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相信嗎?現已成為西方知名企業的老闆,如高科技公司思科的最高執行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維珍航空的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以及嘉信理財公司的負責人希瓦伯(Charles Schwab),年幼時都有一個共同點:學習障礙。
在美國首創折扣經紀商業務的希瓦伯,以數學、科學和運動特佳,進入史丹佛大學;但是他聽課時記筆記有困難,閱讀時,一行文字中他記得的字不超過三個。當年大學一年級還差點被死當。
六年以前,思科CEO錢伯斯從未向人提及過自己的「缺陷」,直到有一天,他在辦公室的「帶孩子來工作」活動中,碰到一位和他當年情況類似的小女孩。
根據美國公立學校調查,有這種學習障礙的孩童約占4%~5%,在英文中,用了「dyslexia」這個字來代表。dyslexia最常見的症狀是:拼音、寫作和閱讀上有困難,例如搞不清楚dog和god,常把box拼成pox;也可能有數學、組織能力和記憶上的障礙。
學習障礙至今原因不明,科學家們相信和個人的腦組織有關,但和智力(IQ)絕對沒有關係。
因為,包括古人,如英國首相邱吉爾、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當代名人如HP創始人之一惠烈(Bill Hewlett)、MIT媒體實驗室負責人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第一個創辦美國無線通訊公司的麥考(Craig McCaw)和帶領花旗銀行走向業界第一大的李德(John Reed)都有這個問題。
這群人不僅不「笨」,相反地,如果年幼時父母和老師發揮愛心和耐心教導,他們天賦異稟,更會有突破性發明和發現。
現代人喜用的「逆向思考」常發生在他們身上。思科的錢伯思不諱言:「對我而言,我的思考可以從A直接跳到Z;我也可以用三度空間來解析我的公司發展。」理財投資奇才希瓦伯也承認,他可以迅速跳過一般邏輯思考,比別人更快地整合資訊,找到特異的解決方案。
麥考當年就是有感於,一般人絕不想在小小的辦公室裡被一堆「電線」絆住,不想在腦中被一堆「資訊」塞住;他發揮了高度想像力,成為發展手機的始祖。
目前他正向下一步挑戰:建立全球衛星系統,讓網際網路也像手機一樣可以自由移動。
你能想像嗎?如果這一群「異類」在臺灣的教育體制下會如何發展?他們會被打入「放牛班」?會被老師放棄?會被同學恥笑?甚至連父母都認為無可救藥?
我們現在強調的多元化教育,是否也能幫助這樣的孩童正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