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全球大流行疾病,終將變成地方性疾病(endemic)!」這是許多公衛專家長期所言。不再將新冠病毒視為嚴重威脅健康的疾病,而是以「流感」的方式與它共存。
即將迎來疫後新常態的國家有「防疫優等生」頭銜的新加坡。以及。先前深受Delta變異株影響、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達達到3萬人,決定在19日「解封」的英國。
焦點轉回亞洲,雖近期台灣的疫情逐漸趨緩,但其他亞洲鄰國的確診數仍居高不下。包含讓生計斷炊的民眾發起自救運動的馬來西亞、進入為期兩週最高防疫等級的韓國,以及曾是「防疫模範生」的越南。亞洲究竟怎麼了,為何疫情燒不停?
英國〉下週一迎來解封,將與疫情共存
先前,深受Delta變異株影響、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達達到3萬人的英國,決定在19日「解封」。對此,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強調,會如期在下週一取消新冠肺炎相關的防疫措施。並試著與「與疫情共存」的方式,重返正常生活。
身為疫苗施打進度前段班的英國,攤開英國的疫苗接種率,目前已有超過87%的成年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66%的成年人,接種兩劑疫苗。雖受到Delta變種病毒的肆虐,但當局也表示未來,住院、重症、死亡病例會存在,但由於疫苗施打普遍,數據會比先前低。
然而,英國即將解封的消息,也使民意分歧。儘管當局信誓旦旦,但超過4000名科學家、醫護人員和專家,投書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譴責英國政府的決定,認為此時解封,是「危險且不道德」的決定。
當然,所有的公衛專家都同意,封鎖疫情並非政府責任。在實際面,大眾需要承擔責任,自主管理。從科學面來看,高疫苗施打率,也使英國估計,新冠肺炎的致死率已由0.8%降低到0.1%,這數值與流感相差不遠。
新加坡〉開啟疫後新常態,加大快速檢測
身為「防疫優等生」的新加坡,將迎來疫後新常態。過去幾個月以來,靠著嚴守邊境,盡可能地將國內確診數控制在趨近於零。上月底,新加坡政府也決定邁入防疫的下個階段。
建立與新冠病毒共處的模式,未來不會再為了阻斷傳播鏈,而試圖追蹤每起個案的足跡。也不會再詳述每起確診個案年齡、職業及確診日期等資訊等。透過疫苗接種、檢測、治療、新的社交規範等多管齊下。
新加坡在檢測方面,主要以PCR核酸檢測、抗原快速檢測、呼吸檢測,以及污水檢測等方式,就是以最快速度完成採樣,並及早發現社區傳播。
「新加坡的檢測重點仍會放在邊境上,特別是關注攜帶變種病毒株的境外人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強調。
亞洲多國〉飽受Delta變異株影響,疫情仍然嚴峻
自5月中旬開始,馬來西亞確診人數不斷攀升。當局在6月初,開始實施全面封鎖措施。同月底也宣布,除非單日確診數低於4000人、疫苗接種率達到10%,才會考慮「解封」計畫,否則會無限期延長封鎖計畫。
然而,從封城、超過一個月以來,卻遲遲未見疫情好轉跡象。在9日起,已連續3天的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都超過9000人。單日確診數仍居高不下,未來短時間內,恐怕還會延長封鎖計畫,也使民間發起「舉白旗」運動。鼓勵在生活上有困難的民眾,能夠主動在家門口掛上白旗,尋求協助。
受到Delta變異株快速傳播,導致疫情嚴峻的韓國,也在近日宣布首都圈,開始實施兩週的最高等級防疫。而原先與台灣並列「防疫優等生」的越南,也正面臨同樣難題。
先前,韓國疫苗施打率持續上升,卻也能看出近期施打疫苗速度放緩的跡象。當局預計在近期提高民眾第2劑接種比例,以便未來主要以首劑疫苗接種為優先。但還得面臨疫苗短缺的困境,成為圍堵Delta變異株的致命傷。
自4月陸續出現零星確診案例的越南,也受到Delta變異株的影響,疫情急遽升溫。然而當地疫苗接種率仍然偏低,目前僅有超過27萬人已完全接種,約0.3%人口。先前,越南民眾接種疫苗的意願低,連帶影響整體疫苗接種率。但大家未料這波Delta變異株來得如此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