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三點看拜登出訪:「聯歐抗中」背後還是大美國主義

林士蕙
user

林士蕙

2021-06-16

瀏覽數 23,700+

圖/美國總統拜登出席G7峰會。Flickr by madison.beer
圖/美國總統拜登出席G7峰會。Flickr by madison.beer

拜登這位美國新任總統,最近頻頻出訪各國,上週G7高峰會也大展「疫苗外交」,被視為「聯歐抗中」的起手式。究竟,拜登出訪背後是何盤算?

繼6月6日美國政府宣布贈台灣等友邦國家新冠疫苗後,拜登於上週G7高峰會上,又聯手七大工業國領袖宣佈將捐助10億劑新冠疫苗給全世界,美國會大方捐出其中5億。同時並推出了「重建更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 World)基礎建設計畫,協助許多國家在疫後積極建設。

拜登在6月訪歐行中,不論是參加G7、北約高峰會中,都努力展現他和上任總統川普作法大不同之處:曾經,川普藐視歐盟各國在意的氣候變遷危機,斥之為「假新聞」;外交關係上則採取孤立主義,無視中國積極展開的一帶一路計畫以及疫苗外交,以致全球友中聯盟勢力大增,讓美國影響力開始衰落。拜登這次訪歐,明顯有建立西方聯合抗中陣線的意圖,也想積極彌補川普時代缺失,真的能成功翻轉世人對美國的觀感?

權威媒體《經濟學人》總編輯貝多斯(Zanny Minton Beddoes)在本週接受《CNN》名主播札卡瑞亞訪談時指出,她觀察拜登最近訪歐舉止,相當肯定這位新任美國總統的宣示與戰略,都是過去四年川普時代聽不到的,也確實有聯合歐盟建立抗中陣線的積極作為。只是,聯歐目前看來有進步,抗中戰力恐怕不足。

新冠疫苗捐10億不夠

首先,貝多斯認為,拜登提出的捐10億劑疫苗,以現在全球疫情現況來看,數量還是遠遠不夠。畢竟,現在接受中國疫苗外交的國家已相當多。也好奇美國未來防疫態度是否能更積極?

其次,所謂的「重建更好未來」基礎建設計畫,目前聽起來還是很抽象,而且計畫隱含要全球參與國家購買美國製造產品的意涵。貝多斯認為,這計畫若拿掉拜登的名字,就和川普時代的各類美國保護主義措施沒兩樣。

週末剛落幕的G7峰會。Flickr by madison.beer

週末剛落幕的G7峰會。Flickr by madison.beer

美國民眾對幫助他國抗疫意願低

確實如此。拜登在國際合作和保護自家利益的做法間搖擺不定,和國內輿論還是傾向自保有關。像是他上週公開宣示大方捐贈全球中低收入國疫苗,美國民眾並非全面支持,根據STAT與Harris機構合作的民調顯示,有四分之三的民眾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先確認國人施打疫苗比例達到百分之百,再談捐贈疫苗到他國的責任。甚至有48%的人,認為完全沒必要捐贈疫苗給其他國家。

根據民調顯示,共和黨人支持捐贈疫苗的也明顯比民主黨少。這當然和後川普時代,仍舊相信川普保護主義是正確道路的美國民眾仍不少有關。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最後,讓貝多斯最質疑拜登的一點是,美國一方面把中國當假想敵,可是另一方面又希望中國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乖乖合作,相當矛盾。拜登是美國最重視氣候變遷議題的一任總統,這次訪歐也積極和各國商談環保議題。貝多斯分析,拜登也渴望和中國談更多氣候變遷政策,只是北京政府目前態度相當保留,主要是對美國政府無法信任。

梅克爾提醒,制裁中國要有平衡點

觀點一向相當「歐洲中心」的《經濟學人》,其實正說出了歐盟領袖沒說出的話。多數歐洲國家政府皆認為,美國拜登想扮演非黑即白的正義英雄,恐怕不是和中國對話的最好方式。

像是6月14日的北約高峰會上,拜登提出來自中國與俄羅斯的惡意網路攻擊太多,已對全球造成國安威脅,希望北約各國聯手對抗。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當場雖認可拜登的中國威脅論,卻認為中國在其他很多領域上則是可以合作的伙伴,在威嚇與溝通間,需要找平衡點才行。從這點看來,歐洲各國要如拜登想像的積極加入抗中大聯盟,不是那麼容易。

德國總理梅克爾。Flickr by European People

德國總理梅克爾。Flickr by European People

中國戰狼式外交,未來談判空間更小

不幸的是,中國政府也比以前更難和各國好好對話。《CNN》名主播札卡瑞亞分析認為,習近平領導下的北京政府,正朝「戰狼式外交」風格前進,遠比鄧小平時代談判空間小。這將讓全球各國合作更加窒礙難行。

從這裡看來,美國拜登釋出表面善意,實際上包藏大美國主義,讓歐洲國家覺得誠意不夠;中國在外交上又更加強硬,全球先進大國要在疫情後攜手合作,解救深陷疫情的窮國苦難,恐怕目前還只是一個美好的空想。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