剛下過的雨。相較於竹科的擁擠,這個比竹科還大的新興園區顯得空曠而冷清。

原本規劃為繼竹科後的第二座高科技生產重鎮,卻因為高鐵擦身而過,讓南科的明天起了微妙的化學變化。

園區廠商擔心高鐵的震動可能會影響廠房的運作,目前已有兩座12吋晶圓廠,高達新台幣2000億元的投資金額相繼撤出,接近高鐵總造價4400億元的一半,南科與高鐵究竟是一場零和遊戲,還是能夠和平共存?

首先由華邦推倒廠商撤出南科的第一張骨牌。與高鐵相距僅有三百公尺的華邦電子,是距離高鐵最近的廠商之一,在長達半年的評估作業後,董事長焦佑鈞於今年2月正式表態,將把12吋晶圓廠的投資計畫自南科撤出。

兩個月之後,與華邦僅有一路之隔的矽統科技投資計畫也緊急喊停。2000年底半導體景氣剛步入衰退之初,矽統位在南科的12吋廠風光動土,或許是高鐵震動的隱憂始終揮之不去,直到退出前,圍籬內的土地仍不見有大規模施工的跡象,就連地表都還尚未整平。4月26日,矽統低調宣布撤銷南科投資案。隨後巨晰光纖以及虹冠電子也有意跟進。

就連在台南生根,向來最支持南科發展的奇美實業,旗下生產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的奇美電子,也決定三廠之後的興建計畫將轉移至路竹基地。

壞消息還不僅於此。已在南科投產的台積表示,高鐵震動問題如未能夠獲得有效解決,未來不排除全面暫停南科五座晶圓廠的計畫。而日前南科12吋廠成功試產的聯電,原本預計十年內將於南科興建五座12吋晶圓廠的投資案也出現變數,「現在究竟有沒有影響、該怎麼做,沒有人知道,」聯電副董事長宣明智說。

有著竹科成功經驗的指引,南科原本可望成為下一個創造IT(資訊科技)產業奇蹟的舞台。現在,期待成了問號。負責選址作業的國科會當初顯然低估了高鐵所可能造成的衝擊。

時間回溯至1995年,行政院劃定南科落腳台南縣新市鄉,廣達六百三十八公頃的園區規劃發展半導體、光電、無線通訊、電腦及周邊、生物科技和精密機械等六大產業。

然而高速鐵路早在1994年5月完成環評,較南科早了兩年,這種「高鐵在先,南科在後」卻仍然造成干擾的簡單邏輯,自然讓國科會成為眾矢之的。5月中為了高鐵爭議請辭獲准的前國科會副主委薛香川表示,當初選址時即將高鐵列入考量因素,甚至還曾徵詢有意進駐的半導體業者意見,各方看法都指向認為震動問題可以透過工程方式解決。薛香川認為,國科會要求高鐵將距離軌道兩百公尺處的震動值降低至四十八分貝的背景值是「誰都聽得懂的合理要求。」

歹戲拖棚,問題依舊

高鐵震動的爭議過程中,讓廠商對於政府的處理問題能力大打折扣。從舊政府到新政府,延宕四年的高鐵震動問題開了難以數計的協調會,卻始終沒有結論。就連總統出言批評行政團隊後,事情也未見改善。在矽統宣布撤出南科、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出言批評國科會後,震動問題儼然成為口水戰,「政府應該關起門來,兩個禮拜之內把結論討論出來,」一位半導體業主管直陳。最後,薛香川下台,高鐵爭議卻還沒落幕。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目前行政院傾向於輔導擔心震動、有意退出南科的廠商,轉赴南科二期或是路竹基地。然而,對於如何解決已在園區中設廠的台積、聯電、奇美甚至康寧等半導體、光電廠商所可能造成的影響,政府給的答案卻有些模糊,「國科會和籌備處會協助個別廠商視需要進行減震,如果牽涉到經費,政府會負擔,」台南科學工業園區開發籌備處主任戴謙說。

事實上,南科除了高鐵的後天因素外,先天體質也有待改善。

水的供應是一大隱憂。南科廠商的用水量很大,尤其是半導體廠,但南台灣長期以來一直未能免於缺水的威脅,台南縣雖有九座水庫,然而八成以上的水源用於農業。而原本規劃供水給南科的美濃水庫,也在新政府上台後踩下煞車,一家位在南科的光電廠商擔心未來廠商陸續進駐後,每天高達二十一萬噸的需水量能否供應無虞。對此戴謙表示,正積極與經濟部協調聯通高屏溪和南化水庫輸水管線做為因應。

諷刺的是,懷著缺水隱憂的南科還曾一度淹水。南科部分地勢較低、排水不良,1998年中,南台灣連日大雨造成南科園區淹水,奇美電子的廠房現址當時積水深達一公尺。

南科以晶圓取代蔗田的夢想是否能夠實現,現在還是個未知數。目前全球規劃中的12吋晶圓廠共有三十五座,十九座位於台灣,其中又有十六座計畫落腳南科。受到高鐵震動問題遲遲未能有效解決,廠商的興建意願已經動搖,「有人會拿1000億去賭這場遊戲嗎?」一位半導體界人士表示。

群聚效應(cluster)是科學園區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原本規劃成為光電、半導體業者群聚的南科,現在出現了變數,高鐵震掉的究竟是南科的未來還是台灣科技產業的下一步棋?

這個問題若不迅速解決,國外早有許多地方虎視眈眈,爭取台商投資。2000年底聯電以36億美元大舉跨海赴新加坡設置12吋晶圓廠,被視為半導體產業由台灣出走的重要指標。更早一些,前世大半導體總經理張汝京,以及台塑少東王文洋分別前往大陸籌設晶圓廠。在半導體產業之中,南科的對手當然不僅限於台灣,更包括了基礎建設健全的新加坡,以及全力招商的中國大陸,一旦群聚效應成型,這場半導體廠商爭奪戰的競局已然分曉。

全力搶救南科

為了留住廠商,政府決定加速南科二期與路竹基地的開發,但是看在講求速度的高科技業者眼中,顯得有些緩不濟急。南科二期由於距離高鐵至少一千公尺,沒有震動問題的顧慮,被視為能夠兼顧南科發展與產業群聚效應的最佳解決方案。國科會估計南科二期徵收作業將在明年9月底前完成。此外,位在高雄、被視為南科衛星基地的路竹基地也才剛起步,6月23日即將動工,預計最快在今年10月開放廠商申請進駐。

開發南科二期的一大問題在於土地徵收。二期廣達四百公頃的土地目前絕大部分為民有土地,因此在開發前必須先完成徵收手續。為了加快徵收進度,計畫將原先的區段徵收改為一般徵收,當地一千多名地主是否願意接受這項變更,仍不得而知。

台南縣新市鄉,一個原本僻靜的典型台灣鄉鎮,眼看可望複製竹科成功發展經驗而帶動地方繁榮,卻因高鐵與南科的交會而讓明天增添了不確定的因素。而台灣科技產業的奇蹟能否換個舞台再次上演,正考驗著政府的智慧,「南科、廠商還有高鐵,沒有人應該是輸家,」戴謙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